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衰退的迷思

蘇經綸

人氣 11
標籤: ,

【大紀元11月29日訊】「政治空轉、經濟停滯」最近已成了許多人看衰台灣民主發展的口頭禪,在密集各式媒體的洗腦穿透下,許多人人云亦云,已成了不辯自證的真理。北京方面指稱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十年停滯,相較中國的迅速崛起,成為中共統治性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有趣的是台灣泛藍媒體隔海唱和,面對南韓的重整躍升後,而台灣在「無能」民進黨的領導下,台灣已屈居亞洲四小龍之後。

海峽兩岸與海內外的華人媒體,捐棄政治分歧的成見,在此議題上取得「統一」的共識。筆者身為美國攻讀經濟學的博士生,面對如此密集的台灣經濟停滯之宣傳假象,確有許多不吐不快的衝動。筆者憂心整個華人社會倘若真如此見識,不僅無助的台灣民主的深化,更延遲中國未來民主化的時程。

首先筆者想釐清的是影響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的因素很多,因此國內生產總值成長快速的經濟體,未必直接反應到個人產值的增加。例如香港2000-2004年五年平均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達5%的耀眼成績,同時間卻發生香港2004年人均所得不如五年前的窘況。值得注意的近年來快速增加的外來移民可能對人口數較少的香港、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增長有所幫助,但對真正代表經濟體效能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卻可能毫無助益。因此一般嚴謹的跨國經濟的比較分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消長反而是研究機構評比的關鍵。

這時我們回到北京方面驕傲自豪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評比,似乎多數的華人媒體皆以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十年停滯,做為評論台灣政治空轉、民主無能的證據。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還是現下結論再找證據的自我安慰。筆者特地以東亞主要經濟體過去十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來看(1996-2004 年),發現只有人均所得較低的中國、越南能在過去十年穩定成長,其餘經濟體皆經驗或多或少的倒退。世界經濟學家多認為與1997年亞洲經融風暴,及共產國家經濟自由化後所形成的「薪資黑洞」有關。

過去十年間,南韓衰退最多時竟達199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40%,馬來西亞衰退最多達為9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32%,日本與新加坡衰退最多達為9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17%。在經歷十年的痛苦調整(不含2005年),只有民主轉型成功的台灣與南韓兩地人均所得有明顯的增長。同時間中國「一國兩制」特區下的香港人均所得竟不如回歸前1996年的水準。如此鮮明的反差竟成為華人媒體口中民主政治「空轉無能」的證據,實令人瞠目結舌,百思不得其解。

除此之外台灣的銀行壞帳率,已從2002年的最高點8.8%,2004年底已改善至 4.35%。該項金融改革的傑出成就,成為台灣國際競爭力評比中的強項,不到中國同時間銀行壞帳的十分之一。台灣平均失業率(2001- 2004年),比「一國兩制」下欣欣向榮的香港低達2%。同時期台灣的平均痛苦指數,與亞洲四小龍最低的新加坡相差僅0.2%,中國2004年的痛苦指數更是台灣的四倍以上。台灣過去十年政府赤字增加的幅度,與中國的同時期增幅相當,而遠低於南韓的同期增幅。

據此以上諸多驚人表現,德國最新公佈轉型中國家 2006年評比(Bertelsmann Transformation Index, BTI),台灣綜合表現與政府施政能力皆被評為亞洲第一。瑞士世界經濟論壇2005年成長競爭力指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台灣持續保持亞洲第一的優勢。再者2005年瑞士洛桑競爭力排名(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WCY),台灣領先中國發展最快的浙江的排名差距再拉開二名。

全美最具影響力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每年定期公佈全球科技一百強,評比的要素之一即為反映企業未來獲利指標的股價成長率。最新公佈2005年排名結果台灣赫然進榜十二家入列。台灣入榜的總家數更是同時亞洲主要經濟體日本、南韓、及中國入榜的家數總合。在全球經濟專家都為台灣經濟發展背書時,多數華文媒體仍不斷貶抑台灣經濟為「空前衰退」,難道謊言說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的嗎?還是唱「衰」台灣的背後實另有隱情呢?

相關新聞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恩格爾:台灣金改方向正確
台商業司擬定物流業貨損賠償責任契約參考範本
友達光電預計明年七月前  進駐中科后里基地
恩格爾:已開發國家金融市場 股市波動較小
最熱視頻
【直播】3.25疫情追蹤:川普盼復活節復工
【十字路口】湖北解封 李克強稱不要瞞報藏玄機
【直播回放】3.25紐約州疫情發布會
【有冇搞錯】中共極左派發難內情揭祕
【紀元播報】中共肺炎瘟疫:十大標誌性事件
【直播】3·25美國政府每日疫情發布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