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家族(5)─東山再起(上)

老黑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2日訊】東山再起───以青島爲祖籍,創立王氏鼻祖

定遠艦總兵、管帶劉步蟾自殺殉國後,定遠艦士兵或戰死,或落水,最後生存者跳海,有隨海漂流者,更有大部分人被其他艦艇救起,繼續戰鬥的;做爲生存者的老三,沒有游回其他艦船,毫無疑問地,就成了逃兵。自然在株殺之列。這一點,老三是清楚地想到了,於是同另外三名官兵商量,爲今之計,是先活命,然後等事情平息之後,再做處理,或回部隊,或回故鄉。

然而,事情並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定遠艦出事以後,來遠、威遠也相繼被炸沈。此時,外國教習浩威(HoWie)等人,與民族敗類道台官牛昶炳等,不僅拒不執行丁汝昌沈船和突圍命令,反而脅迫丁汝昌投降!

丁汝昌拒絕投降,終於三月二日服毒自殺。隨後牛昶炳起草降書,並盜用丁汝昌的名義、印鑒,向日軍投降!

至此,甲午海戰,以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次後,清朝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清廷使中國蒙受如此奇恥大辱,自然對投降官員不會放過。丁汝昌被挖墳揚屍,其家人慘遭流放株連。其餘投降者、逃跑者,全部斬首。所受害者,不下千人。

這時的老三,已經改名爲王蘭金。把船老大尊爲義父,時刻伺機返回部隊。但消息傳來以後,他們分外震驚,從此打消了回部隊的念頭,一心一意幫助船老大捕魚爲生。

隨著青島港口的開放,大批外國輪船來到青島港,或尋找給養,或進行貿易,有些使用年代久遠的外國輪船,也就地賣給了當地人。王蘭金是清廷派往英國、德國學習的留學軍官,當然懂得英語、德語,利用這個機會,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新工作。

起初,他替英國、德國輪船當翻譯,做些其他交易,生活開始有了小小的富裕。後來,他發現有個外國輪船,使用了幾十年,到青島後,再也無法航行。當時的青島,若說修修漁船、木船,還是可以的,但若修理輪船,那是根本無能爲力的。船主只好把船賣掉或乾脆不要了。

王蘭金當然懂得船艦了。於是同別人合夥,幹起了買船、拆船的生意。這一行當,在青島叫包葬。原因是,既然要丟棄,那麽船上或船員過重的行李、垃圾,就自然丟在了船上。而有些行李內,放有世界各地的名産,船員無法帶走,於是就成了買船人的物品了。

王蘭金把貴重物品整理好後,用車拉到集市上出賣,而舊船,能修好則儘量修好,轉手倒賣,又可以賺一筆大錢。而修不好的船,則雇夫把它拆毀,或賣廢鋼鐵,或賣機器;總之,這是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大約在二十世紀初,王蘭金已成爲一名腰纏萬貫的商人。爲了安定的生活,他在青島市台西一帶,買地置房,在台西緯二路、緯三路一帶的幾乎所有房産,都是他那個時節建造的。

他在緯三路和緯四路的中間,專門置了一套新四合院,把它送給了救他生命的船老大王海興(名字早已忘記,就以此名代替吧),並且從此不讓義父出海,一直由王蘭金供養,直至去世。

王蘭金就是同他的三名隱姓埋名的跳海戰友們,在青島重新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他們同時在台西蓋了自己的房子,同樣在青島娶妻生子,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青島人。

王蘭金把台西緯二路、緯三路一號做爲自己的住宅,其他住宅,留做以後備用。

有錢以後,他先是娶了張氏姐妹二人,即:張湘波、張湘雲。這兩位湖南破産商賈的女兒,後來又從膠南找了一位李氏,最後是收了丫環果楊氏做了四姨太。先後育有四男、七女,成了台西一帶有名的王氏大家族。這十個子女,後來全部大學畢業,成了台西一帶的神話。

王志超,原名王殿元。1907年1月8日出生於台西緯三路一號。是張湘雲所生;在張湘雲生出第三胎、我的五姑王淑秀後,得產後熱,病逝。她的子女,後來全部被其姐張湘波撫養成人。王志超就是我的親生父親。

王正,原名王志毅。爲張湘波所生,她一生中,一共生有四名子女,王正是她的長子。

父親王志超與王正年齡只差兩歲。他們兄弟兩人,同在西鎮小學(即今日之青島二十五中,雲南路),感情最好。

孩提時代的他們,應該說是一對貪玩的小活寶。王正經常曠課,用彈弓打雲南路上人家家中的蘋果等水果,然後拿來同王志超分享。而王志超則經常向母親騙錢,供兩人玩樂。哥倆的頑皮,在學校是出了名的。

在王志超升入三年級的時刻,班裏換了一位男老師,這位老師知道王蘭金在台西一帶是著名的富戶,於是,未上任之前,首先拜訪了王蘭金。他告知祖父,王志超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必須嚴格管教。在徵得了祖父的同意後,便開始走馬上任了。

第一堂課,是復習論語;當老師背過身體,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父親偷偷地走到講臺,在老師的背後,準備畫王八。可是他根本沒有想到,老師早已知道他心懷鬼胎,當他正準備動手之時,老師猛一轉身,掄起教鞭,便在父親的額頭上狠狠地抽了三下。當時父親就躺到了地上。

老師並不管他,而是繼續上課。下課以後,老師把他帶到辦公室,然後脫光自己的上衣,給父親看。老師說:“貪玩、好鬧,這是孩子們的天性。但總得有個度。你到了直接侵犯師道尊嚴的地步,是不能允許的。你看看,這就是我的師父在我身上留下的記號!……今天這三鞭,是給您留下的記號,希望你能記住一輩子!”

父親震驚地發現,老師身上,有明顯的十幾道鞭痕的傷疤,這才從此以後不再胡鬧。從此,父親額頭上的傷痕,一直伴他走完人生的道路!

這是父親七歲時,發生的故事,他經常用這個故事教育我們,但他確實是一位慈祥的父親,從來也沒有打過我們一下,儘管有時,我調皮的上房下海,他也就是發發怒而已,從來也沒打過我。

自從受到老師的鞭打以後,王志超似乎變了一個人。每天,第一個到教室,課堂上再也不胡鬧,而是認真聽講,同時完成教師給的一切作業。他也喜歡玩,但是總是在完成自己作業以後再玩。

台西,在當時僅僅是一個小小漁村。即便是整個青島市,也僅僅開發不超過四十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外國資本的進入,這裏先後出現了以橡膠業爲主的衆多橡膠廠和七個棉紡織廠。工業的發展,吸引了許多農民和城市閒散人員,於是台西一帶開始湧進衆多以日照、五連和江蘇贛榆的農村農民進城。沒幾年的時間,台西開始人滿爲患。

於是,當時的政府,爲了解決城市壓力,便在台西圈出十塊地盤,建了十個能容幾百戶居民的大雜院。人們通常稱呼“十院”。是地地道道的大雜院。更是真正的貧民窟。雜院裏的人,幹什麽的都有。祖父感到了安全受到威脅,於是産生了回天津老家的想法。

就在這一年夏天(1914年7月),祖父帶著父親,經濟南回到了闊別二十餘年的天津。清朝政府的確是垮了。但是,同青島一樣,也是市面很亂,祖父並沒有理會這些,而是雇了一台馬車,直奔東沽而來。

東沽倒沒有太大的變化,旗人們依然玩鳥、賭博、閒逛。來到家門時節,看到門口再也沒有往昔的氣派。祖父心中不禁蒙上了一絲淒涼。此時,曾祖父已經過世,正房除了放有曾祖父的香案外,沒有任何擺設。顯得陰森森。

從廂房裏,走出了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她是曾祖父的第四房姨太太。祖父向她見禮的時刻,她立刻認出了這位離家幾十年的孩子。老人不禁熱淚滿面,立刻叫人從院內其他廂房叫來了大爺爺、四爺爺。祖父同兄弟見禮後,按照祖宗的習俗,首先是要燒香拜祖,然後親人齊聚,共話離情。

此時,祖父才從大爺爺嘴中得知:當年祖父跳海逃生以後,清廷曾經把他做爲陣亡將士,向曾祖致發慰問狀和撫恤金。然而,沒過多久,便有人舉報,當年軍艦停錨的海域,是太平洋暖流經過的海域,一共有三十七人跳海,其中二十五人游回到其他艦艇上,重新戰鬥。後來又有四名被浙江漁民救撈的官兵從陸路趕回北洋報到,朝廷是從這四名官兵中得知祖父可能沒有戰死的。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朝廷都在等著祖父他們返回。然而,時間一長,他們便被認做是投敵或者逃跑。於是下發了通輯令。

曾祖父受此驚嚇,一病不起。臨離世時,告訴大兒子:“老三若返家,告訴他:我沒有他這個兒子,讓他改名換姓,永遠不要回來!” ……曾祖父爲官多年,怎能經受如此奇恥大辱?!

祖父聽完以後,含淚說:“大哥、弟弟不孝,但弟弟跳海以後,確實再也什麽都不知道了。我並不是不想同日寇決一死戰,而是身不由己的漂著的啊!……”說到此時,已泣不成聲:“我被漁民救起以後,也曾經想過重回部隊,報效朝廷,但慮及到當時未能及時參加戰鬥,怕朝廷怪罪而又無法解釋,後來聽說,丁總督丁汝昌自殺後被從墓地挖出,斬首揚屍;弟弟慮及家人受累,所以一直在外闖蕩至今!”說完,祖父便向大爺爺跪下了。

雖然已是民國,但是外敵面前,身爲一名官兵,不能重返戰線,這是這個吃朝廷奉祿的家族,所不能容忍的。在祖屋小住幾日,得知大爺爺因民國以後,斷了朝廷的供給,只得在鎮上教書、賣字爲生的困難,於是主動從大爺爺處,領回了他的14歲的兒子,同樣改了王姓,一同回了青島。

祖父不僅一直沒有恢復祖宗姓氏,而且告誡父親:“這一切已經過去。你們的祖父,就是王海興!”而跟父親一同到青島的大爺爺的孩子,便正式成了父親的大哥,他的名字叫:王殿甲。

此後不久,四房姨太太的膠南鄉下的同鄉,因爲家鄉欠收,跑到青島以算命爲生,祖父看他生活困難,於是立下字據,把他身邊的兒子收了過來,取名王殿坤。他們二位,就是我的大伯父、二伯父。後來,大伯父同我父親,都考上唐山工學院,二伯父和四叔都考取了北京大學電機系。南京政府成立之時,大伯父當了南京市水利局長,二伯父後來經商,滯留在了臺灣。四叔投靠延安後,回到山東,搞地下情報工作;一次回青島時,被沈鴻烈的特務跟蹤,幸虧祖母張湘波,以祖父在西鎮一帶的威望,把四叔保護起來。建國以後,調任中央四機部,後隨毛澤東赴蘇聯談判,並留莫斯科,學習兩年,從蘇聯帶回了當時有三間房子之大的中國第一台電子電腦(即電腦),從1956年起,一直擔任中國電子計算研究所的所長,直到1981年元旦,因高幹醫院(北京三0一醫院)護士失職,吊針流速過快而未及時處理,引發心臟病而猝死。這一切,都是後話了。不過,我們上一代的親屬中,最最引以驕傲的,當屬父親王志超和四叔王正了。王正,可以驕傲地稱做:中國電子電腦之父,在張勁夫所發表的“歷史應當記住”的紀念兩彈一星文章中,王正有幸名在其中。他們這一代,對得起把他們抛棄的祖宗,對得起中華民族歷史,他們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至於祖父是不是逃兵,我不敢妄做評論。但是,我有過一次從三米跳臺落水的經歷。那是在我14歲的時節,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漂浮著兩個跳水台。出於好奇,我爬上了三米跳臺,上去以後我害怕了,可是突然大浪把跳臺掀的前後搖動,我被摔入水中。當時我什麽也不知道了,被同學拉回岸邊,足足有三十分鐘,才從昏迷中驚醒。其實,我並沒有淹著;我自八歲開始游泳,根本也不可能淹著。據同學說:落下以後,我本能地躺到了水面上,什麽話也不說,隨著水流漂向深處。當同學發現我時,已經漂到了小紅旗的警戒標誌。是同學遊過去後,把我拉回岸邊的。

從這一點上說明,當人受到突然驚嚇以後,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可能性,實在太大了。會游泳的,躺到水面上,依靠求生的本能進行自救,而不是出於意識的自救,應該是完全可能的。想一想吧,祖父跳水的時間,是一月份,正是嚴寒季節,在這種情況下,不用說別人,就是自己,也會認爲自己死了。冰冷的海水能容得你生存嗎?!──然而,是太平洋暖流,使祖父的生命得以延續,最後被漁民救起!……這是天意啊!……

祖父於1925年,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當年,父親考取了青島大學的工科學習。祖父臨去世時,把置下的八個四合院分別給了四名妻子各一座,另外四座,給了父親兄弟四人。但是,隨著歷史的演變,台西三路祖居,只成了他們四家時的“臨時旅館”,紛紛忙於工作或參加革命去了。王家大院,再也沒有往日的喧嘩!(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劉佳聽到「為它賣命,能好嗎?」這句話,感覺自己從牢籠裡跳出來似的,大聲說:不好,當然不好,我就是被這個邪黨害苦了!從小到大聽它的話,結果怎麼樣?拚命工作,剛到中年還被一腳踢開!讓多生孩子,生了養不起了,還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個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瘟疫來了,全國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開,拿民生當兒戲。
  • 茂利一邊裝菜,一邊對大車司機說:這岔路口把兩塊地分開,東邊的老地用老法子種,菜好看還好吃,我們西邊的差點誤入歧途,我就是聽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著啊,走什麼路,選哪邊太重要了,你選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給壞的邪的站隊,就沒個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邊。
  • 老蒙在離休前是個「長」,「平穩著陸」退下後,買花草,認識了老鄭。一來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鄭說,現在朋友多數相互利用,稱兄道弟也不見得為情誼,我們的花緣比金子珍貴。
  • 記得我整個小學階段好像都在撿破爛,學校每學期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上交多少斤廢鐵,還撿過廢紙。家裡能上交的東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溝我們都不會放過。我們很大一片家屬區的孩子都在同一間學校上學,全校的學生都要求撿廢鐵,到哪裡去撿呢?
  • 大陸知名媒體人江雪的文章《長安十日——我的封城十日誌》,記錄了一些封城細節和感受。在嚴厲控制言論的牆內,作者只是用平和的文字表述,但仍然難掩內心憤怒的吶喊。
  •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