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敦煌石窟岩彩畫技藝 千年再現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日電)中國的岩彩繪畫藝術,銷聲匿跡千餘年後再度從台灣露出一絲曙光。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邀請慧松雲水堂合辦的「佛眼清涼心─慧松岩彩佛畫暨畫作50週年精華回顧」展,今天起在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展出近三百幅慧松居士歷年畫作,這也是台灣地區首次由官方主辦的最大規模岩彩畫展。

同一展覽全面呈現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佛陀、菩薩、五百羅漢、大悲咒八十四佛、三十三體觀音、十八羅漢等的尊貴佛像畫;展期至九月十三日。

其中,展現超凡大氣魄的曠世鉅作「500羅漢圖」,前後耗時兩年完成。

慧松居士在這件作品之中,不著痕跡地融入現代思維,改變了傳統500羅漢圖傳統單調的人物佈局,增添並襯以山水水墨背景,巧妙工筆呈現大地祥瑞之氣。

開幕茶會在今天上午十時舉行,現場備有祈願卡並設有許願池,供民眾許願祈福。此外,佛教界也配合灑淨、祈願活動。

為紀念本活動,主辦單位也特別製作觀世音菩薩、藥師佛共五款紀念書卡給民眾蒐集。

為了特別感謝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積極的參與,慧松居士在開幕茶會中將捐贈四幅尊貴岩彩佛畫「四大天王」給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永久收藏。

主辦單位期望民眾欣賞名家創作的中國古早技藝岩彩佛畫之餘,也能進一步滋潤沈澱心靈,使溽暑躁熱盡消、洗滌身心,縱使身處仲夏時節,也能無比的清涼自在。

中國人創造的岩彩,最早在「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發現(畫在陶罐表面),繼而出現在敦煌石窟的岩彩壁畫。

岩彩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巔峰,如此的藝術型式主要是將天然礦石研磨成顏料並以水膠為黏劑混合之,再附著固定、均勻服貼於畫面上;具有不易褪色、不起變化的永久保存特性。

岩彩畫正因為作畫時間較長,無法量產,而被視為珍貴的藝術品。

這次在台北亮相的展示畫作,全部出自慧松居士的妙筆。他捨棄時下神佛繪畫的描習(襲)之風,放眼中國人最精深的敦煌佛像岩彩藝術,一邊虔心體悟諸佛的法喜,一邊開創性地結合柔質絹布加上岩彩技藝。

這次展出的慧松岩彩佛畫,也在佛畫的用色大膽挑戰傳統,成為慧松佛畫技法的一大特色。

這是因為過往絹布上的佛畫受限於顏料本身,大多表現較無改變的淡彩輕描手法,慧松佛畫試圖突破固定的原色,大膽調配出類比色階的微細變化與高彩度,表現出華美丹青的龐大氣勢。

虔誠學佛的慧松居士,早年學習東西方技法,從素描、水彩畫、油畫、版畫、水墨畫、至岩彩畫中,廣泛吸收東西方繪畫技法,繼而在融合中開創新局,使慧松佛畫的畫風與其他佛畫家的畫風大相逕庭。

這次,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與慧松雲水堂合辦「佛眼清涼心─慧松岩彩佛畫暨畫作50週年精華回顧展」,特別規劃四百餘坪的偌大空間,希望中國傳統的岩彩技法藝術能夠受到重視與傳承。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曾坤地表示,去年邀請展出慧松居士的三十三體觀音岩彩畫之後,廣受海內外各界注意,推廣中國古早的佛畫岩彩藝術,是中華文化難得的瑰寶,深切期望在政府的推動下再展現新生機。

已屆耳順之年的慧松居士,作畫用色大膽,個性作風謙沖。他認為,畫佛最是希望感動人心,進而為他人帶來內在的力量。

慧松居士對自己的期許是繼續在東西方技法中融合並創新,包括繪畫藝術的造型、色彩、以及技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