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和解共生 台日雙方為牡丹社事件泯恩仇

人氣: 1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八日電)在台日雙方有心人的策畫牽線之下,透過「和解共生」、「一笑泯恩仇」,希望讓發生於一百三十一年前的「牡丹社事件」殘留給台日雙方漫長歲月的哀怨悲愴走入歷史。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瓦歷斯貝林認為,台日雙方應彼此交換對歷史的詮釋,和解共生才能運醞釀出來。

今天專程北上出席「牡丹社事件─和解共生」記者會的屏東縣牡丹鄉長林傑西表示,去年召開的牡丹社事件一百三十年歷史與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日籍東亞史研究專家又吉盛清出席座談,並對台灣表示道歉。

林傑西說,對此台灣應有正式回應,因此今年特別組成訪問團赴日本宮古島參訪,除了回應又吉盛清的道歉聲明,也要簽署和平文件。他進一步指出,牡丹社事件意義深遠,凸顯原住民對侵略自己國家和老百姓權益的外敵,是願意以生命作抵抗的。

只不過,相較於台灣近代史中幾件族群衝突事件,牡丹社的事蹟及遺族卻不被重視。

他們因此提出五大訴求,建請政府以列入國家古蹟、學校教材,進行口述歷史整理文獻資料、調查事發路線並規劃觀光歷史專區,以及製作歷史記錄影片、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方式,來探索並深刻紀念「牡丹社事件」。代表日方出席記者會的沖繩學者上原一明表示,打從心底期待這次和解共生之旅。他甚至認為,此舉對台灣與琉球而言,堪稱是建立新關係的契機。

親身參與過牡丹社事件田野調查工作,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曾耗費十年光陰探勘百餘年前的戰事路線,足跡遍及日軍登陸點及兩方交戰處。

吳錦發說,牡丹社事件象徵了族群之間從不瞭解、發生誤解,到彼此衝突、最終毀滅的歷史教訓,今日能夠走向和解共生值得慶幸。

他進一步指出,牡丹社事件是小戰事但影響極大,日本的國家路線、沖繩命運以至台灣歷史與原住民命運,無不產生重大轉折。

然而,所謂「牡丹社事件」的真相能不啟人疑竇?吳錦發認為,現存確知的不乏日本觀點和中國觀點,唯獨缺乏台灣觀點、原住民觀點的深入探討。

尤其必須思考事件背後的歷史意義及一連串影響,從而建立原住民的史觀和主體論述,這是這一代台灣人的責任,各界必須更加努力。原民會主委瓦歷斯貝林表示,身為原住民族一份子,家族也歷經「霧社事件」的悲慘遭遇,看待排灣族人與琉球宮古島漂民之間的流血衝突,他相信爭端起於外人誤入原住民地域境內,再加上語言、文化隔閡,才衍生難以預料的國際事件。

瓦歷斯貝林認為,台日雙方應彼此交換對歷史的詮釋,和解共生才能運醞釀出來。另外,他也轉述行政院長謝長廷對新世紀和解共生的期望與策勵之意。文化總會副秘書長鍾佳濱表示,牡丹社事件中的誤解和仇恨被歷史忠實記錄下來,唯有透過文化方能化解與融合,原來分別對立的人民可因此成為好朋友。

如果從文化角度觀察,牡丹社事件正應當跨入和解共生的過程,作為民間團體的文化總會,更期望在牡丹社事件中扮演推手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