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文:哈佛與哥大的言論風暴

林博文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23日訊】美國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中的哈佛與哥倫比亞大學最近事故頻傳,驚動全美學術界和文教界,餘波蕩漾。哈佛大學校長蘇瑪斯(Lawrence H. Summers,又譯薩默斯)在一次學術會議中,公然批評女性先天就不是搞數學與科學的材料,引起軒然大波。哥倫比亞大學「中東與亞洲語言及文化學系」數十名已畢業的和在學的猶太裔學生,指控三名親巴勒斯坦教授在課堂內外出言不遜,蓄意侮辱,哥大校長已下令組成專案小組調查此事,以防校園「中東戰爭」擴大而難以收拾。

先談哈佛校長的失言。蘇瑪斯(猶太裔)本身是個經濟學家,父母親也是經濟學家(曾任教賓夕法尼亞大學),伯父(保羅.山姆爾遜)和舅舅(肯楠斯.艾羅)皆曾獲諾貝爾經濟獎。幼時即被視為「神童」的蘇瑪斯,大學讀麻省理工,專攻經濟,在哈佛得博士,二十八歲即獲升正教授,創下哈佛紀錄。也許是因太過聰明,目中無人,傲慢自大,講話常得罪人。離開哈佛後,任職世界銀行,再進入克林頓內閣,先當副財政部長,再升任部長。

四年前,哈佛物色新校長,當時遴選委員會看中兩個人,一個是密西根大學校長包林格(Lee C. Bollinger),一個就是蘇瑪斯。遴選委員會屬意與哈佛淵源較深的蘇瑪斯,但又擔心他的脾氣不好、態度粗魯和說話太過直率的習性。蘇瑪斯的老上司、前財長魯賓一再向遴選委員會保證說,蘇瑪斯已很成熟,態度改了不少,也不會亂講話了。魯賓是創造克林頓時代經濟奇跡的大功臣,有了魯賓的「保證」,哈佛決定聘請當時才四十六歲的蘇瑪斯當校長,包林格則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萬萬沒想到,蘇瑪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到哈佛就陸續得罪不少教授。蘇瑪斯是個親以色列的文化保守主義者,他首先指責許多大學教授(包括哈佛)經常發表反猶太言論,並帶頭反對以色列。蘇瑪斯上臺未久,與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會晤,當面叫他看緊預算,不要再出現赤字。蘇瑪斯對非洲裔美國人文化學系(即黑人系)的表現頗不以為然,尤其是對系內大學講座教授威斯特(Cornel West)屢涉足政治、常缺課和灌制CD等行為,更是不滿,公開批評威斯特不盡職,氣得威斯特跳槽普林斯頓,整個黑人系差點爆發教授「集體叛逃」事件,倔強自傲的蘇瑪斯不得不拉下身段向他們道歉。

今年一月十四日,蘇瑪斯在麻州劍橋向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發表演說時指出,由於男女性別的「天生不同」(innate differences),很少女性在數學和科學上有所表現。蘇瑪斯又說,女性不像男學者每週可花八十小時做研究和教學,婚後有孩子的婦女更不可能為事業而犧牲家庭。因此,頂尖理工學者、銀行家、律師和企業主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在場的許多女性教授對蘇瑪斯的說法表示異議,麻省理工生物教授南茜.霍普金斯當場退席抗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工學院長(即將出任聖他克魯茲加州大學校長)丹妮絲.丹唐嚴厲質疑蘇瑪斯的觀點。不過,也有少數教授(包括女性)為蘇瑪斯辯護,認為他並非蓄意貶低女性。

蘇瑪斯「闖禍」之後,態度仍很強硬,拒絕道歉,說他只是要提供看法,讓大家來辯論,並設法提高婦女研習理工的興趣。儘管蘇瑪斯一再補充解釋,抗議聲浪響徹雲霄,他被逼從「表示遺憾」撤退到「表示道歉」,而且出面要求和力量強大的「哈佛女性問題常務委員會」開會,並親自向委員會致歉,雙方決定近期再開會,討論哈佛增聘女性教授(不限理工)的新辦法。哈佛文理學院有六百位教師,其中有一百人寫電子信連署抗議書。

蘇瑪斯入主哈佛後,風波迭起,校園難得寧靜,他有嚴重的「禍從口出」的毛病,這個毛病加上他傲慢的男性沙文義和潛在的白人至上主義,使他很難做一個傑出的「太學祭酒」。

近幾年來,哥大校園一直處在多事之秋,過去是英文系教授之間的冷戰和派系鬥爭,現在是中東與亞洲語言及文化系(以前夏志清、王德威執教的是東亞系)的猶太學生向三位親巴勒斯坦教授叫陣。猶太學生指控這三名教授常在課堂上和研討會上,甚至在校園中不期而遇時,恫嚇他們,辱駡以色列和猶太人。波士頓的一個親以色列組織早已展開一項所謂「大衛計畫」,在美國各大學攝製猶太民族受迫害的紀錄片,已完成的有《哥大不合適》(Columbia Unbecoming)紀錄片。

猶太學生宣稱,三名教授的「罪狀」包括﹕質問一名在以色列當過兵的學生﹕「你殺了多少巴勒斯坦人﹖」對一個有綠眼睛的猶太女生說﹕「你有綠眼睛,因此你的祖先不是猶太人。」一名猶太學生上課時提問,教授叫她滾蛋﹔一名教授向學生表示他為了「道德責任」要參加一次支持巴勒斯坦遊行,而取消上課﹔一名親以色列的中東系教授表示,五年來常有猶太學生向他告狀,指控親巴教授對他們「粗魯」、「蠻橫」。未被猶太生點名的哥大中東研究所所長卡力迪(Rashid Khalidi)則表示此事太過渲染、誇大,等於把所有東西丟在「一大碗魚湯」裏面。他說,許多人從未在中東系上過課,卻大談該系的事,就像他能談論天文物理系的事嗎﹖也有不少學生(包括猶太裔)挺身而出為被指控的教授辯護。一名中東系學生說,這些教授在課堂上的答覆也許不能令人滿意,但絕不是所謂「恫嚇」(intimidation)。一位哥大醫學院的猶太裔助理教授寫電子信給一位親巴勒斯坦教授,叫他滾回阿拉伯土地。這位親巴教授也收到大批「仇恨電子信」,罵他「駱駝騎士」、「伊斯蘭法西斯」。

哥大教務長、美國史專家艾倫.布林克裏(Alan Brinkley,其父大衛.布林克裏過去是電視新聞名人)對醫學院助理教授的仇恨電子信深表憤怒,他叫醫學院院長轉告那位助理教授不可造次。哥大政治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表示,他已教了三十三年書,自認很瞭解什麼是「恰當的教授行為」。他說他現正開一門《人權導論》的課,以一個禮拜時間講授布殊政府虐待戰俘,課堂上有一百四十三名學生,「說不定他們也會抱怨我向他們灌輸偏見」。有些教授則指責哥大校長包林格(二零零一年春上任)花太多時間籌款、推動校區擴張計畫而未處理好猶太學生與教授衝突事件。

面對校內與校外(紐約媒體皆要求哥大調查)的壓力,包林格指派五名教授組成專案小組立即開始調查此事,逢週一、週五開會,傳喚教授及學生,調查結束時提出報告和建議。

哥大以薩依德為榮

哥大是全美最多猶太學生的高等學府,人力單薄的親巴勒斯坦教授竟然敢冒大不韙,在「四面楚歌」的校園發表親巴批以言論,主要是已故哥大英文系巴勒斯坦學者薩依德(Edward Said)首開風氣之先。提出「東方主義」、首倡後殖民研究的薩依德,以理論和行動落實親巴批以信念,不少猶太教授和學生欣賞他、支持他,因為擁有大學講座教授榮銜的薩依德,學問扎實、能寫能辯,又是一流鋼琴家(為左翼刊物《國家》寫了數十年樂評),是哥大的一塊瑰寶。二零零三年九月薩依德去世後,哥大立刻以重金向芝加哥大學挖了一位中東教授以取代薩依德。

哥大的「中東戰爭」,實際上涉及到學術自由問題,哥大能不能理好這項帶有「政治逼害」(witch hunt)意味的指控,不僅影響哥大校譽和學風,且將衝擊全美各大學校園。

──轉載自《觀察》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