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的弦外之音——古琴音樂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古琴原來稱為「琴」,原本只有五條弦,在周朝時增加為七條弦,所以又稱為「七弦琴」。怎樣才算是一把好琴呢?古琴要具備「九德」才算上等: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

古琴有13個琴徽,音量很小,演奏技巧繁複,所以不適合和其他樂器一起合奏,常表演的形式為獨奏或琴簫合奏。但比較特別的是在宮廷的歌功頌德的典禮音樂中,琴是一種伴奏樂器,和其它樂器一齊演奏的。


筆者認為彈琴者的左手一舉一動的姿勢很像是寫字的感覺,樂音所傳達出來的韻味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書法之抑揚頓挫,感覺非常細膩。

有人說:「要研究古琴,除了要理解中國哲學,要知道文人的生活習慣、精神生活和遭遇」,因為它所彈奏出來的音樂特別重視「意境」的追求,像是伯牙鼓琴,鐘之期就知道所彈的樂曲是在描寫巍峨的高山、潺潺流水的情境;又像是孔子在學琴時,師襄子並沒有告訴他曲子的出處或緣由,就意會到曲子所表現出來的是描述眼光遠大的周文王的樂曲《文王操》。

因為古琴是屬於個人樂器,所以傳習時是單獨的。彈奏琴的人認為琴是高貴和德行的象徵,所以不輕易傳授給別人,成為不傳之秘。如《神奇秘譜》、《太古遺音》等琴書的命名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這種傳習過程中,學生除了學習老師的琴藝之外,還須學習老師待人處世之道。

對中國人來說,音樂修養的觀念強烈的表現在古琴傳習中。像是歌頌古代聖賢的作品,如《文王操》、《箕子操》、《思賢操》等,或是受道家影響的琴曲有《樵歌》、《醉漁唱晚》、《羽化登仙》、《莊周夢蝶》等等。如果彈琴的人只有好的技巧,沒有完整的人格修養,就沒有資格傳授琴藝,甚至沒資格彈琴。因為彈琴的目的並非為了娛人,而是為了克己,是為修養而彈,並非為表演而彈。所以在彈琴時必須正襟危坐,不得搖頭,要靜心。而一般說來,彈琴的人往往也只為知音彈奏,也因此古琴音樂也被認為是「曲高和寡」。

不易傳授、不易學習又不容易欣賞,這也無怪乎不懂琴藝的人要說古琴是「難學、易忘、不中聽的樂器」了。


小記:

筆者曾有兩次親耳聆聽古琴音樂的難忘經驗,一是數年前到大陸與南京樂社作音樂交流。古代文人彈古琴總是一人獨奏,在那次交流中,有好幾人同時齊奏古琴,這種別出心裁的彈奏方式,打破了古琴音樂給人的孤高印象,兩岸的愛樂者在溫馨和諧的琴音中融合一片。

另一次是在鹿谷舉行的洞簫雅集,演奏會的前一天夜晚,一些彈古琴的高手雲集在小木屋裡「輪番上陣」。大自然清新的氣息下,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唯有琴音不斷。我們一邊品著茗茶,一邊聆聽古琴音樂,忘情地陶醉在琴聲之中。一時間,大夥兒的彷彿脫離現代時空,置身於古人的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前有一位有名的琴師,名為工之僑。工之僑不但能彈出優美動人的琴聲,連製琴的技術也堪稱一流。村裡有人知道工之僑非常愛琴,特地從遠地帶回來一塊絕佳的桐木給工之僑。
  • 春秋時代虞國有一位百里奚,百里奚小的時候家境並不好,但他仍然奮力苦讀,後來娶杜氏為妻,生有一兒。杜氏乃聰慧之人,知道百里奚有他的志向,想出去施展抱負,她便主動的勸丈夫去外面闖一番事業,她則承擔起照顧婆婆、撫育兒子等所有家裡的事情。在臨別的時候,妻子對百里奚說:「將來若富貴了,可別把我忘了」。
  • 「跑旱船」是早期的民間廟會活動的其中一種表演。「跑旱船」所使用的船是用竹子編織骨架、用紙糊成美麗的船身,船下面還會有彩布用以遮住表演者的腳,彩布繪上藍色的曲線,象徵船在水上。通常會由表演的藝人將船吊在肩上,讓人看起來就像坐在船裡一樣,因為是在陸上走的船,所以叫做「跑旱船」。
  • 韓娥原為韓國人,因發生了天災,便離開家鄉,前往齊國。這一路上韓娥都靠唱歌來維生。
  • 唐代女音樂家張紅紅原是跟隨父親在街頭賣藝的。一天,他們沿路賣唱到了一位將軍韋青家前,韋青聽到了張紅紅歌聲,不由自主的走出門外。韋青不但武藝高強,對文學音律也頗有研究,他聽出張紅紅的嗓子得天獨厚,決定收留他們,親自傳授張紅紅歌藝。
  • 這個月最為重要的節日不外是端午節,因為中日從古代以來就一直有文化、經濟上的交流,所以在日本也有所謂的端午節,但它的正確的名稱是「端午的節句」、或者是「菖蒲的節句」。這也是日本的五大節日之一。當然日本的端午節是從中國民間的端午節而來,只是傳入日本後,又和日本的習俗結合變成了日式的端午節。日本人在這一天不滑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比較特殊的是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在它的前後一個月左右,家家戶戶就開始掛上鯉魚旗,當天則在門前懸掛菖蒲草來祈求平安。
  • 鐘離春是齊國無鹽邑人,她的相貌極為醜陋,據說醜到幾乎沒有辦法形容的程度,最常被用「極醜無雙」來形容,也因此她到了30歲還沒有辦法把自己嫁出去。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