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傳去琉球的音樂—御座樂】御座樂的樂師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樂師是樂童子的直接指導者,樂師當時的任務是參與座樂或歌樂的演出,而且樂師會坐在樂童子的後面。

實際在上江戶時,一般說來都有五個樂師會被選上。這五個人之中的一個樂師是擔任嗩吶的演奏,其餘的四個樂師則是擔任歌的演唱。而這個歌是中華歌,當然是得用中國語發音的。在考察的資料中,翁任道在1709年(12歲)當過了御書院御小赤頭後,1713年(16歲)的時候就被命為樂師。翁任道是目前發現的最年輕的樂師, 16歲就當上樂師,和樂童子的年齡是相當接近的。之前曾經談論過樂童子多是13到15歲上江戶,樂師則大多是20、30歲的時候被任命的。這就引發一個問題—-樂師在任命之前,是否是在當御小姓或在之前就有接觸過御座樂或唐歌呢?

無論怎樣,御座樂的歌唱部份是用中國語唱的歌。要從歌詞的發音到把中國語歌詞全部記住,得花上一段時間吧! 況且這是要到江戶演出是特別正式的演出。像魏學誠是在道光17年成為樂師的,在道光22年上江戶時, “用華音講大學頌唐詩”,也就是用中國語背頌唐詩等,而得到褒獎。甚至1806年的樂師梁光地在上江戶時,除了演奏音樂以外,還被派任 “寫書法”表演的任務。

根據山內的話,要能成為嗩吶役必須得花上15年的修業才有可能成為本役也就是正式的演奏家。而樂師大部份都是在上江戶前的一年左右被任命的。所以在樂師的被任命之前也有相當長久的練習,否則是無法擔當大任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年來,發現御座樂的樂器在尾張德川家、水戶德川家被保存下來,分別在名古屋市的德川美術館和水戶市的德川博物館。但是因為這些樂器非常的貴重被珍貴的保管著,因此要親眼見到這兩批樂器實非易事。關於樂器的考察,筆者參考了這兩家的照片及其資料。

  • 琵琶是寶永7年(1710)開始到天保3年(1832)毎次演奏都會被使用的樂器。1710年的『琉球聘使記』記載了「琵琶似此方者、四隔圓如横筒、更設九柱于其腹、極厚、而五長四短。手趨不用撥。鳳眼纎。揺則鏗爾有声、想其腹中有物、是為異耳」(標點筆者註)。就是說「琵琶是和這邊的琵琶很相似的。相是圓的、有四個、而且琵琶琴身有九個柱。柱的厚度稍厚、這裡面有五個是較長、四個較短。演奏琵琶的時候,用手彈不使用撥。鳳眼較細。琵琶的音色很清楚又大聲,琵琶的琴身不知道有什麼東西放著,可以聽到奇怪的聲音」記載這樣的一段話。
  • 東漢音樂家蔡邕有不同凡人的聽覺,讓人很欽佩。
  •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城都人。司馬相如是漢代一位辭賦名家,在文學上有很高的聲譽,在音樂上也有相當的造詣,善於鼓琴。漢景帝時,他曾做過皇帝跟前的騎兵侍衛。
  • 春秋時代,周宣王有個叫蕭史的史官,他常在萬籟無聲的曠野中吹簫,簫音迴盪於天地間,像是造物者的召喚,每每引來白鶴和孔雀。
  •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銍人。從小就很聰穎,書讀得很多。喜歡彈琴作詩,與山濤、阮籍、阮咸、王戎、向秀、劉伶為竹林之遊,有 「竹林七賢”之稱」。
  • 在上薩摩時偶而會演出座樂、唐歌和琉球踊。有時候甚至依藩主的請求、樂師們特地前往薩摩教薩摩的御小姓們中華曲。
  • 除了上江戶和首里以外,去薩摩時也會有演奏和舞蹈的表演。
  • 演奏御座樂的樂童子都是國王的親戚家的小孩,或者是住在首里也就是屬於貴族的少年們來擔任的。樂童子一般都是12、13歲左右就被選上,除了學習御座樂以外也學習書法。他們都是因為較聰明伶俐而被選上的。但是到了他們實際上江戶去演奏御座樂的時候都已經是14到16歲左右了。根據在江戶演奏的資料文獻看來,樂童子一般只有5人到8人而已,然而卻要演奏十多首曲目,所以一個人就必需擔任3到4種的樂器。
  • 沖澠古時候稱為琉球,到了近代因為成為日本其中的一個縣,就叫為沖澠縣了,位置介於台灣和日本本土之間。沖澠整體是一個群島,在沖澠本島的四周還有許許多多小島都屬於沖澠群島(琉球群島)的範圍。沖澠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亞洲的一個重要樞紐,在琉球王國時代已是海上貿易國家。雖然是小王國,可是從東南亞各國引進許多文物,然後將這些文物再輸往中國、韓國、日本,擔任起中繼貿易中心地的任務,有效運用周圍環海的優勢,透過海外貿易追求其繁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