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醍醐灌頂

宇文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09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訊】成語「 醍醐灌頂」源於佛教用語,比喻以智慧灌輸於人,使人徹悟。

「醍醐」是指從牛乳中反覆提煉出的精華。在涅槃經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並將它視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佛性」等。

「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統治權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捨黎(規範師)時,「以甘露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見《大日經疏》卷十五)

唐詩中就有引用「醍醐灌頂」的。像顧況的《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白居易的《嗟落發》:「有如醒醐灌,坐受清涼樂。」又有《西遊記》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三個字,便好似醒醐灌頂,甘露滋心。」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就是“塞翁失馬”。我常常用這個成語來解釋一些事物。父親節快到了﹐我把家父比作“塞翁”﹐我就是他失去的一匹“馬”。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這匹失落的馬數十年後又拐了一匹牝馬(太太)﹐並生了一些小馬(子孫)回到了家父身邊。人生際遇孰能逆料乎﹖
  • 「翦燭西窗」指親友聚談。
  • 「吃著不盡」指不愁吃,不愁的穿,比喻生活富裕。
  • 「去日苦多」感歎時光流逝。
  • 「澆瓜之惠」比喻以德報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紛爭。
  • 【大紀元6月24日訊】乙酉年初春,韓國京畿道儀旺市冠岳山龍珠寺及全羅南道順天市海龍面之須彌山禪院佛像上有優曇婆羅花盛開。此花非同小可,自青銅佛像臉上生成。中國有成語曰「曇花一現」,此曇花實為優曇婆羅花也,三千年開放一次。按佛經記載:優曇婆羅花開乃法輪聖王,或曰轉輪聖王駐世說法之徵兆。
  • 有人在楚國的都城郢地(湖北江陵縣北)引亢高歌,當他開始唱《下裡巴人》時,有數千人能與他相和。唱《陽阿薤露》時,有數百人能與之相和。唱《陽春白雪》時,只有數十人能與他相和。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只見孫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嚴肅的對宮女說:「戰場上,士兵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接著他沉默了一下,繼續說:「但現在已經解說的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