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70萬元老本 單車闖天下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姜忠華在開設七號公園自行車店之前,是中華職棒聯盟的場務組長,後來因為中華職棒聯盟縮編,他只好離開了,那一年他35歲,但經過5年後,姜忠華已是擁有2家自行車店的老闆。

姜忠華說:「危機也是轉機。」35歲創業,少了年輕人可以「失敗、再創業」的機會,因此,他選擇相對於賣蛋塔、泡沫紅茶等,穩定性更高的自行車店。他表示,以前一直都是在運動相關的領域,對其他行業並不熟悉,也是選擇與運動相關行業的原因,而且騎自行車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入門運動,更不會有退流行的問題,尤其自己也很喜歡騎腳踏車,結果順理成章地就這樣開了自行車店。

姜忠華強調,台灣雖然是全球自行車製造生產基地,但根據調查,國內自行車市場每年僅有約有70萬輛,而且大多被前2大品牌壟斷,因此,創業進入此種非專賣店式的第3類自行車店,門檻不低。他回憶創業之初,那時候國內還沒有實施週休2日,持續透過管道與國內自行車廠商慢慢建立關係,更要有「識貨」的能力,否則下訂的數量不多,成本就壓不下來,但如果下訂到一定的數量,卻因為市場賣相不佳,賣不出去,就會積壓資金而墊高成本。

開店篇╱挑選同行附近落腳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當年台南幫大老吳修齊要開布庄時,一位長輩跟他說,一定要去迪化街開店,撿別人剩下的就可以了。」喜愛看書的姜忠華熟記這句話,所以第一家店就選擇在建國南路、大安森林公園旁。

姜忠華說,假日許多家庭都會去大安森林公園玩耍,那裡也是騎腳踏車的好地點,而且人潮流動性高,再加上有一家知名品牌的腳踏車連鎖店也在那裡,因此,就決定在附近開店。

經過2個多月的尋覓,終於等到有一家店面要出讓,姜忠華毫不猶豫地租了下來,慢慢地在經營步入軌道的4年後,選擇人潮流動性高的基隆路,開設第二家分店。

「除地點選擇得好,奠定基礎外,還可以搭配自行車周邊相關產品銷售,以增加營業額。」姜忠華說,所以建國南路店在開店之初,因為當時滑板車相當風行,也搭配銷售滑板車。

又根據他的經驗,一台自行車約使用2至3年,消費者才會換車,為考量部分消費者講究配件搭配,再搭售自國外引進的自行車相關周邊產品,例如自行車安全帽、進口自行車服、水壺、心跳錶等,讓愛好自行車的消費者能一次購足,更達到提高營業額的效益,目前配件器材的營業額甚至已與自行車不相上下,約各佔營收的一半。

價位篇╱平價高貴雙店並行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1輛腳踏車要賣21萬元,有沒有搞錯啊?」七號公園自行車老闆姜忠華表示,這輛超級鐵人用的腳踏車,除了材質特殊昂貴,更是90%純手工組裝,當然有不平凡的身價。

事實上,七號公園自行車過去曾引進1輛售價相當於中古汽車的自行車,約半年的時間,就找到了他的主人。姜忠華看準現代都會人在健身運動上,花費愈來愈不手軟的趨勢,去年6月將七號公園自行車第2家分店,設在信義計畫區周邊的基隆路上。

他說,選在這邊除了與房東相識,每月店租約12萬元,較為便宜外,由於附近辦公大樓林立,上班族較少有時間運動,有許多客戶買了自行車之後,改為騎車上班,同時達到健身目的,而且這邊的外商不少,因此,大約有1/3的客戶竟然都是外國人。

姜忠華5年前的第1家店開在建國南路、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店名直接取為七號公園自行車,投入資金70至80萬元,其中30至40萬元購置腳踏車,扣除每月房租4.2萬元,及人事、裝潢、水電等費用後,約3年後回本。姜忠華指出,自行車店的毛利率約20至30%,可以說並不高,但卻穩定,比較不會因為風潮、流行變化而盛衰。

在獲利穩定下,去年開設基隆路的第2家店,為了讓2家店有所區隔,建國南路創始店走平價路線,基隆路則為高檔自行車,所以裝潢費就約150萬元,腳踏車的週轉金70至80萬元,目前1年營業額約1500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