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緬北征戰紀實(15)

孫克剛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7日訊】

第十六節﹕ 歷史的握手

五月十一日﹐當孟拱河谷的戰鬥正酣的時候﹐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滇西國軍也分路渡過怒江西岸﹐配合緬北我軍的攻勢。八月五日﹐駐印軍攻克密支那﹐滇西國軍左翼也迫近芒市﹐右翼已攻下騰衝﹐緬北滇西聯成了一氣。於是雙方指揮官決定先作一次小規模的會師﹐會師的隊伍分別從密支那騰沖兩地出發﹐相向而行。

密支那到騰衝﹐原來有一條馭馬古道﹐那是來往滇緬一帶經商的冒險家們所開闢出來的﹐至於在什麼時候就有這一條道路﹐那只能說是很久很久了。這條路是從山連山山套山裡旋轉出來的﹐它載負人物最多最重的時期﹐並不是在每年春夏之交﹐滇緬商業交往最熱鬧的時候﹐而是在三十一年的初夏時期﹐那時﹐成千累萬從緬甸南洋一帶退出的僑胞﹐扶老攜幼﹐打從這條路逃亡祖國的懷抱﹐還有大批負傷轉進的國軍﹐也從這條路轉往昆明。自從那次他掩埋了許多負傷者的血跡和病餓而死者的尸骨以後﹐他就一直被人類遺棄著﹐雜草掩蓋了他原來的面目﹐一變而成為一條荒涼的古道了。

駐印軍會師的隊伍﹐由孫立人將軍指派新三十八師孫蔚明連長指揮率領﹐人數一共是兩百二十個﹐是一個加強連的配備﹐包括步兵兩排﹐淄重兵一排﹐騾馬三十匹﹐工兵一排﹐諜報隊員四人﹐還有美國的工兵﹐工程師﹐醫官﹐無線電臺﹐攝影師等。八月二十六日﹐孫連長率領了這批人馬﹐從孟拱東路的南堤車站﹐趕到密支那﹐聽取孫立人將軍指示這次會師的路線﹐任務﹐和一路上應該注意的事項。

整整的兩年了﹐這條沒有人行的荒涼古道﹐現在又印著中國駐印軍健兒們的足跡﹐雖然是山高路險﹐但興奮使他們忘記了疲勞﹐美國弟兄們也是興高彩烈﹐一路說說笑笑﹐“OK”“頂好”的聲音在山谷中傳出了清脆的回聲。

三十一日﹐他們到達沙東﹐這算是沿路上最大的一個村落﹐居民大約一千五百多人﹐其中除了由密支那騰衝逃難來的兩百多華僑外﹐都是喀欽人﹐山頂上有一座碉堡﹐住著兩連喀欽兵﹐指揮官是美國的路斯少校。山裡最缺乏的東西是鹽巴﹑布匹﹑針線和藥品﹐這次會師隊伍的三十皮騾馬﹐一部份跎著糧彈﹐一部份就是跎運這些東西預備分散給他們﹐消息傳播的很快﹐三十里內外的居民都紛紛的趕來。

九月一日﹐部隊在沙東休息﹐上午檢查武器和裝備﹐下午召開村長大會﹐附近各村村長到了二十多位﹐由孫連長代表國軍慰問民眾﹐村長們表示非常感激﹐大家都願意在各方面協助盟國軍隊﹐會講喀欽話的諜報隊員﹐成了翻譯官﹐忙的不亦樂乎。會後接著是聚餐﹐殺牛割雞﹐煮野菜﹐還有牛肉羊肉各種罐頭﹐中西合璧﹐軍民雜處﹐在這樣的深山窮鄉裡﹐恐怕是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件大事了﹐華僑們說話的聲音興奮的有些發抖﹐他們說從來沒有看到過象這樣整齊威武的國軍。

九月四日﹐會師隊伍到達巴干底﹐這是緬甸境內最後一個村莊﹐但沒有房屋﹐工兵搭起了臨時的營舍。五日﹐在巴干底休息一天﹐用無線電與滇西國軍取得了聯絡﹐並約好了第二天會師的時間。

從八月二十八日他們開始爬山起﹐一直都是細雨霏霏的日子﹐九月六日﹐天依然是陰沉沉的﹐山中瀰漫著濃霧﹐雨卻停止了﹐在著多雨的山區裡﹐也是雨季中難得的晴爽日子。會師地點是在往上爬行﹐這條費路的下端是巴干底﹐上端就是高黎貢山口。上午十點﹐他們爬上了海拔八千八百公尺的高黎貢山口﹐正好是他們約定的時間﹐山口上有一塊大約二十來丈平方的草坪﹐中間豎起一塊石頭界碑﹐刻著“國界”兩個大字。大家似乎忘記剛纔爬山的勞累﹐也不感到冷霧和冷汗交滲的涼意﹐圍繞著這塊界碑歡耀高歌﹐面對著濃霧背後的祖國河山﹐心頭上有說不出的愉悅和溫暖﹗一刻鐘後﹐從騰衝出發的會師隊伍也陸續從山的那邊﹐撥開雲霧﹐爬上山脊﹐在斗篷下面露出了熟悉的面影﹐這一批人馬是由衛立煌將軍屬下的工兵團團副胡振國率領的﹐裡面也有美國的情報科長和聯絡官。

會師典禮開始﹐孫連長指揮的駐印軍列成橫隊﹐站在國境線緬甸境的這一邊﹐胡團副指揮的滇西遠征軍也列成橫隊﹐站在國界線國境的那一邊﹐兩邊擱著國界正面相對。駐印軍先向滇西遠征軍敬禮﹐高呼﹕“歡迎你們到緬甸來﹗”接著滇西遠征軍回向駐印軍敬禮﹐同樣的高呼﹕“歡迎你們回中國來﹗”在一片歡呼聲裡﹐大家踏著國境線在瀰漫的雲霧 中緊緊的握手﹐這是一次歷史的握手啊﹗握手之後﹐兩遍交換了位置和方向﹐滇西遠征軍進入了緬甸﹐駐印軍也回到了中國。再經過一次位置和方向的變換之後﹐大家又恢復了原來的位置﹐簡單而隆重的會師典禮便告完成。

會師以後﹐雙方的隊伍﹐都下山到巴干底休息一天﹐由駐印軍做東道﹐拿出給養和香煙﹐慇懃招待﹐晚間﹐在營房內外﹐燃起一堆堆的篝火﹐彼此促膝談心﹐駐印軍說的是異國風光﹐遠征軍說的是鄉音國訊﹐其樂融融。

一夜的時光﹐在暢談的情緒中是很容易消逝的﹐第二天上午﹐滇西遠征軍先行返國﹐臨行時﹐彼此互道珍重﹐互相勉勵著早日打通中印公路的全程﹐舉行了全面的大會師。

九月八日﹐駐印軍也由巴干底啟程回密支那﹐路過沙東時﹐全村民眾都擠在街頭歡送﹐華僑更是熱烈親切的高呼口號﹐又送大批雞酒慰勞全體官兵。十四日中午﹐會師隊伍又跨過伊洛瓦底江﹐回到密支那﹐在二十天往返的行程當中﹐他們順利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歷史任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的消息﹐傳到了英國東方警備軍軍團長艾爾文將軍的司令部裡時﹐
    使艾爾文將軍大為驚異﹐他眼見由緬甸退回印度的英軍三五成群﹐衣衫爛爛﹐裝械
    俱失﹐狼狽不堪﹐以為新三十八師擔任掩護撤退的任務﹐孤軍殿後﹐經過艱辛的苦
    斗和長途跋涉﹐一定要比英軍狼狽十分﹐甚或竟已成了無紀律的潰軍。的確﹐新三
    十八師遭遇的艱苦﹐恐怕還不是愛爾文將軍所能想象得到的﹐從仁安
    羌之役起﹐一直到轉進到印度﹐這一個月當中﹐新三十八師﹐無日無夜不在緊張危
    險的局勢中﹐苦撐惡闖﹐尤其是從刊帝到旁濱的一段﹐自古即為印緬隔絕地帶﹐無
    路可通﹐官兵都從河裡涉水行走﹐不但忍飢挨餓﹐並且還不能有片刻睡眠的時間﹔
    但這一切的艱辛﹐都沒有減弱官兵們的精神﹐他們都明白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到印
    度﹐他們被“軍隊代表國家權威”的觀念鼓勵着﹐所以身體雖然疲憊不堪﹐但精神
    卻是格外的煥發。隨身裝備﹐除一部分衣褲和鞋襪﹐因為碾轉作戰的關係﹐似乎稍
    嫌破舊外﹐其他軍服﹑軍帽﹑武器都是整潔齊全﹐軍容壯肅﹐紀律森嚴﹐這是出乎
    艾爾文將軍意料之外的事情。
  • 第七節﹕藍迦二三事

    藍迦是比爾哈省得一個小鎮﹐普通地圖上很難找出這個地名。這一帶土地﹐並不富
    庶﹐但風景卻很優美﹐有青碧的遠山和曲折的小河﹐窗前大蓉樹把熱帶的陽光染得
    綠蔭蔭的﹐減少了瞳孔所感受的刺激。中國駐印軍選定了這裡作為軍區﹐便開始埋
    頭訓練起來。

  • 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駐印軍在藍迦埋頭苦練了整整的六個月。他們
    訓練的科目﹐有爬山﹐上樹﹐武裝渡河﹐戰鬥射擊。。。等等﹐更特別注重森林戰
    術的運用。官長們盡心的教導﹐士兵們用心的學習﹐他們絲毫沒有虛度了這寶貴的
    時光。


  • 胡康河谷﹐是大洛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的總稱﹐又叫胡康盆地。大洛盆地的面積有一百二十個平方英里﹐新平洋盆地的面積有九百六十個平方英里﹐都是一片原始森林﹐中間縱橫着大龍﹑大奈﹑大苑﹑大比四大河流﹐和許多小支流﹐一到雨季﹐山洪暴漲﹐成為一片汪洋﹐簡直是快絕地﹐漢季河水很淺﹐可以徒涉而過。大 龍河以北﹐有人行小路﹐太柏家以南﹐道路寬闊﹐可以通行汽車﹐只是密林中又夾生着茂草﹐交通阻塞﹐從用兵方面來說﹐無論是搜索﹑觀測﹑通信﹑聯絡﹑救護﹑方向判別和諸兵種協同﹐在這都很困難。在飛機上俯瞰﹐只見一片林海﹐極目凝視﹐也只是能約略辨出幾條河流來﹐其他的就無法偵察﹐更無法去轟炸了。敵人便利用這些河川之險﹐和密林茂草的隱蔽﹐建築起許多地下的防禦工事﹐和樹上的作戰碉堡。


  • 胡康河谷既是一個盆地﹐所以他的天險全在河川﹐尤其是大龍﹐大奈兩河﹐中印公路和胡康區僅有的公路﹐都必須通過這兩道大河。于邦﹐太柏家﹐孟關和瓦魯班是胡康河谷公路上的四大村鎮﹐也是整個胡康河谷最重要的四個據點。
  • 第十一節﹕ 破天險踏入孟拱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