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忍國際美展 作品賞析

關於《為你而來》

周宇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2001年11月20日,來自十三個國家的三十六名西人大法弟子跨越千山萬水,冒著生命危險,在天安門前打出了一面八英尺長,寫著中英文《真善忍》的大橫幅,帶給世界巨大的震撼。畫面上,金光萬丈,天上人間,所有的眼光都注視著這震撼歷史的一刻。

這幅畫下方的西方法輪功學員打橫幅的景象是來自於真實的照片﹕當時36個學員約定好時間在天安門集合,先拍一張團體照,然後出其不意的拉開預備好的《真善忍》橫幅,並由負責攝影的學員拍下了這珍貴的瞬間。照片中我們也看到中共公安正由遠處疾奔而來。雖然這些勇敢的法輪功學員在幾分鐘後全數被捕,但是這偉大的一刻已經在宇宙的歷史中成為永恆。

畫面上方《層層疊疊的佛道神》是畫家一開始就想表達的一種壯觀景象。宇宙浩瀚無際,宇宙大法的莊嚴神聖是現實世界有限的畫布和顏料難以描寫的。盡管如此,畫家還是象徵性地用幾層雲彩和羅列的眾神來代表天體的深遂無窮,眾神的無量無際…

對稱的形式表現了莊嚴盛大的場面。人間就像一台戲,上方的宇宙眾神層層排列好比劇院的觀眾席上的觀眾。他們的眼睛眨也不眨地關注著地上的一切。特別是背負神聖使命的正法時期大法弟子的一思一念,一舉一動。當他們看到大法徒不畏邪惡,以堅定的正念在邪惡聚集的天安門廣場打出《真善忍》橫幅的時候,贊嘆與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眾神下方,一邊是天使斬殺了危害眾生的赤龍,象徵犯了滔天大罪的共產邪靈注定要被神清除掉;另一邊的三個天女,或散花或手持冠冕為大法弟子的正念正行表示嘉勉。

畫面中央,畫家表現的是此次宇宙正法的主宰﹕以彌勒佛乘救度世人的法輪聖王(又名轉輪聖王)。祂正以無比的慈悲關注著大法弟子在人間的表現和眾生對正法的態度,因為這一切都緊密關係著宇宙眾生的未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洋繪畫技巧中,初學者首先學會掌握外形(包括正確的比例、結構、透視等),然後要求立體感和空間感;此外物體的質感,例如皮膚就不能畫得和木頭或金屬一樣。具備這些基本功之後才有條件進入創作階段,整體地構思布局,以傳達作者要表達的意念…然而最難的,還是在創作中注入生命的力量,使畫活起來,直接打動人心。《蒙難在中原》不僅基本功扎實,景象逼真,在情感的表達上尤其深刻,令人動容。
  •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這首詩曾在大學校園風靡一時,極富浪漫色彩,在精神境界有著極高的理想人格追求,是那樣的動人心弦。十幾年後的今天是否依然能感動當今的現代大學生,是否打動不了早已冷漠卻十分年輕的心靈,我不得而知,然而十多年前,我那顆十分純真的心卻被它深深的激蕩過,令我充滿對愛情的向往,更充滿對超越愛情的在名利與邪惡壓力面前毫不動搖的那份精神上十分灑脫自由的渴望。
  • 張昆侖教授的《擺位圖》是極富巧思且內涵深刻的作品。畫面同時呈現了天上、人間、地獄三個層次,並以其中人物的對應關係來表現生命因善惡果報的不同而決定了其最終位置的不同。
  • 由於中共對法輪大法的無理鎮壓,無數的法輪功學員走上天安門,舉起表達他們信仰與願望的橫幅。然而中共公安卻在天安門肆無忌憚的抓捕、虐殺這些手無寸鐵的善良人們。畫中許多人物和場景均來源於真實的圖片記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