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護持生命,請停止炒作自殺新聞!

張錦華(台大新聞所所長)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訊】知名藝人倪敏然自殺身亡的消息,連日來引發媒體大量不停的報導, 相關的統計發現每日的自殺死亡比例己不斷攀升,媒體炒作自殺新聞是否已經變相的成為殺人的劊子手?媒體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這個答案,恐怕是真的。

香港曾在1998年十一月發生過一個燒炭自殺的案例,一名35歲婦人在密閉家中燒炭自殺,媒體影像大量呈現,甚至將燒炭自殺美化為一種容易和不痛苦的方式,似乎成為個人財務困境中的合理死亡方式。結果之後兩個月間,燒炭自殺從此躍升為香港前三名的自殺方式。

奧地利維也納曾經針對媒體大規模報導自殺事件後,進行影響分析,結果也發現,大量報導確實造成自殺增加的明顯趨勢。為了遏止自殺潮,維也納展開媒體自律活動,一方面減少自殺新聞之外,也避免在新聞中出現聳動刺激的內容,結果半年後發現自殺率下降8%。

媒體報導自殺所造成的自殺潮的模仿和危害,在歐美各國已引起甚高的疑慮,在台灣也有醫生警告,但媒體和社會均未給予應有的注意力。目前台灣的自殺死亡率已成為國人第九大死因,平均每小時將近九個人自殺,媒體如果仍然盲目追逐收視率,炒作自殺案件,恐將釀成更多的悲劇!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媒體如何報導自殺案件,提出7點守則,希望媒體能夠依此自律,回歸專業與尊嚴,善盡護持生命的良:

1.負責的報導,不應報導自殺方法細節。例如上吊縊死者,請不要再對著大樹或懸樑拍攝。

2.不要將自殺者再現為英雄化,會更容易鼓勵他人嚮往和模仿。不可對該自殺行為與自殺者與以過度同情、肯定與頌揚。

3.避免簡化自殺因素,自殺是很複雜的動機和行為,不應被簡化;將自殺死因單面化,容易強化單一原因,形成暗示作用。

4.媒體應介紹諮詢網站,提供諮詢電話,應提供心理衛生教育與專業服務的資訊。並且,藉此提醒家人親友如何提高警覺,並表達關心,以減少悲劇發生。

5.不要將自殺新聞炒作得太聳動,煽情、誇大及鉅細靡遺;像這次倪案的報導,竟接連數日充斥整個新聞時段,甚至不斷責難女方,變相的成為媒介審判;或者附會靈異,脫離理性正面的人生價值。

6.不可把自殺描寫成為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或一項達成個人目標有效的方式。

7.報導應考慮會不會對家人和倖存者造成傷害。如果將自殺原因再歸咎於其他人,或加深其他親友的傷痛,顯然會形成二次傷害。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每個自殺者 平均六到八個親近的人受衝擊
心情專線 幫你甩掉壞心情
畏罪自殺? 富家女命案 涉嫌男友自縊
以死相逼狡脫 葉盈宏回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