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V&A博物館防盜 高科技守門 自去年十月來連續三次遭竊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4日訊】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簡稱V&A),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三次遭竊,引起當地博物館界質疑,正值保全系統更新中的V&A,是否出現防竊的缺口?更有專家提出半個世紀前同樣發生於該館的監守自盜案件,建議博物館除了要靠不斷更新的高科技保全系統,更要兼顧人員的管理與文物清點工作。

V&A是倫敦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可是在去年10月、11月及12月分別遭小偷入侵,第一次偷走九件瓷器,值六萬英鎊;第二次鎖定德國邁森瓷器,共十五件,約值三萬英鎊;第三次偷骨董銅器八件,總值超過五十萬英鎊。V&A館長馬克‧瓊斯認為:「很顯然地,這是相當專業且有計畫的偷竊行為。」

但是,館方是否只能束手無策呢?「V&A正在進行保全系統大更新,同時也汰換老舊的展示櫃,目前已幾近完成階段,不過,小偷似乎相當瞭解這些工程的進度,總能精準下手。」瓊斯說。言下之意,是否有內神通外鬼之嫌?不得而知。

但經過三次竊案之後,就有人把發生於一九五四年的V&A監守自盜案件翻出來談,一位任職於V&A的老館員納文,以二十年的時間搬走了館內兩千五百多件文物,品項無奇不有,甚至還包括兩張十八世紀的法國製的桌子。

經調查結果,被納文五鬼搬運的文物,有一大部分是受損嚴重、考慮註銷的文物,一小部分已一、二十年有號無物,另外也有一些才遺失幾個月。「那麼,V&A究竟有多久沒清點過文物呢?」倫敦博物館界一片譁然!

約二十年前,曾經進行一次長達兩年院藏文物總清點的故宮,對此有何看法呢?「我們院內分器物、書畫、文獻三處管理各個庫房,每個處每個月進行一次文物抽點,院內則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抽點。」故宮副院長林柏亭說,博物館典藏數量之多可能無法時常進行總盤點,但定期與不定期的文物清點卻相當必要,這個觀點與倫敦的評論家大致相同。

雖然無論是庫房或展示中的文物,都有高科技的保全監控設施,但畢竟「有好的機器,還要有好的人。」在保全措施與看守人員之間,孰重孰輕?故宮院長石守謙說,他毋寧相信挑選可信任的人是更重要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