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歷史解謎 先有國璽 才有國民黨璽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中國國民黨之璽」和「中華民國之璽」為什麼幾乎完全一樣?國民黨黨史館昨天遍查資料終於找到答案,原來黨璽和國璽都是國民政府時期的文官處印鑄局設計、製造的,因此除了璽鈕的樣式、重量及啟用時間有差別外,兩顆玉璽可稱為「孿生璽」。

「中國國民黨之璽」的產生,要拜國璽之賜,因為是先有國璽,才有黨璽。

民國十七年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黨成為執政第一大黨,十月十日國民政府正式運作,蔣中正就任國民政府主席,文官處印鑄局負責掌理政府各機關印信鑄刻及徽章製作。

同年十一月,印鑄局長周仲良在國民政府國務會議專案報告政府各機關印信的印製業務,周仲良在報告時表示,印鑄局鑄印廠已經成立,將先鑄印國民政府、五院以及各部會印信,其中國民政府的印信採銀質,五院及各部會則是銅質,由蔣中正親自主持的國務會議通過印鑄局所提方案,另外決議還要鑄印一顆玉璽,這顆玉璽就叫「中華民國之璽」,這就是國璽的由來。

印鑄局經過半年的籌劃,決定請在印鑄局工作的王褆負責國璽篆文的篆刻,王褆在北洋政府時期就在印鑄局擔任技正,同時也是著名的金石家,和當時極負盛名的金石名家吳昌碩在杭州創立「西冷印社」。民國十八年六月,周仲良將籌備情形向國務會議報告,會中決議國璽的篆文要採陽篆,字體則是用漢篆體。

但國璽製作最重要的「玉」仍未找到最適當的石材,後來是文官處長親自到廣州帶回「兩顆」翠玉石,國璽的製作才正式展開,一顆翠玉石製作國璽,另一顆做何用途?國務會議後來決議,將另一顆玉石送給國民黨中央黨部製作國民黨的黨璽。

民國十八年七月,國民黨中常會聽取秘書處報告,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將「中國國民黨之璽」的設計圖送達黨中央,原設計圖有四份,中常會決議採第一個設計案,但對設計圖略做修正,原設計圖的璽鈕頂面是青天白日的「黨旗」,中常會修正為青天白日的「黨徽」,決定圖樣後,「中國國民黨之璽」也交給印鑄局製作,也因為修正設計圖,所以「中華民國之璽」在十八年十月十日啟用,「中國國民黨之璽」則晚了一個多月,到十一月二十日啟用。

至於國璽和黨璽到底是不是同時帶來台灣,國民黨黨史館前天翻閱前故宮院長秦孝儀在「鄭彥棻八十年」一書中的文章,秦孝儀文中寫及:「中央兩顆玉璽」,都是鄭彥棻交給他從海口帶來台北的,黨史館研判兩顆玉璽應該就是「中華民國之璽」和「中國國民黨之璽」,秦孝儀昨天特地到黨史館看了圖樣,結果確定他帶的不是這兩顆,而是總統府另一顆國璽「榮典之璽」。

有關「榮典之璽」的製作過程,黨史館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歷史文件,但根據前新疆立委廣祿在中外雜誌第九卷第三期發表「國璽的由來」一文,「榮典之璽」的玉石是他親自從新疆帶到南京交給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

廣祿是在民國十九年代表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樹仁,專程從新疆赴京獻玉,廣祿獻的是一塊重達三十六斤半的羊脂玉,當廣祿從新疆抵達天津時,大公報聞訊還派了攝影獨家拍攝玉石的照片,並且刊登在隔天的國內新聞版,形容這塊玉石「只應天上有」。民國二十年元旦早上八時,廣祿赴南京國民政府親自將玉石獻給蔣中正,國民政府在得到新疆呈送的玉石後,隨後也答應了金樹仁的請求,發表金樹仁為新疆省主席兼邊防督辦,當時國民政府為劃一軍事名稱,取消所有督辦,唯獨允許新疆有邊防督辦,也是拜「國璽」之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