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孔子 「不食」養生觀

人氣 1180
標籤:

【大紀元9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過兩天就是教師節,也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紀念日。解讀孔子養生觀,其實,孔子對飲食養生之事頗為重視,並訂下不少規矩。(圖片提供:大紀元資料庫)


孔子提到了十餘種「不食」的情況,以現代眼光檢視,仍相當符合科學原則,具有參考價值。像是放太久變質的東西不吃,不吃太飽,喝酒要節制,食物過生過熟也不吃,最好吃時節的食材。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姚振黎鑽研古籍中的養生觀,發現孔夫子在這方面的講究,絲毫不遜於他談人生、國家大事的道理。據她統計,在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中,「政」字出現了41次,而「食」字也出現41次,其中30次都作「吃」來解釋。

姚振黎說,根據史書,孔子所處的周朝,對飲食養生之事已很重視,周王室居住區域內,共有4千官員負責各項任務,其中主管飲食者就佔了近六成。

孔子的飲食觀,在論語「鄉黨」一篇中描寫得最為詳盡,在此孔子提到了13種「不食」的情況,分別是:「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姚振黎將其細分再歸納為幾大類:

一、食物變質不食,如前三句是指魚、肉已腐敗,或是食物顏色異常、發出怪味,都可能變了質,最好別碰。

二、市井小吃衛生不好不食,即「沽酒市脯」是外面市集買來的食物,古代小吃攤的衛生恐怕不太好,所以孔子也不敢吃。

三、食物放久不食,如祭肉(指祭品)容易腐敗,病從口入。

四、不多食,即節制飲食,與現代主張「只吃七分飽」養生原則相符。

五、肉類等副食品不宜多吃,攝取量勿超過米、麵等主食。

六、飲酒應節制,孔子雖說「唯酒無量」,但考慮酒精的代謝能力因人而異,所以孔子要求:在不致亂性或引發中毒等副作用的情況下,量力而為。

七、不食半生熟食物,文中的「失飪」是指烹調方法不對,這可能讓食物過生,有致病之虞,也可能過熟,導致營養流失,所以孔子都不吃。

八、食物刀工技巧影響食材,「割不正」質地老嫩便有別,影響口感。

九、調味需得宜,「不得其醬」即注意食物烹飪時的調味,不僅關係美味,也可能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十、不食非當令食物,如孔子主張「不時,不食」,即食物不當令、不該吃時,不去吃它,因為,食物在產季時,不僅數量多,味道好,營養成分也處於最佳狀態。

十一、不撤薑食,孔子對薑情有獨鍾,餐餐都以薑佐餐,現代研究也證實,薑有助食物消化吸收,其中的成分還能抗氧化、抑制癌細胞,確實有益健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 發表癌症患者養生月餅
秋天養生湯 蜜瓜螺頭雞湯
新版金庸天龍八部 內容加入瑜珈養生術
王力宏重養生  拍廣告毒太陽熱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