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五月 中國大學畢業生求職碰壁多

標籤: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上海特稿)大陸大學高等教育學校考試開始,也等於為畢業季掀開序幕,多數應屆畢業生早自五月起開始寄送求職函,六月更是鼎盛,但碰壁情況一籮筐。許多人感嘆擠過大學窄門未必就取得就業保證書,這個現象正是許多大畢生口中的「殘酷五月」。

中國大學校園裏盛行「殘酷的五月」形容語,主要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六、七月將步出校門,無論是要就業或升學都應於五月作出抉擇,但就讀研究所必須再歷經煎熬,想就業也未必個個如願。

曾有報導說,家境優渥的都市學子未必容易就業,來自農村而家境貧苦的學生問題更大。一名山東大學水利系應屆生難過地說,父母節衣縮食供他讀書,盼望他畢業後找到一份收入高的白領工作,可是,所有的求職信全都石沉大海,即使想藉著升學緩衝一段時間,對父母又於心不忍。

一名目前在上海擔任新聞工作的碩士畢業生,以親身經歷向中央社記者感慨地說,其實就算讀了研究所又如何,還是得要找工作不是?就業「面向」也未必強過大學生,例如她的大學同學畢業兩個月後就謀得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她自己在研究所畢業半年後才找到這個工作,薪資還不如同學。

她認為,高學歷反而會窄化就業面,因為許多僱主考量工作性質及薪資因素,寧可雇用僅有學士學位的人。

多名陪同孩子參加今年高考的家長不諱言,高學歷未必等於高就業率是事實,但是大陸當前的社會環境,大學畢業生和中學或中專畢業生卻是工作層次高低的分水嶺,所以,或許可以不考慮念研究所,但是取得大學學歷是絕對必要的。

可是,大陸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有多艱困,由媒體引述官方數據可以略窺其貌。

中國在二零零三年畢業的兩百多萬名大學生當中,有接近百分之二十在一年後仍未找到工作;零四年大學畢業生兩百八十萬人,就業率不到百分之七十,而今年畢業生數可能擴大到三百三十萬人,不難預見就業問題將更加惡化。

可是,嚴峻的就業情勢下,耐人尋味也令人質疑的是,有消息稱中國內外大企業紛紛掀起爭搶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牌大學畢業生熱潮;又說,大學畢業生近年大約有一成找不到工作,但是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畢業生,頗有「皇帝女不怕嫁不出去」之勢,只要不是成績太差、學科太冷門,都能輕鬆找份好工作。

中國教育部另公布資料稱,其直屬高校(多為名牌大學)與地方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差二十個百分點。這些訊息,彷彿透露著只要能擠進名牌大學即擁有就業保證書。

事實真的如此?北大知名網站「一塌糊塗BBS」上,曾有北大校友自嘲是「北大培養的廢物」,作者自述一九九七年畢業,當年系上畢業一百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廢物,我認識的很多北大校友現在都混得慘不忍睹」、「這些人不僅丟掉了人文精神,連生計都成問題」。

有「多事」的記者訪查,結果獲得許多「共鳴」,例如一名二零零一年畢業的北大中文系生就說,每月薪資三千元,只夠基本生活,目前的兩名室友也是昔日同學情況同樣不堪,其中一人索性辭職準備考研究所。

一名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應屆畢業生說,他與多數同學計劃考研究所或出國留學,找工作的很少,但是坦白說,讀研究所和出國只是逃避就業壓力。

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理科生說,確聞就業環境不理想,到底有多差實在不清楚,但或許南方的情況會比北方好,不過,他也贊同名校學生已經不是天之驕子的說法。

上海高中應屆考生家長則多認為,等孩子一進了大學就該開始灌輸他們就業的憂患意識,「或許設法多學一門專業可以增加保障吧」。

抽訪中較特殊的是有一名家長毫不猶豫地說,「怕什麼?找不到工作就自己幹嘛」,隨即補充說:「我是開公司的,做自家的工作不就得了。」這個情況恐怕只能視為少數特例,對大陸多數的莘莘學子來說,求職恐怕還是得自求多福。

相關新聞
【思想領袖】勿讓制藥業控制公共衛生體系
葉曉:怕當炮灰 中共軍隊文職離職率高企
今年首季35萬中共官員被查 為去年同期3倍
香港房市持續低迷 劉嘉玲突然拋售海景豪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