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聖人:「紙聖」蔡倫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蔡倫(公元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人。他於東漢明帝永平末年(公元75年)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受封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舖鎮)。
  
蔡倫為人敦厚謹慎,勤奮好學,不但很有才能,而且關心國家利益 。漢和帝劉肇在位時,他做了皇帝的侍從宮官,傳達詔令,掌管文書,參與軍政機密大事。 他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由於他辦事專心盡力,漢和帝年間被任命掌管皇宮用的刀、劍等器械,竇皇后隨葬寶劍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設計、監製,「莫不精工緊密,為後世法」。
  
東漢當時流行的書寫材料有兩種──簡(即木片)牘(即竹片)和縑帛。縑帛是一種質地細薄的絲織品,可以在上面寫字,但它的產量很少,價格昂貴。簡牘則資源豐富,又很便宜,人們用繩子把規格一致的簡牘串接成冊,用來書寫,但每根簡牘上只能寫20多字,寫一部書往往需要用數百根甚至數千根簡牘,編製成冊後體積很大,也很笨重。於是,蔡倫決心研究改進當時的造紙方法。
  
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蔡倫任尚方令。他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於是,他結合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技術,採用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
  
他帶領工匠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除進行常規的淘洗、切碎、漚泡工序之外,他在製作過程中可能已經採用加入石灰漿升溫促爛和進行鹼液蒸煮等新工藝,然後將製成的漿狀物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乾,這樣就變成紙了。這種制紙方法簡單易行,既加快了纖維的離解速度,又使纖維分解得更細更勻。蔡倫製作的紙張質地堅韌,體輕質薄,宜於書寫、攜帶,裝訂成冊也很方便,可謂質優價廉。
  
經過近10年的努力,蔡倫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讚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後漢書‧蔡倫傳》中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公元121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牽扯到蔡倫,漢武帝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蔡倫為造紙業的發展和普及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從此造紙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後來人們沿用蔡倫生產紙的工藝,採用竹、籐、稻稈等其它原料,生產出形形色色的手抄紙。並且,蔡倫總括出來的造紙工藝很快地隨著紙張一齊外傳了。

後人紀念蔡倫的功績,在中國、日本等國把他奉為造紙的「祖師」,在他的故鄉湖南耒陽等地修建了他的祠廟。蔡倫也被後世傳為中國造紙術的發明人,其造紙術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約前87年),字子長,左馮詡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司馬談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星歷和黃老之學,所著《論六家要旨》一文,對先秦各家主要學說作了簡要而具有獨特眼光的評論。司馬遷幼年在思想、人格及治學態度上,無疑均受到了父親的很大影響。
  • 關漢卿,號已齋,亦作一齋,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戲曲奠基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然關漢卿究系何方人氏,多年來一直眾說不一,主要有四:一為大都(今北京)說,見元鐘嗣成《錄鬼簿》:「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二為解州(山西解縣)說,見清邵平《元史類編》:「關漢卿解州人,工樂府,著北曲六十種。」;三為燕人說,見元熊自得《析津志》;四為祁州(今安國市)說,見清乾隆《祁州舊志》:「關漢卿,時祁之伍仁村人也。……」比較而言,前三者皆語焉不詳,且惟此僅見,缺少佐證。而祁州說所言較詳,較具體,且當地又有大量關於關氏遺址、遺事的傳說佐證,多數關學研究者傾向此說。
  • 何朝宗(公元1504年-1582年),字何潮,號阿來(來福、來佛),福建省德化縣潯中鎮隆泰村後所人,中國聞名中外的瓷雕藝術大師。
  • 唐代禪師、星象學家一行考校日月五星等七曜行度,並且運用《周易》大衍之數推算,造出新曆《大衍曆》,校正了八百年的曆書日差,在唐代行用了五十年。後人再造的曆算法都沒有超過其精密度。
  • 他是宋代的一位宰相,一生從政,但他卻是一位得到現代人高度認可的傑出的科學家,他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稱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他的名字叫蘇頌。
  • 蒙古士兵雕像
    孫威是金末元初的人,作戰勇敢,聰明靈巧,尤其善於製造鎧甲。他曾經獨立設計製造了一具「蹄筋翎根鎧」,獻給元太祖鐵木真。
  • 王禎,字伯善,元朝山東人,曾任旌德縣與永豐縣尹。他不僅將研究學問的精神落實到生活上,還透過親身的實踐,對於農業生產與活字印刷作了許多創新和改良。
  • 方士戴洋在《晉書》留下燦爛一頁。戴洋的預言能力,無論預測時局,還是預言謀反事件以及人的壽命,都格外精準。根據史書記載,戴洋的預言不是隔世兌現,而是在當時就得到驗證;不是一件事,而是預測的所有事都得到應驗,史書以「所占驗者不可勝紀」來稱讚他的預測能力。
  • 從現有的記載看,陳訓的預測能力,小到預言災情、壽命、家族運程;大到預測戰爭成敗、國家興衰,都準確無誤。
  • 中國歷朝歷代出現許多奇人異士,他們精通星相易學,善於觀相占卜吉凶。在沒有電子儀器的時代,這些方士通過觀察天文,根據陰陽八卦去推衍,就能準確預知還沒有發生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