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作者訪港

人氣 14
標籤: ,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吳雪兒香港報導)英籍華人作家張戎前日抵港,為其著作《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進行連串推介活動。該書用了12年時間,根據陸續解密的冷戰時期檔案寫成。張戎表示,中文版面世比其它語種的版本加起來都重要,雖然知道中共是不會允許的,但她最希望的是在中國大陸出版這本書。張戎又表示,有關毛澤東的研究工作還會繼續下去,雖然不知道將來是否再就同類研究出版書籍,但張戎認為,現在所掌握的材料,已經描述了一個真實的毛澤東。

與毛決裂就可進入新紀元

被問及《毛》一書在中國大陸的效應時,張戎表示,她並不清楚,因為現在中共政權對訊息的封鎖還是相當有效的。

她說:「我只是覺得如果中國人看了這本書,一個可能性是很多人都會覺得毛澤東的畫像不應該掛在(北京天安門)城牆上,毛澤東的遺體實在是不應該由成千上萬的人在瞻仰;毛澤東實在是不應該寫進中國的憲法中,作為中國的指導思想;毛澤東不應該當作一個有缺點、有錯誤的英雄。中國如果能夠和毛澤東,和毛澤東留下的遺產決裂的話,中國就應該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毛》書是張戎和丈夫喬.哈利戴共同努力的著作,在過去10年,張戎負責收集中文方面的材料,由於哈利戴能說多種語言,因此他負責其它國家包括俄羅斯檔案館的材料,兩人回到英國倫敦後,再整理收集回來的材料。

張戎形容寫書的過程給她「非常多的驚訝」,她說:「我們這10年的生活,每天都充滿了使我們感到驚奇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湊起來,就是讓我感到驚奇的這本書。」

張戎說,在寫《毛》書時,她沒有帶偏見的,是逐漸地在收集史料的過程中得出一個結論——毛澤東比她原來想像的要壞得多;過程中,她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毛澤東。

在《毛》書中,張戎夫婦採訪過數百位曾經與毛澤東接觸過的中外人士,當中包括了毛的親友、各界政要、知情者等,在採訪的過程中,曾發生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張戎表示,在寫《毛》書時,她在收集史料的過程中得出一個的結論——毛澤東比她原來想像的要壞得多。(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毛要數千萬人死換核工業

張戎舉例說:「我從前寫《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我對毛澤東的看法還不像現在這樣,其中一個例子是大飢荒,1958年到1961年的大飢荒,我在寫《鴻》的時候,我就認為大飢荒是毛澤東的無能,他不懂經濟,在瞎指揮。但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並不是這樣,這不是無能,而是有意的,毛澤東要數千萬人死。他把這些人賴以生存的糧食賣到蘇聯去,去換核子工業的設備。他知道他所有的項目都上馬的話,中國人非死一半不可。我本人也覺得非常震驚。」

張戎指出,外界對《毛》書的負面評價主要是「應該給毛澤東說一些好話」。她說:「這些人有一種傾向,千方百計要抹煞毛澤東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千方百計要往他臉上貼金。他們有一種成規,好像毛澤東勝利了,一定有甚麼好的東西。毛澤東的成功是用武力征服中國。所以我們就是還原一個真實的毛澤東。」

她又說:「其實我們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毛的罪行錄,而是他一生的生活和發展,他的大起大落,很多人腦子裏還有一個成見,和中共對毛澤東三七開大同小異的成見。就是說,毛澤東開始的時候,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想為中國農民謀福利,他是一個農民起義領袖,49年以前他基本上幹的是好事,49年以後幾年他基本上幹的是好事,從57年反右運動以後走下坡路,在文革中是最壞的。這是一個框框,我們的書打破了這個框框。」

在《毛》書中,張戎夫婦採訪過數百位曾經與毛澤東接觸過的中外人士,當中包括了毛的親友、各界政要、知情者等,在採訪的過程中,曾發生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張戎回憶她如何於10年前在香港得以採訪剛果總統蒙博托的。當時張戎夫婦兩人住在香港一家酒店,她丈夫哈利戴告訴她蒙博托也下榻在同一家酒店。哈利戴叫她去採訪。那時張戎對哈利戴表示,剛在中國採訪了兩個月,已經筋疲力盡,要到美髮廳去。到了美髮廳10分鐘後,蒙博托就走來,張戎在鏡子裏看到他頭上罩著美髮的罩,頭髮周圍還圍了棉花,肩膀上披了毛巾。

張戎走到蒙博托的身旁請他接受採訪,就這樣採訪了他。也因為這樣,有時候張戎到美髮廳去,哈利戴會跟她開玩笑說,再去碰一個總統!

張戎將於週六下午2時到4時在銅鑼灣富豪香港酒店宴會廳就其新書舉行座談會。◇

(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十九)
揭毛:打開未來中國的鑰匙
元老籲重新評價毛 胡被迫表態
恐怖:毛澤東政權的基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