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廣慈志工團長劉光枝將院內居民當親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六日電)看著珍藏照片,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志工團長劉光枝,娓娓談起數名院內孩童與長者的故事,其中,小慈的母親是智能障礙者,遭性侵後生下她;小廣出生一個多月就遭遺棄;還有一百二十歲高齡的奚沈荷蓮奶奶…他們雖沒有親人照顧,但對她來說,就像孫兒與長輩,需要投注耐心與愛心。

二十多年的幼教工作經驗,加上一向喜歡到孤兒院、老人院照顧孤兒、長者,讓今年六十六歲的劉光枝於民國八十三年退休後,秉持一股「就是要付出」的熱忱與心意,到國軍松山醫院擔任志工,三年後又到廣慈博愛院應徵志工。

劉光枝說,由於當時正在辦移民手續,擔心到國外理髮太麻煩,嘗試性地為丈夫、兒子剪頭髮後,出奇地成功,因此,應徵志工時,表達想為長者理髮的意願,但工作人員告訴她,「專業人才」才能擔任理髮志工,讓她不得不暫時打了退堂鼓。

雖然應徵遭拒,劉光枝並未放棄,半年後再度到廣慈應徵行政事務志工,志工服務成績受肯定後,在她積極爭取下,終於得到為長者理髮的機會。

劉光枝告訴中央社記者,當時她與另一位志工兩人一組,為長者理髮、剪指甲,有些長者指甲很厚、很長,衛生習慣又不好,便秘時會用指頭亂抓,或抓下身上皮屑,指甲縫隙很髒,有時裡頭還有排洩物,那位志工卻毫無怨言,仍細心地幫忙剪指甲,剪到手掌都因此長水泡、破皮流血。

剪指甲雖然辛苦,為長者理髮也不輕鬆,長者有時很彆扭、固執,還有些長者說話有鄉音,很難聽懂。

另外,有些長者受病痛折磨,常鬱卒或悶悶不樂,情緒一來,還會自怨自艾,產生「為什麼不快點死,活著只是多浪費米飯」等負面想法,讓人心疼;不過,即使有挫折與難處,但來自長者、育幼所幼童所給予的肯定與信任,還是讓劉光枝覺得很快樂。

劉光枝說,有一次與一群志工到北投浩然敬老院,探視轉院的長者,長者「看到我們都掉眼淚啊,都哭啊,像看到親人一樣」;有時在廣慈院內遇到長者,長者會拉著她的手,她也會拍拍長者的手,或為長者按摩,這些親暱小動作,讓她感受到長者無言的信任與情感。

除了孤獨無依的長者,廣慈育幼所也有一群遭遇家暴,或被父母遺棄的「小天使」。

像白白胖胖的健康寶寶小慈,由於母親患有智能障礙,院方擔心小慈長大後,可能會遺傳智能缺陷,已計劃將她送到澳洲領養家庭,希望她能得到較好照顧;大大眼睛的小廣已滿周歲,他一個多月大時遭遺棄,平時喜歡坐在小單車上,讓劉光枝推著他,到院區內散步。

劉光枝說,小廣每次看到她,都會搖搖晃晃地跑過來,要求她抱一抱,只有有一段時間沒見到她,就會思念,每週雖只看到她一次,還是認得,兩人像親人一樣;她平時也會為育幼所幼童餵奶,陪他們看書、看圖、彈琴,在活動室玩。

她表示,志工服務讓她每天生活都安排得很充實,不會孤單,佛教有句話叫「三輪體空」,她為長者和孩子服務不是為了得到什麼福報,「能夠付出,看到他們心情好,看到他們都乾乾淨淨的…」

劉光枝露出和靄和滿意的笑容說,「那個心情…不會講,就是很愉快就對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