因禍得福 強震加速印巴關係解凍

標籤: ,

【大紀元10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昶佑台北特稿)十月八日上午南亞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六強震,重創巴基斯坦與印度等地。近年來印、巴關係逐漸解凍,這一場造成五萬餘人喪命的不測天災,卻出人意表的加速這兩個區域宿敵之間的和解進程。

印度前外長曼辛曾在震災發生後指出,印、巴共同遭遇了一場地震浩劫,這與政治毫不相干。然而,他也坦言這不僅促成兩國彼此伸出援手,更能進一步建立兩國之間的互信,從而有助加快和解步伐。

十月上旬的自然災害重擊巴基斯坦、印度與阿富汗等國,其中以巴屬克什米爾地區災情最為慘重。傷亡慘重之外,更造成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天災是人類最無可抗拒的力量,衝擊程度強大時,可讓政治糾紛暫時失色,印、巴兩國糾結數十年的政治難題,或許不可能就此迎刃而解,卻必然地會有所幫助。

印度與巴基斯坦走過漫長數十年的敵對,一直到近兩年,才順利推展和平進程,然而進程的開展仍顯緩慢,甚至一度讓人不懷希望,然而,一場大地震卻出乎意料的推動了許多過去幾乎難以想像的進展。

●從緩慢解凍到加速解凍

地震發生當晚,伊斯蘭馬巴德總統府與新德里總理府接通災後兩國元首間的第一道熱線,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與印度總理辛赫,透過電話,廣泛討論災情與救災行動。

印巴兩國齟齬由來已久,從一九四七年起,兩國共爆發三次戰爭,其中兩次起因於克什米爾問題。後來兩國劃定界線,共同瓜分克什米爾,然而印度指責巴基斯坦資助回教游擊隊,造成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自一九八九年爆發游擊隊攻擊以來,已有四萬多人死亡,但巴國否認如此指控,僅坦承對於希望從印度獨立出來的克什米爾人,巴國「給予道德、政治與外交上的一切支持」。

近來印巴兩國關係趨於和緩,但仍常見擦槍走火。兩國自去年一月展開兩輪會談,重建貿易關係,並且針對雙方各自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推動巴士連結運輸服務。不過兩國在二零零二年時,也曾兩度瀕臨開戰,這兩個國家都是擁核強國,開戰即代表可能爆發核戰,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印巴兩大核武強國的和平進程,一直步履蹣跚,世人的關注眼神中,總帶著一絲悲觀。不過,八日發生的這場大地震,卻讓世人再度燃起希望。地震造成巴基斯坦慘重死傷,印度決定派遣軍機載送物資前往伊斯蘭馬巴德,這是印度首次派遣軍機飛往巴國首都,機上載送的不是軍隊,而是滿滿的救援。此外,更傳出印度士兵越界,協助巴屬克什米爾士兵重建碉堡。天災發生的當下,誰是巴基斯坦人,誰是印度人,似乎所有人都暫時忘記了。

天災造成的是共同的傷痛,如同印度前外長曼辛所言:「這是一次共同的悲劇。與政治毫無關係。」曼辛認為,天災雖然造成慘重傷亡,但必然有助於促進印巴和平進程,「促成民眾團結」,因為兩國在天災中展開共同救援行動,能提昇雙方的信心。外交事務分析家莫罕(C. Raja Mohan)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更樂觀指出,天災提供「印巴兩國共同重建的機會」。

如果說,過去兩年印巴關係的發展,是「從敵對走向緩慢解凍」,那麼這場地震促成雙方的作為,可說是加速解凍。兩國瓜分克什米爾,造成克什米爾人親人無奈分離,隔著「控制線」遙望,難有相距的一天。然而地震發生後,巴基斯坦總統公開呼籲印度,雙方開放控制線,允許克什米爾人自由往來,探視親友,協助重建。印度方面表示歡迎,等巴方提出實質細節。地震是悲劇,克什米爾人卻因為悲劇,而能見到多年不見的親友,一瞬間,悲劇倒也造就了喜劇。

天災造成慘重災情,印巴因應人道救援,順道也開啟和平進程的曙光;然而,紮根數十年的警戒敵對,自然難以在一瞬間消融,雙方的任何行動,顯然還是各有盤算。以印尼亞齊省大海嘯之後的和平進展為例,五輪談判循序漸進,以民為念,各自妥協退讓,逐次化解歧見,和平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但無論如何,謀事在人,天災可以開啟和平契機,但未必能夠造就和平,只有人才能選擇究竟是要和平抑或戰亂。

相關新聞
巴國地震浩劫 印度援助賑災
巴基斯坦否認印度士兵越界協助巴國修碉堡
印巴震災 台灣世界展望會籲嘉義鄉親伸援手
「冒險王」阿布印度冒險 地震 暴動全遇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