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曾侯乙編鐘複製件遷中山堂以演代管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三日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積極蒐集國內外重要民族音樂資料及館藏,於一九九七年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向湖北省博物館購置以全套曾侯乙編鐘為母範的複製編鐘面世;九八年來台至今的中原廟堂樂器─編鐘與編罄,今年由傳藝中心遷到台北市中山堂「以演代管」。



傳藝中心為充分推廣這套古樂器的樂教功能,在去年六月委託台北市立國樂團,採「以演代管」方式密集規劃辦理「曾侯乙編鐘、編磬」複製件的展示與推廣演出,讓民眾能藉此千古絕響的再現,見聞及親手觸及這一結合歷史、音樂、美術、科技於一身的世界重要文化遺產。

目前「曾侯乙編鐘」原件仍保存於湖北省博物館,全世界由出土原件翻模複製的「複製件」僅有三套。其中,收藏於台灣的這套,無論工藝與音質都和原件最為相近,不僅是傳藝中心重要的典藏,也是「鎮館之寶」。

除責請台北市立國樂團「以演代管」這個「鎮館之寶」外,傳藝中心主任林朝號並表示,預計每年要讓二十萬人,見聞她的重量與威儀。

曾侯乙編鐘原為二面樂懸,型制呈L字型,如今因遷就中山堂中正廳的舞台設計和北市國樂團的展演、培訓及示範演奏計畫,不得不改為「一」字型排列設計。

儘管編磬架座較小,但仍呈原型貌展示。這套古樂器總重量共超過五千公斤,也是目前中國樂器出土中規模最大、性能最佳、鑄作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編鐘、編磬。

正因為如此,中山堂中正廳也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以編鐘為背景的音樂廳。

為了這座重達四點五公噸的樂器,台北市政府特別動支經費,精心規劃運送與組裝,除廣徵專家意見,將原「L」型規格修改設計為「一」字型外,並利用兩個月時間將中山堂舞台翻新,加強承載,又改造中正廳舞台為二十一片靜音升降安全地板,讓古蹟翻新,更利演出團體靈活運用。

對於以編鐘作為舞台背景,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自豪地表示,這是全球第一遭。編鐘、編罄在大陸都收藏在博物館,在台灣卻是一個可以聆聽的真實樂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