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西敏寺是一部濃縮英國歷史

人氣 160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報導】「心靈的故鄉」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特稿)毗鄰英國國會大廈的西敏寺可說是一部濃縮的英國歷史。自從一○六六年以來,四十位英國君主的加冕儀式都是在此處舉行。西敏寺也是大多數英國君主,以及三千多位在英國史上舉足輕重的精英最後的安息地。

「第三高等學府名流長眠之處」

一○四五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因未能信守承諾前往教廷朝聖,接受教皇建議,興建一座修道院以表示贖罪。他將西元八世紀即已存在的一座倫敦西區教堂重新以石材修建,用來紀念聖徒伯祿,以便和東區的聖保祿大教堂有所區別。一○六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西敏寺完 工啟用,然而愛德華卻因重病而無法親臨主持儀式,他在八天後去世。

亨利三世於一二四五年重建西敏寺,將原本諾曼式的建築改為哥德式。為了感念愛德華興建西敏寺,亨利三世將愛德華的靈柩移往主殿祭壇正後方。擴建工程直到一五一七年亨利七世統治下才完成。

重建後的西敏寺更具有莊嚴肅穆的氣氛,三十一公尺高的大廳穹頂構造複雜,從穹頂垂下的大吊燈艷麗奪目,配上教堂內部隨處可見的彩繪玻璃和紅色地毯,益發顯出宗教殿堂的莊嚴與華麗。

一五三四年,亨利八世和羅馬教廷斷絕關係後,下令西敏寺由英國國王管轄,其後四十多年間,西敏寺多半處於關閉狀態。一五七九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將西敏寺改為學院,校長由英國君主任命。西敏寺的正式名稱因此改為「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學院教堂」,其後三個世紀,西敏寺成為牛津與劍橋之後的第三所英國高等學府。

九百多年來,西敏寺除了供信徒作禮拜、祈禱、膜拜之外,也是英國重要慶典的必然場所。英國社會名流無不以死後能長眠於此為榮。

據統計,佔地面積達二千九百七十二平方公尺的西敏寺內,安葬了三千三百多人,包括歷代君主、貴族、詩人、科學家、政治家、將軍音樂家和著名演員。

他們在西敏寺內各據一方,例如大殿後部是王陵所在,貴族的墓在禮拜堂,僧侶則葬在迴廊。許多不能安葬於西敏寺的名人則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將自己的紀念碑或雕像陳列其中。

最讓遊客們駐足神往的大概是以英國文學之父喬叟的墓為中心的「詩人角落」,安葬在這裡的英國文學巨匠,姓名個個讓人聽起來如雷貫耳,展現在此處的簡直就是一部英國文學史。
「慶典藝文重地英國濃縮歷史」

今日的西敏寺雖然是屬於英國國教聖公會的教堂,但是完全不向英格蘭教會或英國政府領取任何經費。每年從一百多萬的遊客所得到的門票收入,足夠西敏寺百分之八十的開銷。

另外,投資和信徒捐款也是西敏寺的主要財源。西敏寺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舉行禮拜和重要慶典而已,它也經常舉辦音樂、舞蹈等文化活動。西敏寺也是觀光客必遊之地,因為在其宏偉的建築下就是一部濃縮的英國歷史。

相關新聞
【晚間新聞】美國在亞洲部署導彈 威懾中共
【全球新聞】4600個中國人湧入菲律賓遠島
【環球直擊】六百公里颮線肆虐 廣州白晝變黑夜
專家:中共對外傾銷過剩產能隱藏全球野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