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礦工生活

人氣 82
標籤: ,

【大紀元1月12日訊】近一年來我曾4次到煤礦採訪,發現無論是在哪個省份,無論是在國營煤礦還是在小煤窯,礦工們的生活形態庶幾相同。工作危險、生活沉悶、對個人命運的掌控能力較低和子女缺少受教育機會,是他們的共同特徵。在經濟方面,過分渲染礦工階層的貧窮顯然會悖離事實,由於煤炭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他們可以獲得比周圍鄉鎮裡的人群更好的收入。不過如果說礦工們是這一輪市場化改革的受益者,可能距真相更遠。

對於礦工的利益,國營煤礦管理者和私人煤礦主的共識是「多勞多得」。在山西大同一國營礦,支架工可以每月收入3000元,機電工則只能收入1500元。造成這一明顯級差的原因,就在於煤礦上普遍採用的「向采煤一線傾斜」的薪酬體制。

山西煤質出色,礦工的收入因而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在內蒙古某煤業集團下屬的6家煤礦,一線工人的月收入為1500左右,二線為1000元左右,井上人員則往往只有500多元。

同樣,他們的收入也高於周圍鄉鎮的一般人,這正是他們甘於冒險的動力所在。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往往取決於市場供求關係,農村的高失業率,使得采煤成為值得人們羨慕的工作,它的收入水準也就被大大降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與一般規律不同,拿到較高薪水的采煤工並不能因此獲得比其他職工更好的社會地位。

這些礦的一線礦工們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他們的隊長。這裡的礦工們的工資發放中存在著一個叫作「背牛」的概念,即每月都會被隊長扣掉一部分,具體用於何種用途,他們卻從來得不到解釋。在2004年發生礦難的河南大平煤礦,礦工們中間也普遍流傳著與此類似的說法。

這實際是一種在礦區中普遍存在的冒領和回扣。隊長向領導虛報下井的礦工人數,以此獲得更高的工資總額,而礦工們拿到了較高薪水後,又必須把虛報的部分返還給隊長。如果一個礦工想進入高收入的采煤一線,那麼就不得不遵守這一潛規則,儘管他們不得不在工作時冒生命危險。

這些礦都使用綜合采煤系統,一線工人們操作這種機械,利用直徑1.8米的金屬割輪切割煤層和矸石,噪音巨大,煤粉飛揚。由於井下空氣溽熱,礦工們常常把呼吸器掛在脖子上,而不是罩在口鼻處。不過與一些私人煤礦相比,這已經是再好不過的工作環境。在大同的後所溝,大多數小煤礦還在使用一些好像多年以前的電影中的道具似的機械。沒有傳輸皮帶,沒有溜子,「絞車拉煤車」,工人也沒有呼吸器。

這種做法使得採礦成本非常低廉。一些國營礦在2004年的采煤成本是133元/噸,而這裡可能只有40元/噸左右。

其中一個叫作「前進礦」的私人煤礦採取的是炮采的老方法,即在煤層中打眼,塞進雷管,放炮崩塌煤層,然後向地面搬運。這是一個斜井,在煤層和礦車軌道之間有800米的距離,礦工們在這裡使用一種專供拉煤的騾車。由於薪水要按照出煤量計算,出煤又要依賴騾子的體力,因而這些礦工的收入多少實際上是由騾子來決定的。

在一個礦井下,我注意到,一個瓦斯探頭上的數字顯示為1.2,而礦工們仍在如常工作。這一數字意味著當時當處的瓦斯濃度為1.2%,按照國家的安全生產規定,瓦斯濃度超過1%就應該停工通風。但礦工們對這些數字司空見慣。在一定程度上冒險作業,在全國各個煤礦中都是一種「慣例」。

礦區的社會結構還是最傳統的那一種。我們曾與某礦區的黨委副書記和幾位礦工一起吃了頓飯。其中一個礦工,在副書記還是文學青年的年代曾是後者的詩友,有點兒喝多了。「我得跟你反映個事兒,」他對副書記說,「這個事我只跟你說。」然後他開始講述一些井下不注意安全操作規程的事例。我注意到,這位礦工似乎喜歡「哥們兒」式的人際關係,又認同著官本位的秩序,臉上交織著真誠和討好的神情。副書記的臉立刻就黑了。







轉自 博訊 boxun.com (博訊記者:理想)(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

相關新聞
美國采煤業重視礦工安全
美礦災誤報 煤礦公司歸咎通訊
中美媒體和官員在礦難後表現大不相同
美國13人礦難 媒體報導撲天蓋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