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杏林漫步:針灸治病因人而異

胡乃文

【字號】    
   標籤: tags:

古人治病,無論病人如何,都得精心治療。治病的時候,也很注重醫生與病人的關係。

病人的身分地位有所不同,體質就不一樣,治療的方式得要根據病人的生活情況,而加以分別。 《黃帝內經》分成兩個部份,其中的《靈樞》又被叫做《針經》。《針經》講,給人扎針治病,不管這人的身分與地位,都應該一樣,好好的看診,都要用“神”治病。可是,地位高的人跟地位低的人,用針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 身分地位高低,身體的狀況不同:

人的身體有逆的、有順的;有肥瘦的分別;骨節有大、有小;肌肉有堅硬的、有脆弱的;皮膚有厚的、薄的;血有清的、濁的;氣有滑的、濇的等等。

“王公大人”等做官的,養尊處優,平常都是血食,吃肉、吃葷,身體也比較柔弱且柔脆,肌肉較軟弱。因爲平常吃的有好有壞,當官的人用“膏梁”,吃得比較油膩、穀物也是比較精細的;老百姓用“菽藿”,吃的比較粗糙。二者的身體狀況就完全不同。 氣滑利的,扎針時就要扎得淺一點,還要快點取出針來,而氣滯濇的要扎得深一點、留得久一點。因此,做官的、氣剽悍滑利的要用小的針,扎得淺些,還得輕輕的扎入;扎針治平民布衣,扎深點而留得久些。

◇ 扎針深淺不同:

雖然,無論身分高低,都一樣的要好好用神看病,但卻也一定得注意怎樣用針。例如在《靈樞九·終始論》講,針刺胖子,要“以秋冬之齊”,扎針要像秋冬季那樣的方式,扎深些;針刺瘦子要“以春夏之齊”,像春夏季那樣的方式,扎得淺些。《靈樞·終始論》有,“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時,各以其時爲齊。”

◇ 扎針的用具不同:

“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布衣”老百姓,因爲皮膚比較粗糙硬朗,可以用火、用針,他能忍受得了;而做官的“大人”,皮膚細嫩,不能用火、用針,只可以用藥物溫灸,像用熨斗一樣在有病的地方治病,叫做“以藥熨之”。 可見中醫的先輩們,早就希望他們後來的學習者,不要把治病的方法等閒成爲都屬一般。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