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藝海漫遊】雕塑家余燈銓的「雕塑童年」

子嫣、曾傳揚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285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人類歷史上,雕塑藝術的起源極早。考古學家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雕刻的遺跡。今日,雕塑藝術在西方已發展得非常成熟。十九世紀以前,雕塑藝術多與建築物結合在一起,至今我們還可從古老的建築物中,重新發現雕塑藝術之美。
台灣雕塑藝術家余燈銓的作品,雖然沒有西方雕塑品的雄偉壯麗,但其自創、獨特的東方風格,他近幾年來創作了「童年往事」系列的作品,一個個活潑可愛又生動逗趣的孩童雕像,讓人看了就打從心底愉快起來。

一、胖胖圓圓的小小人兒,仰著一臉期盼在發呆,她在想什麼呢?

雕塑藝術的創作過程,就是把雕塑家心中的一個思考,變成一個外在的形象表達出來。因此,創作的靈感是雕塑家最為渴求的。

雕塑家余燈銓的童年系列的創作之一「小胖妞」:胖胖圓圓的小小人兒,仰著一臉的期盼在思索著。充分表達出童年作品系列的創作火花-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余燈銓說道:「在找尋創作靈感的時候,我不知不覺間回想起自己小時候,那許許多多的令人發笑的想法,如同每一個純真的孩子般。有時很不切實際,有時只是發呆,想著『雲為什麼會跑啊』這樣可愛的問題。妳也發現了嗎?很多事情一遇到小孩子們,全都不再是問題。當我們嘗試把眾多的執著心思輕輕放下後,回歸純真,許多煩惱也跟著煙消雲散。那時候的我們就跟孩子們一樣純真,只是會心一笑!試著捕捉那一張張純真笑臉的我,於是創造出這一童年系列的作品。」

坐在石頭上發呆的「小胖妞」,她可能想著很多的事情。那純真可愛的模樣,叫人禁不住想多看她一眼。在創作過程中,余燈銓逐漸把心放下來,回歸純真本性,於是誕生了這一系列敘述「童真」的創作。

耀動的生命寫在孩子們天真的臉龐,訴說著他們的心情故事。余燈銓希望以作品為引導,讓大家有機會喚醒各自純真的童年回憶,重新發掘每個人心中那最純善的本質,這也是其創作的原動力之一。

緣起於孩子們滿臉淘氣,又悠遊自在的表情,自然成為余燈銓雕塑作品的一大特色。常常使欣賞者舒暢愉悅的心情濃濃綻放開來!

二、藝術可以讓人們更貼近於「真、善、美」!

  什麼是藝術?藝術表達了什麼?是所謂「現代派藝術」的裸露身軀、奇形怪狀嗎?對此,余燈銓以簡單的一句話:「象由心生」為註!他表示:

「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那個小孩子很可愛,可愛得簡直會讓你想進入他那種純真無邪的情境中去。那時候我的眼睛變成像照相機一般,把他們那天真的模樣一張張拍下來,我嘗試著儘量把它們轉變成雕塑藝術的創作靈感。因為我相信那些美的、純真的、善良的事物,是的人性中最本質的部分。」

雕塑家余燈銓,一九六一年生。二十四歲時即因連續三年榮獲台灣全省美展前三名,而成為最年輕的、知名的永久免審查資格的雕塑家,躍升大師行列。

相信「真、善、美」的余燈銓,是一位回到純真本質為創作的雕塑藝術家。他相信藝術本身,唯有當符合道德、良善等人性光輝的時候,才能彰顯出藝術的價值。反觀現實人生不也是如此,一個思想純淨的人,其容貌通常也是明淨光潔,充滿了慈和與善念的。
藉著手中精湛的雕塑技藝,余燈銓將心中最美好、最光輝燦爛的形象一一詮釋出來。如同他所表達那些美的、純真的、善良的孩子們,純真素淨的面孔,流瀉在作品上的是這位雕塑家心中永恆的感動。


三、用雕塑書寫童年回憶的藝術家

雕塑家余燈銓怎會有如此的神來之筆,創造出這樣打動人心的作品呢?

「本來童年系列的作品,是要記載我孩子的童年故事。不過,在創作過程中,我發現作品述說的其實是我的童年回憶。你知道嗎?當回歸心中純真良善的本質之時,那美好的、真誠的、善良的靈感都會泉湧而出...」

童年時代的天真回憶,是余燈銓創作的原動力。農村生活,放牛的牧童,儉樸意境中平添幾分愜意。

細細品味,余燈銓童年系列的作品,孩子們的表情和衣著,和現在的孩子相比起來顯然有些不同。少了一分嬌嫩細緻,郤多了一分隨時蓄勢待發的樸拙原野氣息。原來余燈銓用雕塑寫日記,盡情揮灑他記憶中,五十年代台灣農村樸實生活的童年往事。

余燈銓的作品「望海」,敘述的是小時候住在清水的他們,因為靠近台中港,他跟哥哥們經常騎著腳踏車到海邊,遠遠坐在一個枯木上,遠望夕陽西沈。成為他難以忘懷的一個兒時記憶。他回想起當時的一首童謠:

「海口囡仔愛看海,一日看很多次,看到烏雲飛往西,看到日頭漸漸要落海,期待又期待,阿爸快點回來,抓到海魚下鍋來做菜。」

余燈銓的雕塑作品,不僅記述他的童年記憶,更表達出一個來自鄉下的孩子,從小孕育他成長的一個深層的文化體系。那是一個農業社會,一幕純樸鄉村的農莊生活,與伴隨他們成長茁壯的樸實人生步調。如同一首又一首可愛的童謠般,不僅豐富其作品的生命力,更平添幾分創作過程中的樂趣。他在自述中說道:

「孩提時代也許懵懂不知,卻深深烙印了許多美好的事物在心底,與回憶中一幕又一幕生動活潑的景象。細細品嘗,那些溫馨踏實的感覺,自腦海中不斷躍出。」

表現在他巧手如意下的一個個小小人兒,彷彿唱著屬於自己的歌,在輕快純樸的韻律中,活潑逗趣的歡唱著你我的兒時趣事。

四、一腳踏進雕塑世界的鄉村孩子

從小立志只要玩就好了的雕塑家余燈銓,進入雕塑界的緣由實在令人好奇。

「其實,功課對我來講,沒有太大壓力,也許因為自己比較不會讀書啦。對自己的興趣,其實也很不能掌握。」

從小沒有當藝術家打算的余燈銓,從玩樂中學習、成長。即使面對重要的入學考試,依然迷迷糊糊,甚至連考試用的素描用具都不認識。就是這樣的機緣巧合,讓他一腳踩進美術科去,成為今日台灣知名的藝術家。

在那民風純樸的年代裡,孩子們的追風夢,便是學騎爸爸的那台超大腳踏車。跌倒了沒關係,爬起後再騎,摔得傷痕累累也不在意。腳上褪不去的疤痕,也成為余燈銓日後不斷奮發,思索創作的最大動力。

你也跟我一樣感到好奇嗎?余燈銓是如何走出自己的雕塑創作之路的?

「藝術的表達它分為兩種,一種是技巧,一種是創意,技巧方面如果說,你有名師在指點你的話,那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你會濃縮了你的學習的時間,那創意的部份,其實這是一種心靈的啟發,當你漸漸的把你的心靈的觸感給打開來之後,其實創意是源源不斷的。」

因著那股源自於鄉下孩子不斷奮發、向上的生命力,與心中無限純真的創作力的充分結合,使余燈銓成為今日台灣知名的雕塑藝術家。對生長於純樸鄉村的他們來說,藝術創作的原動力,或許就是那份永保純真的開懷表情,與璀璨的笑容。他謙虛的笑稱:

「以前的小孩子看起來都呆呆的,但呆不是笨,是心思單純,物質生活雖不富裕,感覺卻很豐富...」

事實上,社會下一代單純明淨的美好思維,才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焦點轉移到今日社會,我們能否創造一套單純公正的遊戲規則,讓未來的孩子們在純真玩樂的學習過程中成長茁壯。在遊戲規則中添加正面的人生觀,樂觀積極的態度與正義感與正直,運動家精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相信未來的社會變得和氣,充滿真善美的氣氛與喜樂。

余燈銓用直接、自然的深刻情感,以雕塑記錄自己的兒時記趣,他「童年往事」中的那些天真可愛、極富生命力又充滿真善美的孩童群像,勾起了許許多多欣賞者美好的兒時回憶!

五、走出自己雕塑創作之路的「大肚子雕塑家」!

曾經走訪國外的余燈銓,在二十六歲時經歷了一場西方藝術觀摩之旅的洗禮。回國後,經過一番沈澱,余燈銓決意脫離跟隨西方雕塑藝術的足跡;改從自己生活中的感動去開創。而最直接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當時正懷有身孕的余夫人。

余燈銓在太太懷孕時開始創作一系列的「孕婦雕塑作品」,甚至當時還博得「大肚子雕塑家」的封號。其後誕生的,便是等到孩子一生下來跟著創作出的「親子系列」;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又創作出「童年系列作品」。以雕塑寫日記的余燈銓,以作品見證了他對生命的感動,與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溫暖記憶。

正因為作品融入了他真實的感動,每一件溫馨典雅的作品,往往受到觀賞者的高度喜愛與回響。從事雕塑已經二十三年的他,作品以表現人性、親情為主,不受硬質材料的限制,其雕塑總是透露著柔軟、溫馨的訊息。

「巧拙居」是余燈銓雕塑工作室的名字。藉以表達他所認為的:不論是大巧,亦或大拙,都可能是藝術極致價值的一種表現。希望藉著這樣的一個名字,做為自己工作上的一種勉勵。
創作理念如同工作室名稱般「巧拙」的藝術家,果然大巧若拙的表現出形簡質樸的作品,然而余燈銓是歷經怎樣的學習過程,才創作出引起如此廣大回響的童年系列作品的呢?

「那我第一次到謝棟樑老師的工作室時,他的雕塑作品深深感動了我,體會到真正深層的雕塑意涵,是直達人心最深處的一種藝術語言,能感動到人心最裡面。那樣感動人的工作環境,成了孕育我以從事雕塑工作,作為自己終生職志的一份緣起。

在拜師學藝的過程中,謝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一一把細節地方點化出來,講解十分清楚。此外,老師的悉心教導讓我體會到,不論是創作,或是人生的生涯規畫,每個環節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思考,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迎刃而解的!」

這份心中深深的悸動,讓余燈銓自此專心一致,沈浸在雕塑藝術的世界裡。事實上,余燈銓不止從傳統師傅處習得雕塑的技巧,更進一步觸類旁通,應用到他未來待人接物的態度上。這或許值得現代教育文化反省,除了教導學生們課堂學識與謀生技能外,我們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教育應以教導學生們做人處事之誠正道理為根本。

一次偶然的機會,余燈銓完成了一趟歐洲之旅。站在西方藝術著名大師的雕刻作品前,他一時傻了眼,心想:我怎麼可能超越他們?當時他感到,西方雕塑藝術已經發展到一個極致。不僅是傳統路線的雕塑創作,就連現代觀點的雕塑創作也已達到一個頂峰。

回國後,經過一番閉門苦思,余燈銓漸漸形成了另一種具開創性的創作理念,決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一個創作路線,一言以蔽之,余燈銓相信:藝術也可能貼近社會,雕塑可以回歸人們的生活面。幾經摸索嘗試新創作方式的他,原本欣喜於太太的孕事,卻在懷孕三個月時流產。對此,他在自述中寫道:

「從對生命的殷切期待,到遽然消殞的震撼過程中,我參悟到:人對生命的不可捉摸及生命本質的脆弱,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因此對生命與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動,成為我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

當妻子再次傳來懷孕喜訊時,余燈銓的「孕婦系列作品」也隨之誕生了。

六、雕塑藝術可以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

余燈銓的雕塑創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孕婦系列的作品;第二是親子系列;最後則是現今的童年系列作品。這三個系列的作品,與余燈銓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當兩個女兒相繼出世後,余燈銓對於如何捕捉生活中的靈感益發熟稔,他說道:
「從生命受孕之初到撫育...等的過程,唯有為人父母後才能有真正的體驗。所以這些系列的作品,事實上都是我在生活中有了深刻體驗後,對生命最真誠的感動與情感表現。」

進入創作境界的余燈銓,開始思考藝術所表達的深層意涵。他開始注重雕塑作品的精神層次,嘗試把生命躍動的內涵盡量表現出來,省略其它瑣碎的部分。喜歡他作品的朋友不約而同,發現余燈銓的雕塑技藝開始化繁為簡。或許因為發自內心的感觸,使他的作品原有剛直僵硬線條,漸漸的轉化為渾厚圓潤。反映出隨著創作的歷練,余燈銓對於傳統文化中「返本歸真」之道的體認。

這見證正統藝術的價值之一,即使人們通過藝術作品的賞析,回歸真性;或至少有機會靜心思考,人生的本質為何,進而洗脫凡塵,返本歸真。

相信藝術表現的是「真、善、美」的余燈銓,習慣把「真」放在其創作的第一位,以此延伸出「善」的慈和,與「美」的感受。回到最原始本質上探討藝術價值的余燈銓,把他的真誠情感流露在雕塑作品裡,他認為:這才能感動自己,也才能感動欣賞的人。因此,常人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平凡事物,經過他的巧手,往往變出不凡的作品來。


七、雕塑是藝術領域裡的重工業

余燈銓認為:雕塑是藝術領域裡的重工業,因為它是一種三度空間的創作。作品被要求必須在各個角度,其整體比例與結構的完美均衡。在雕塑品的製作過程,必須先有一同等比例的小型作品為鑑。並在實品創作時,不斷思考,在它變大的過程,有沒有走樣?因此作品常須不斷修改。

此外,手是雕塑家最好的伙伴,當透過雙手與泥土接觸的過程,才能真正的把雕塑家所希望表現的情感烙印在每件作品上。

在創作名叫「阿土」的雕塑小頑童之時,小件成品早已完成,但在翻製大型作品的階段曾停滯了好一段時間。余燈銓為了找尋最適合阿土的表情,即使只差了那麼一點感覺,都不完美,因此拖了許久時間才找到「最適合阿土表情」的感覺」可以看出他創作態度的嚴謹、認真。

以名為「招弟」的作品為例,這個帶給余燈銓露天雕塑美展之首獎的創作,目前擺放在雕塑公園裡,以便路過民眾隨時觀賞。其創作源起,在於余燈銓對太太懷孕過程之辛苦的深刻感受,進而希望以「招弟」這份作品,表達他對全天下所有孕婦的憐惜及關懷 。

「我取名叫招弟,靈感來自於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固有的觀念,或者說,一個枷鎖!懷孕婦女往往有個壓力,生男孩子為家族傳宗接代的壓力,但這對一般婦女而言是並不公平的。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傳統觀念的話,或許婦女會像鴿子一樣,海闊天空。作品中的鴿子代表的就是一種自由自在的意境,主角是一位楚楚可憐的孕婦,因為背負生個男孩以傳宗接代的重任,沖淡了她孕育新生命的喜悅...」

余燈銓以這份充滿關愛的作品「招弟」,充分表達他的人文關懷思想。藝術的表現技巧需要經過學習,而創意則是源自於生活中的感動,當心靈的門窗開啟,人們回到自我真誠本質的之時,便能創造出那些感動人心,令人回味不已的作品。通過精心雕塑技藝,余燈銓的作品,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溫暖記憶,與對生命之奇妙,與童年時光之美好經歷的感動。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走訪台灣台中萬和宮,一覽山西國寶級剪紙藝術家辛愛英女士的「金猴迎新春─山西剪紙藝術展」,不禁讚嘆中國傳統工藝的巧奪天工!這場從山西遠道而來的精緻剪紙創作,是由熱愛中國傳統工藝的何世龍夫婦所精心規劃…
  • 千百年來,東方藝術都是以師徒相承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不像西方藝術有正規的學校、理論和訓練方式,因此,東方藝術家的個人經驗和風格,就成為藝術獨創性的真正來源。我們曾經為讀者介紹了台灣的燈籠彩繪藝術;今天,我們將再次挖掘出台灣另一項傳統藝術――漆陶工藝之美,讓失落的民間藝術再現風華。
  • 1941生於南投縣草屯鎮農家,童年牧牛的李轂摩,婚後八年的時間,一面從事裱背書畫及篆刻印章行業,一面不斷的參加各種畫展、書法競賽,直到拔得了許多頭籌,成了大獎的常勝軍;數十年來以能畫、能書的高超手藝聞名於台灣畫壇。
  • 在東方,古寺廟宇,流傳了數千年來人們對神、佛,和道家真人的歌頌!在創造廟宇藝術,祈求上蒼庇佑的同時;人們不忘提醒自己,相信神佛的慈悲偉大,與人類的渺小,學習謙和有禮,以免形成貢高我慢的劣習。一般說來,道德水平較高時期的人們,多奉行上天傳予人類的真理大道,具體實踐道德倫理、仁義禮智信等規範。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