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救人於危難 德蔭於子孫

蕭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5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傳統文化中貫穿著「積德行善」,「助人為樂」的內涵。諸如「善有善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等等。下面就是一則「祖上積德,蔭於子孫」的故事。

楊榮,明朝建安(今福建省建寧縣)人,字勉仁,是明朝時代名臣。他與楊士奇、楊溥三人,歷經成祖(永樂)、仁宗(洪熙)、宣宗(宣德)、英宗(正統)四朝(1403~1449)的宰輔重臣,在朝臣中德高望重、聲譽卓越,因此,《明史》有「明稱賢相,必首三楊」。在三楊執掌內閣的時期裡,政治清明,海內太平,天下井然,百姓殷富,出現了所謂的「仁宣之治」的局面,可見,三人確實是居功至偉。

楊榮祖先是靠著劃渡舟維持生活的舟夫,在他曾祖父時代,曾經發生洪水,沖毀了居民房屋,許多災民及財物都被洪水漂流下來,很多劃渡舟夫,都乘機爭著去撈取漂流的貨物,只有楊榮曾祖父和祖父,划著船不顧自己的安危,全心全力地拯救沉溺水中的災民,對於漂流的貨物,卻一點也沒有撈取。其他舟夫都由此發了橫財,只有楊氏父子,依然劃渡維生。當時鄉人都暗中譏笑他父子倆,真是太愚癡了,但是楊氏父子卻因救了人而感到非常欣慰。

到了楊榮父親這一代,家境才漸漸寬裕。有一天,來了一位修道的人,經過楊家門前,對楊榮的父親說:「你祖父和父親積了陰德,將來子孫必當貴顯,你可以把你父親和祖父安葬在某地,這是所謂的白兔墳地。」楊家就按照指示的地點安葬。

後來楊家生了楊榮,自幼聰明靈敏,很有才智,又好讀書,年輕時代就中舉進士,起初任編修官,其後累進為謹身殿大學士,官至工部尚書。楊榮辦事敏捷,謀畫政事,果敢決斷,經歷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皇帝,都受重用,與楊士奇、楊博並入內閣,號稱三楊。後來楊榮官至三公,皇帝還追贈其祖父及曾祖同樣官階。楊榮去世後,皇上特贈予太師官階,賜謚號文敏。子子孫孫都很昌盛,曾孫楊旦官至兩廣總督,吏部尚書。

誠觀楊榮祖上,以一介舟夫,而具有人溺己溺之仁人胸懷,奮勇救人於沉溺急難之中,若非大福德之人不能做到,終得賢貴子孫,光大門楣,榮宗耀祖,可證陰功善行,感應最奇。@*(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檜在太學學習時,博於記事,工於口才,善干瑣碎事,同舍人稱他「秦長腳」。每次出外遊樂飲酒,一定托他辦理。考中進士,靖康初,官至御史中丞。
  • 吳明徹南北朝時陳秦郡人,字通昭,祖父吳景安,當時齊朝的南譙太守。父親吳樹,梁朝右軍將軍。吳明徹幼年喪父,天性至孝,家貧沒有能力葬埋他的父親,於是勤肯努力耕種,盼望收成五穀賣得一些錢埋葬他父親。
  • 太宗還寫詩一首,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擱筆之後歎道:「鍾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彈琴。我寫此詩,又給誰看呢?」惆悵之情無以言表,他讓起居郎拿著這篇詩稿,到虞世南的靈前吟誦一番,然後燒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靈有所感悟。
  • 紫陽庵在瑞石山(在西湖附近)上。其山秀石玲瓏,巖穴窈窕。宋朝嘉定年間,邑人胡傑住在這裡。元朝至正年間,道士徐洞陽得到了它,改為紫陽庵。他的徒弟丁野鶴在這裡修煉。
  • 李賢曾經對人說:「《尚書·皋陶謨》稱,為政者有九種品德,王翱就具備了五種:頭緒紛繁而能專心致志,遇上擾亂更加堅毅,生活儉樸廉潔奉公,性格剛強充實,好強而合乎道義。」這個評價是恰如其份的。
  • 羅倫是明朝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字彝正,號一峰,憲宗成化初年狀元及第,官任修撰(狀元專就之職)。 歷史人物, 歷史故事
      
  • 在這裡,王夫之要求子女要立志脫俗,不要去追逐財富之類的東西。他說「人」與「禽」有著本質的區別,不沾染世俗的污泥濁水,就可達到人的最高境界,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 一行和尚家在巨鹿,幼時家貧,鄰居王姥,前後接濟他家上萬錢。開元中,一行和尚來京師長安,受到唐玄宗恩遇,一行和尚說什麼,皇帝沒有不答應的,一行常常想著如何報答王姥。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