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領導浴血抗戰紀實(中日決戰連載之五)

大陸 孫挺信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1日訊】戰機轉旋
 

1

  1938年夏季。
  日軍鋒芒畢露,大舉進攻。中國軍隊處於節節抵抗的局面。戰況十分慘烈。
  但是,蔣介石認為:由於日本的侵略戰爭,在總體上與德、意兩國的對外擴張政策是一致的,這就勢必損害美、英等國的利益。因此,他堅信中國的孤軍奮戰狀況定有轉機。
  1939年10月底,在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上,蔣介石曾向他的將軍們鼓勁打氣。他說,自德、意兩國在歐洲發動侵略戰爭起,東方和西方的戰爭就緊緊聯在一起了。因此,中國的抗戰就決不是孤立無援的。
  蔣介石心中有數:日本人要打敗中國不可能,中國人要單獨將日本軍隊打出中國去,在短期內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他在會上提出,中國問題的解決,有待於世界問題的解決。我國我軍今後的任務就是堅決抗戰。決不和談,決不妥協,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勝利。
  其實,這一場已經在東方和西方打起來的戰爭,使世界許多國家都感到有被捲進戰爭漩渦的危險,尤其像美國這樣在世界各地有眾多「利益」的國家,面臨的嚴峻問題是:要么參加戰爭保衛「利益」,要么坐等失去這些“利益”。
  美國總統雖然在法律上享有對外宣戰的大權,但是,羅斯福要讓美國參戰,卻絕對不會像大日爾曼民族的「偉大領袖希特勒」和義大利的「偉大領袖墨索里尼」那樣,憑個人或幾個人的意願就可以宣戰那麼方便。
  美國的政治制度,制約著總統個人的意志,避免了美國過早和盲目參戰。彼時,美國人民已經掀起了「反對將美國人民的子弟送去做無謂的犧牲」的反戰運動,使得羅斯福政府不能不忌憚國民的心理。在二次大戰前的一個較長時期中採取了「中立」政策,盡一切努力避開大戰漩渦。就是在希特勒德國大肆入侵波蘭,英、美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羅斯福還發表演講,向持反戰態度的美國人民宣佈:「這個國家將仍是中立國家——我希望美國能避免這場戰爭,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再保證,你們的政府將為實現這個目的而盡一切努力。」
  為了避免惹火燒身,美國政府在不過分刺激侵略者的情況下,對反侵略國家曾悄悄給予一些經濟援助。同時,美國政府和商人,與日本等侵略國家的商貿往來照做不誤,仍然大賺其錢。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簽訂了意在恫嚇美國,阻止其援助被侵略國家的軍事同盟條約。條約中用十分露骨的字眼警告美國:「如果締約國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歐洲戰爭或中日衝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
  羅斯福敏銳地意識到了這種警告,趕緊向美國人民發出警報:「美國文明從來沒有遭到過現在這樣的危險。」
  此時,美國對參戰問題,仍持慎重態度。
  1940年12月7日。
  蔣介石收到駐美大使胡適博士發來的電報。主要內容有三點:
  1、美國會批准借一億元巨款援助中國抗戰。
  2、已在美國購買一部份飛機。
  3、中國政府擬僱用美國飛機師一事,美國也準備給予大力支持。
  同時,胡適還告訴蔣介石,「旬日以來此間政府所能為力均已盡力做去,其不能為力之處,皆因美國並未參加戰爭,亦不願捲入戰爭。想中國領袖自能諒解。「
  可是,此電發來僅一個月零四天之後,胡大使又給蔣介石發回一篇長長的電報,以激動的心情向他報告,說,羅斯福已改變不願參戰的態度,美國的政策也有大的轉變。
  1941年1月10日,胡適大使致蔣介石電:
  美國之國際政策,數月來急轉直下,羅總統上月二十九日之廣播詞,與本月六日之致國會詞,均為最重要之大政宣言。其要旨凡八點:(一)公然承認美國百十七年來之安全,實由於英美海上之合作。英若顛覆,美必孤危。(二)公然承認民主國家之政治哲學與侵略國家之政治哲學勢不兩立,絕無妥協之可能。(三)公然指出九月二十七日柏林三國盟約是侵略國家對美國之威脅。(四)公然指出美國現時所以暫能避免戰禍只是英華蘇三國之苦力抗戰,使戰禍不波及美洲。(五)故六日國會詞明定美國政策三大綱:(甲)以全力經營國防。(乙)對任何為自由而抗戰之勇敢民族,美國皆承擔充分援助之義務。(丙)道義與本國安全均不許美國默認一切犧牲他國自由換來的和平。(六)為貫徹上述政策計,美國必須加速增高生產力,使全國成為民主國家之大兵工廠,凡敢於抗拒侵略之民族所急需之物資,美國應盡力供給,倘一時不能付現款,亦應許其繼續採辦,俟戰事結束後,陸續抵還。(七)此項援助並不違反國際法。亦並非戰爭行為,若侵略國家單方慾作如此解釋,認為戰爭行為,美國亦不受其恐嚇。(八)吾人所期望之新世界,不是世界侵略者,所號召之新秩序,乃是一種道義的秩序,至少要使世界任何民族皆享四種基本自由:(甲)為言論自由;(乙)為信仰自由;(丙)為解除窮乏之苦;(丁)為解除侵略之危害。以上八條為羅總統兩篇大文章之要旨,其魄力之雄偉,立言之大膽,均為三年來所未有。
  ……
  1941年1月,羅斯福在總統換屆競選中,戰勝對手威爾基,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和唯一連任三屆的總統。1月20日,羅斯福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演說,向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闡明瞭他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世界面臨的嚴峻現實,未來的凶險和美國政府的態度。他說:
  「……對我們來說,由於事態的急劇發展,現在已經到了稍停片刻和作一番審查的時候——重新想一想我們在歷史上佔據了甚麼地位,重新看一看我們現在和可能扮演甚麼角色。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將因遲鈍而冒真正的危險。」
  羅斯福認為自己從1933年到1940年這兩屆執政期間,採取了正確的對內對外政策,既避免捲入戰爭,又避免了國內的危機,使美國得以休養生息,從而增強國家實力。他把這些都歸功於美國的民主制度。
  他在演說的最後說:
  「……1789年,我國第一位總統在他的首任就職演說中作過預言,他的話宣佈了美國的命運——這些話似乎完全是針對今年1941年說的:『人們理應當然地、滿懷深情地、也許是最後一次地把維護神聖的自由之火和共和制政府的命運繫在美國人所遵命進行的實驗上。』如果我們丟掉那支神聖的火炬——如果我們讓它在懷疑和恐懼中熄滅——那麼:我們就會拋棄華盛頓經過如此英勇和成功的鬥爭而確立起來的命運。為了維護美國的精神和信念,我們現在和將來都完全有理由在國防事務中作出任何犧牲。
  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的險惡形勢,我們的堅定決心是捍衛和維持民主的完整。」
  
2   
  
  希特勒一直堅定地認為德國與美國免不了有一場較量。
  希特勒戰略的秘訣是:遠和近攻,並且一次只攻一國。因此,收拾「山姆大叔」只有等到收拾了英國佬之後,才能動手。
  希特勒清醒地看到,隨著戰爭的殘酷進行,交戰雙方在人力物力上大大消耗,遠在太平洋西海岸的資本主義暴發戶美國,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令人望而生畏。
  阻止美國參戰是希特勒全球戰略的一貫原則。
  1940年9月的軸心國軍事同盟條約,實際上是企圖恫嚇美國,阻止其在幕後煽風點火、偷偷摸摸支持中、英等國。這一舉動,卻被羅斯福政府將計就計,作為法西斯集團對美國文明的挑釁和戰爭威脅,向美國報警,以期贏得全國民心一致,支持政府參戰。
  希特勒派駐華盛頓大使的主要任務,就是用盡一切手段,包括賄賂國會議員,試圖津貼作家和資助「美國第一委員會」,來支持美國孤立主義者,使美國在戰爭中不參加到法西斯侵略者的敵人方面去。
  1941年上半年。
  希特勒在決定進攻蘇聯而尚未發動之前,低估了俄國的抵抗力量,認為憑德國的軍隊,可以輕易打敗蘇聯。於是,竭力慫恿和鼓動日本進攻英屬新加坡,其目的在於迫使英國迅速屈服,從而使美國不參戰。
  德國國家社會主義獨裁者認為,只要日本在太平洋英殖民地領土上狠狠教訓了英國人,卻尊重美國的利益,就會使美國更加害怕戰爭。同時,美國由於受到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威脅,就能有效地將美國的兵力牽制在該地區,而無法幫蘇聯的忙。
  為了給日本的南進打氣,希特勒向日本駐德大使松岡將軍許諾說,一旦日本南攻英屬領地,造成日、美衝突,德國將對美宣戰。
  1941年6月22日。
  希特勒以五千多架飛機,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從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三千公里戰線上,向蘇聯發動閃電進攻。雖然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是,希特勒也感到蘇聯疆土之遼闊,這是他的納粹軍無法一口吞得下去的。面對這一新的情況,希特勒馬上改變了要日本南下攻英的打算。在納粹軍進攻蘇聯的第六天,他就迫不急待地要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急電德駐東京大使歐根?奧特,要他盡一切努力使日本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向西伯利亞進攻。
  7月10日。
  德國在蘇聯的進攻繼續勢如破竹。德外長再次給駐日大使去電,以更加迫切的心情要求日本出兵,會攻蘇俄。他說:「我要求你用一切辦法繼續要求日本盡早參加對俄國的戰爭。日本參戰越早越好。德、日兩國的目標當然是在冬季到來之前,在西伯利亞鐵路上會師。」
  當時的日本出於兩方面的原因,未能使希特勒的戰略企圖如願以償。
  一方面,日本陸軍幾乎大部深陷於中國戰場,無力抽兵北進。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卻熱衷於南進太平洋。隨著東條英機控制日本局勢並於10月就任內閣首相以來,他認為日本陸軍久留中國戰場,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但陸軍配合強大的海軍,在太平洋上還可以大顯身手,因此,日本政府狂妄的南進計劃,已經付諸實施,併進一步加快了準備步驟。而對希特勒的要求,則虛與週旋。這就是日軍不出兵西伯利亞的真正原因。
  史達林通過多方渠道基本摸透了日本的意圖,得以放心大膽地從西伯利亞抽調了五十多萬大軍,轉到西線,大大加強了西線蘇軍的反擊力量。
  1941年12月8日(當時時間12月7日)。
  日本終於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棋盤上,投下了一顆最冒險的棋子——奇襲珍珠港,向美國人開戰。
  珍珠港事件使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幾被全殲。
  當天,天皇發表廣播講話,對美、英兩國宣戰。
  珍珠港事件的同日,羅斯福總統向美國人民宣佈,此日為美國國恥日,發誓領導美國人民報仇雪恨。美國朝野內外,各階層人士的意志一下被珍珠港的火海給熔煉到了一起。羅斯福政府順利通過了國會審核,並於第二天宣佈對德、日、意法西斯處於戰爭狀態。
  日軍奇襲珍珠港,對美、英宣戰的消息傳到中國,艱苦抗戰的中國軍隊,從前線陣地到後方重慶的街頭,將軍和士兵都一片歡騰,慶賀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
  12月8日凌晨,蔣介石在重慶郊外黃山鄉居接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告急電話,立即返城,上午八時召開高級幕僚會議,決定正式對日本、德國和義大利三國宣戰。同時決定,向美、英等國提議,組成反法西斯同盟,並提出三項原則:
  1、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聯軍總司令部,推舉總司令,由美國領導該同盟。
  2、要求美、英、蘇與中國一同對日宣戰。
  3、太平洋戰爭勝利前,聯盟各國不許單獨對日媾和。
  日本在珍珠港的大轟炸,在希特勒看來,他的這位亞洲夥伴簡直是神經錯亂,是發了瘋。避免同美國開戰,是他從戰爭初起直到現在,都竭力努力的事。但是,現在大錯鑄就,無可挽回。為了將日本更緊地捆在他的戰車上,也為了鼓舞德軍士氣,他不得已而於12月11日硬撐面子,對美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進入了全球性戰略轉折時期。
  1941年12月下旬。
  羅斯福邀請英國首相丘吉爾訪美,共商反法西斯戰爭大計。英、美參謀長取得一致看法,認為德國是舉足輕重的軸心國家,打倒德國是勝利的關鍵。因為只要德國一失敗,義大利的失敗和日本的崩潰必然跟著而來。這就是同盟國的「先歐後亞」戰略方針。
  1942年元旦。
  美、英、中、蘇等二十六國在華盛頓發表反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決心共同對軸心國作戰,決不單獨媾和。
  《共同宣言》的發表,標誌著反法西斯的世界力量正式結成牢固的作戰實體。自此以後,各國反法西斯軍隊相互支持,緊密配合,協同作戰,統一部署,逐步取得並擴大戰役、戰略主動權,直至最後取得二次世界大戰的徹底勝利。
  
3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動用海陸空軍,像切豆腐塊似地,輕而易舉地把美、英、荷苦心經營的南亞諸島國,一塊塊地切了下來。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數萬英軍向日軍第23軍投降;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了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1月23日,日軍南海支隊在拉包爾登陸;並佔領該市;
  1月24日,日軍攻佔巴厘巴板;
  1月30日,日軍東方支隊佔領安汶島;
  2月4日,日海軍航空隊對爪哇海域荷屬東印度艦隊進行攻擊;
  2月9日,日軍佔領望加錫;
  2月10日,日軍佔領班格爾馬辛;
  2月14日, 日軍空降部隊佔領蘇門答臘島;
  2月15日,日軍攻佔英軍遠東軍總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英軍司令官白西華向日軍第25軍投降。日軍攻佔新加坡時,繳獲各種山炮三百多門;高射炮一百門;要塞炮五十四門;步槍六萬多條;汽車一萬多輛(比中國全國的汽車還多一倍餘);向日軍投降的英軍各級將官和士兵共十萬多人。
  日軍統帥部在開戰前判斷,攻佔新加坡至少需一百天時間,實際戰鬥整整縮短了一個月。攻佔新加坡要衝,日軍實際上已突破南方要域作戰的關鍵。
  5月初,日軍南方軍佔領了菲律賓全域。至此,西、南太平洋上的菲律賓、泰國、馬來亞、新加坡、印尼、緬甸、香港、關島、威克島、俾斯麥群島、新愛爾蘭群島、新不列顛群島、中所羅門群島、吉伯特群島、新幾內亞島等,盡為日軍佔領。
  1941年12月13日。
  這是個異常寒冷的日子。
  皇宮內,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正以無比興奮的心情,向天皇報告第23軍進攻香港九龍的情況。他說:「第23軍對香港方面的進攻,比想像的要順利得多,我軍於12日輕易地奪取了九龍市區,正向半島其他地區擴展戰果;掃清殘餘英軍,可以預料,香港指日可下。」
  一提起香港,天皇心裏不禁掠過一絲陰雲,這陰雲來自中國軍隊的巨大威脅。天皇問道:「進攻香港,是否考慮到中國軍隊會向廣州或九龍半島方面進攻?」
  這倒是個不容輕視的問題。很快,杉山元就得到來自中國的報告:在長沙附近,暫編第2軍8日以後開始移動;在岳州東南地區,第4軍也好像要經株洲南下。
  日軍大本營立即指示駐武漢的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將:重慶方面以大集團軍向廣州背後方面移動,企圖牽制我軍,大本營期望你軍發動一場果敢的攻擊,以牽制敵軍。
  阿南將軍決定向第九戰區發動進攻,旨在牽制中國軍隊增援香港。但無論是大本營還是阿南軍司令官本人,都沒打算要進攻長沙。
  阿南以第11軍主力第3、第6、第40師團和獨立混成第9旅團,以及澤支隊,配以飛行第44戰隊和軍直炮兵、工兵、戰車和海軍艦隊部隊,從岳陽方面向長沙進攻。同時,命令第34師團再加一獨立旅團從南昌方向在南潯路一帶佯攻。
  12月23日。
  阿南將軍發出進攻命令。
  12月24日。
  第6、第40師團從新牆河北岸發動進攻;第3師團、獨立第9旅團和澤支隊隨後投入戰鬥。
  日軍來勢兇猛,意在創造一個大陸上的勝利奇蹟,與太平洋上的奇蹟相媲美。
  第9戰區司令長官薜岳對日軍的進攻不屑一顧。在這之前,九戰區曾與第11軍進行過兩次大會戰,薜某早已摸透了眼前這匹「野驢子」的脾氣,成功地總結出了他的「天爐戰法」。
  「天爐戰法」即後退決戰。根據長沙地區的地形特點,在後退中創造「天爐」,即徹底破壞道路,中間地帶實行空室清野,在伏擊地區縱深配置兵力,以逆轉敵我戰鬥力對比。待敵侵入決戰地區之後,從四面八方以強大火力聚殲之,猶如天然巨爐熔鐵,將敵燒為灰燼。
  薜岳擺下的「天爐」陣如下: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以部份兵力配置於新牆河南岸至汨羅江地區,以誘使日軍進入「爐中」;
  王陵基第30集團軍主力,從武陵、修水調到平江地區,羅卓英第19集團軍從上高調到瀏陽、株州、醴陵一帶,與王陵基集團軍在長沙東南面形成百里側擊態勢。第73軍從益陽推進到寧鄉,在長沙西面處於機動態勢。
  素有打硬仗著稱的第10軍堅守長沙城。在長沙城西湘江對岸的岳麓山上配置155毫米榴彈炮兵一個旅,支援城防作戰。
  此時,蔣介石從重慶打來電話,指示薜岳,「我第二線兵團應由戰線稍為後退,佔領外線有利位置,以主動把握戰機,容敵先攻長沙,我則乘其進攻受挫時,集中全力從各方面攻擊敵人。」
  顯然,蔣介石的意圖與薜岳的「天爐」相吻合,兩人構思的都是一場在後退中包圍敵人,再行殲滅的大戰。
  此次會戰,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1年12月24日至12月31日。日軍大舉進攻,第九戰區各部隊節節抵抗,誘敵深入。
  第二階段:1942年1月1日至4日。日軍進攻長沙城,鑽進「爐中」,第九戰區各軍將敵包圍。
  第三階段:1942年1月4日至15日。第九戰區「燒烤」日軍,敵軍決計突圍。
  第一階段戰鬥。
  1941年12月24日,夜。中原大地,風雪瀰漫,天寒地凍。
  阿南為了就近指揮,把軍指揮部推進到岳州,在這風雪交加的夜裡,他向集結於新牆河北岸的部隊下達了進攻命令。
  第6、第40兩個師團,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徒步冰冷的新牆河,向南進攻。
  楊森集團軍第20軍之133師,在新牆河南岸第一線陣地上,頑強阻擊,使敵無法進展。
  25日拂曉。
  阿南命令第3師團和澤支隊投入進攻,並增強炮火力量。天亮以後,第44飛行戰隊的飛機也一齊出動,對守軍陣地狂轟濫炸,掩護地面部隊進攻。
  守軍第20軍在第一線與敵激戰三天三夜,予敵大量殺傷,隨即按照預定計劃撤出戰鬥,退避側後。
  12月26日。
  阿南司令官根據飛機偵察的情報,對汨羅江南岸的第37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該軍本來是在此吸引敵軍主力,阿南卻完全上了當,對他的部隊發出了這樣的命令:
  敵第27軍以第60師、第95師在甕江、桃花、桐子山、湖源山、磨石山一線,又以第140師以花門樓至周家灣一線,佔領陣地,企圖長期作戰。……
  於是,阿南命令第3、第6、第40各師團主力,加快進攻速度,向汨羅江岸推進,務於12月29日天亮前,向汨羅江南岸進攻,以迂迴包圍第37軍,並吃掉該軍。
  日軍這三個主力師團爭先恐後向前突進。第3師團跑得最快,於27日上午就趕到了滔滔作浪的汨羅江北岸,於當天下午,提前強行渡河。
  第27軍99師與敵第3師團勉強打了一下,便不知撤向何處去了。
  阿南見第3師團攻過了江,大喜過望,決定擴大戰果,命令其他師團加緊渡河,快速迂迴包圍37軍。
  但是,當第6師團和第40師團趕到汨羅江畔時,江水卻陡然上漲,不能涉渡,江上的橋又被中國軍隊給炸了。日軍這兩個兵團只得冒著嚴寒在汨羅江上進行艱苦的架橋作業。
  12月28日。
  正急於殲滅第37軍的阿南中將,猛然發覺自己以前的判斷有問題,因為第37軍的三個師不但沒有在原來的陣地上作長期死守,連短期戰也不准備打了。其中第60師已由大湖嶺、梧崗源、大平嶺一帶退去,第95師的情況更複雜,跑到甚麼地方去了也弄不清楚,好像要以金井為中心,在象鼻橋東側南北高地一線,向西配備。
  其實,薜岳已將第37軍調歸王陵基集團軍。王司令正指揮該軍向側面山地後退,以便空出大道,讓日軍去攻長沙城。
  日軍各主力兵團根據阿南的命令,渡過汨羅江後,由於找不到攻擊目標,處於彷徨之中。
  是進是退?阿南也彷徨了。直到12月29日下午5時許,偵察機才從天上向他報告:「敵軍正向長沙後面退卻。」
  進退維谷的阿南司令官,狠了狠心,決定向長沙進攻。本來,他進攻長沙這樣遠距離的大兵團作戰,是需得到南京的中國派遣軍總部和東京大本營批准的。可是現在,阿南已顧不得那麼多了。因為他親率大軍出擊,已在新牆河岸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現在就這樣灰溜溜的退回去,未免太損大日本皇軍的面子。
  12月29日,傍晚。
  阿南又一次錯誤判斷中國軍隊的運作,以為是在退卻逃跑,於是,發出了進攻長沙的命令。
  一、 敵有向長沙和金井方向退卻之跡象。
  二、 本司令官決定以主力向長沙方向追擊。
  ……
  各師團接到進攻長沙的命令,爭功取勝心切,又爭先恐後朝長沙撲來。
  第3師團士氣最高,晝夜兼程,一路上未見到一個中國兵的影子。一路順風,於12月31日下午,趕到了瀏陽河畔,爭相涉水過河,向長沙城挺進。
  第6師團於12月30日下午進至麻石山、鴨婆山地區,遭到37軍95師阻擊,只打了幾個鐘頭。日軍見中國軍隊甚少,無意在此糾纏,直向長沙奔去。
  第二階段戰鬥。
  1942年元旦。長沙地區濃霧緊鎖,寒風凜冽。
  第3師團大隊人馬在濃霧中向長沙城挺進。一路上風聲鶴唳,仍不見一個中國士兵的蹤影,都以為中國軍隊已被大日本皇軍嚇破了膽,逃得無影無蹤了。將到長沙市郊,日軍便看到了飛機從天上投下的一面標誌佔領長沙的太陽旗。
  第3師團數萬官兵頓時歡呼雀躍,狂呼大喊,今晚將在長沙城熱熱鬧鬧地慶祝元旦。
  上午11點鐘。一顆信號彈劃破濃霧緊鎖的天空。日軍第3師團在豐島中將指揮下,開始向長沙城進攻。
  日軍前面出現一些零散的中國軍隊。他們見了日軍,掉頭就往市區裡跑。
  日軍見了這情形,士氣更加高漲,不顧一切地窮追猛進。豐島師團長據此估計,最遲到當天黃昏,便可佔領長沙全城。晚上即可在城裡放假休整。
  其實,這些零散的中國軍隊,是第10軍的前哨警戒部隊,其任務是故意逗引敵人的。
  第3師前鋒的野聯部隊猛追到城邊,突然遭到守城的第10軍猛烈射擊。日軍後續部隊源源趕到,陸續投入攻城戰鬥,直打到黃昏6點半,仍未能前進一步。
  豐島中將命令師團直轄的夜襲部隊——加籐大隊投入攻城。加籐大隊長親自帶領部隊趁黑夜「摸夜螺絲」,結果,被守軍全殲。加籐本人也被打死。加籐身上帶有日軍出動以來的計劃、命令等重要文件。豐島恐其落入守軍手中,組織大批人馬搶屍,結果,加籐屍體被守軍搶去。
  守軍從加籐身上搜出重要文件,當即送交戰區司令部。薜岳從這些檔案中判斷出日軍糧秣彈藥將盡的情況,禁不住拍案大喜﹕「一紙雖輕,勝過萬挺機槍!」
  第3師團在城東南苦戰兩天兩夜,死傷盈野,仍然毫無進展。
  1月3日,拂曉。
  第6師團主力趕到,從城東北發起進攻。下午1時許,日軍一部攻佔了城外陣地。日軍正在陣地上歡慶勝利,湘江西岸的守軍榴彈炮群突然怒吼起來,炮彈如急風暴雨般落到城外陣地上,炸得日軍血肉橫飛。
  一千多名日軍向湘雅醫院守軍進攻,被岳麓山上飛來的炮彈,盡數炸成肉泥。
  攻城已經是第3天了,日軍彈盡糧絕,只能靠飛機空投接濟。有的部隊子彈打完,只得和中國軍隊拼刺刀。
  第11軍司令部裡,充滿了失敗洩氣情緒。軍參謀長、副參謀長和作戰參謀們,都一致主張中止攻城,盡速撤退。
  阿南司令官火爆爆地把部屬們狠狠訓斥一通:「第6師團今天早晨才剛剛投入攻城戰鬥,自然還未取得戰果,現在中止攻擊,實屬過早不當。」
  阿南將軍還蒙在鼓裡,他的厄運在五天前就已注定了。
  1941年12月30日下午。
  薜岳向第九戰區部隊下達命令:
  一、 敵已渡過汨水,企圖進攻長沙,我軍決定採取
  向心攻擊,一舉圍殲敵軍。
  二、 楊森副司令長官應以第58軍自長樂向安沙,以
  第20軍自清江口向石子舖搜索並攻擊敵人。第一次攻擊到達線:在湘江東岸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對長沙構成牛圓形包圍圈。具體位置為安沙、赤石河、春華山及柒梨以東、東山以南一線。第二次攻擊到達線:在第一次到達線內側,具體位置為石子舖、望仙橋、長橋、郎梨市、東山一線。
  三、 王陵基副司令長官應以第37軍自甕江向望仙
  橋、以第28軍自三角塘向長橋搜索並攻擊敵人。
  四、 羅卓英副司令長官應以第26軍主力自洞陽市向
  郎梨市,以第29軍主力自金潭向黃花市,根據情況向郎梨市,以一部向渡頭市或東山,以第4軍向長沙南側分別攻擊。
  五、 第10軍固守長沙,第73軍固守岳麓山,待各
  兵團進至第二次攻擊到達線,即應斷然反攻。
  六、 第99軍第197師應防禦湘江,洞庭湖岸。第
  92師應自三姐橋,第140師應自粟橋,分別專攻撈刀河之敵。第99師應固守湘江東岸陣地,並派一支有力部隊向粟橋、福臨舖攻敵側背,截斷其補給聯絡線。
  七、 各軍以1942年1月1日零時為期開始攻擊,4
  日夜前即應進入第一次攻擊到達線。
  1942年1月3日。
  日軍攻城第3天,第九戰區各路大軍正日夜兼程,從四面八方朝長沙壓來。
  東南面,羅卓英的第79軍、第26軍、第4軍各部,已快迫近長沙;
  東北面,王陵基指揮的第37軍和78軍,分左、右兩路,沿金井至長沙的公路,快速挺進,也已迫近長沙;
  西面,第73軍守衛在湘江西岸,隨時準備反攻;重炮兵旅居高臨下日夜轟擊著攻城的日軍。
  北面,楊森的第20軍和58軍,已斷日軍歸路,並配合二十萬民眾,大肆破壞日軍後方公路、橋樑。日軍後勤運輸已被完全卡斷。
  1月3日,夜。
  阿南終於感到情況不妙,下令撤退。
  1月4日。
  蔣介石致電薜岳將軍:「此次會戰,舉世矚目。各部務必不惜任何犧牲,發揚高度攻擊精神,施行堅決勇敢之包圍、聚殲殘敵,以求獲得空前勝利與光榮戰績。」
  薜岳向蔣介石回電錶示:「本次會戰岳已抱定必死決心,必勝信念。」
  薜岳向所屬各部轉達了蔣介石的命令,嚴令各集團軍總司令、各軍長、師長,務必確實掌握好自己的部隊,倘有作戰不力,貽誤戰機者,定按革命軍人連坐法重處,決不姑息寬容。如果敵人從某部隊作戰境內安全逃跑,即嚴懲該部各級主官及幕僚。
  1月4日,拂曉。
  長沙城郊東南角天空出現紅色閃光信號彈——中國軍隊對日軍的包圍已經形成。
  第三階段戰鬥。
  1月4日下午。
  第3、第6兩師團,在長沙城郊丟下纍纍死屍,向北突圍。卻被羅卓英、楊森兩集團軍分割包圍,並分別加以痛擊。
  日軍處於極大困境,而且各部隊都拉扯著大批輕重傷兵,行動更為困難。從長沙城外突圍時,僅第3師團司令部就躺著七百多名傷兵,有的部隊情況更嚴重,拖累更大。
  4日深夜。羅卓英所部第53師在沙湖橋附近,將第3師團的野聯部隊團團圍住,發動勇猛攻擊,兩軍短兵相接,互相混戰。中國軍隊連連打出照明彈,竟相投擲手榴彈與敵拚殺。
  第3師團司令部和石井聯隊經過一夜苦戰,於5日凌晨來到瀏陽河畔,又陷入張德能第4軍的重圍。中國軍隊在嘹亮的軍號聲中,朝敵人衝殺。敵軍旗被中國軍隊迫擊炮彈炸飛。兩軍在師團指揮所展開慘烈的肉搏戰。敵又一個聯隊趕到,才把豐島師團長救了出去。
  經過四天四夜反復拚殺掙扎,第3、第6、第40師團只向北挪動了幾十里路,均未突出重圍。
  1月8日。
  阿南決心來一次困獸鬥。向重圍中的各兵團下達命令:「堅決圍殲青山市以北地區之敵。」
  青山市以北主要為楊森部隊。
  是日,第6師團按照阿南司令官的命令,全力向青山市以北迂迴,結果,被從架梨市、黃花市追擊而來的羅卓英集團軍第4軍,第26軍和王陵基集團軍之78軍包圍。全師團立即被中國軍隊斬成三塊,層層圍住,分別給予毀滅性打擊。
  與此同時,奉命由北南下策應大軍突圍的獨立第9旅團,也在青山市以北影珠山鑽進了楊森之20軍的「口袋」。其先頭部隊山崎大隊,自大隊長以下於當日被全數消滅。
  第6師團各部被分割包圍,互相不能救應,且彈盡糧絕,毫無戰鬥力,有的衝進民房搶食生米、生菜。
  阿南司令官派飛機前來救應第6師團,但雙方混戰成一團,飛機在天上打轉,不知把炸彈往哪兒扔。
  阿南接到飛機上傳來的上述報告,萬分震驚,立即命令第3、第40兩師團火速前往救援。
  此時,第40師團在白沙橋一帶正被37軍圍攻,不能自拔。第3師團殘部趁中國軍隊主力圍攻第6師團之機,終於脫出重圍,逃至汨羅江岸。但該師團已死傷慘重,毫無戰鬥力,不敢再南下救援第6師團和獨立第9旅了。
  第6師團和獨立第9旅團在青山市以北的重圍中血戰至1月12日,大部被殲。後在大批九七式轟炸機的轟炸掩護下,神田師團長和其殘部才僥倖逃出重圍。
  1月15日。
  殘敵在飛機與炮兵掩護下,逃過新牆河,本次會戰結束。整個會戰,日軍死傷共為:五萬六千九百四十四人,被俘一百三十九名。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的部隊在打掃所轄地區戰場時,因日軍屍體太多,無法處理,便令平江、長沙、湘陰三縣出動民工若干,挖了三個大土坑,將日軍屍體集中掩埋,一個坑即有數千具屍體。楊森派人在坑旁立上石碑,上刻「萬人坑」三字,以作標記。
  此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是自珍珠港事件以來,同盟國軍的第一個偉大勝利。
  英國《泰晤士報》評道:「十二月七日以來,同盟國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系華軍之長沙大捷。」
  倫敦《每日電訊報》刊文:「際此遠東陰霧密佈中,唯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輝奪目。」
  美國記者福爾門實地採訪湘北戰場後,撰文報導:「中國第三度的長沙大捷,證明了一個原則,那就是中國軍隊的配備若能與日軍相等,他們即可很輕易地擊敗日軍。」
  日軍中央統帥部認為,此次慘敗,使部份將士的必勝信念發生了動搖,需要年餘始能恢復。
  阿南軍司令官對自己獨斷進攻長沙,造成如此慘敗的後果,曾向日軍統帥部表示愧疚。
  
4   
 
  中國軍隊在長沙的出色戰鬥,提高了蔣介石在同盟國中的威望。當長沙會戰還在緊張進行的時候,羅斯福即電蔣介石,建議將中國和英屬緬甸、法屬印度支那劃為中國戰區,成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請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1月3日,蔣介石復電美國總統,表示願意就任此職。當日,同盟國宣佈了蔣介石就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決定,並委任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為聯合國軍計劃參謀部參謀長,兼任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協助蔣介石指揮中國戰區的部隊作戰。
  長沙大捷後的二十二天,美國政府宣佈:給中國五億美元的貸款,以援助中國抗戰。
  美國如此慷慨地出錢援助中國,主要原因在於四年多來的戰爭證明,中國人特別能戰鬥。這對於拖住日軍,緩解西、南太平洋美軍壓力,完成「先歐後亞」的同盟國軍事計劃,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美國政府宣佈貸款予中國的當天,羅斯福致電蔣介石。他說:
  中國軍隊對於殘忍侵略者的抵抗,喚起了美國人民和一切其他愛好自由的人民最崇高的讚揚。中國武裝與非武裝人民在將近五年裡實行堅決的抵抗,以反對在裝備上遠為優越的敵人,他們面對巨大的差異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其他聯合國家的戰鬥人員與人民全都受到激勵……
  1942年2月9日。
  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突然飛抵印度訪問。此事立即引起日本方面的猜測、恐懼和不安。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鈿俊六大將滿腹狐疑,心裏嘀咕道:「在我軍攻佔新加坡前,蔣介石偕同宋美齡訪問印度,其目的何在?」
  這位總司令官百思不得其解,便令其總參謀長連夜去見汪精衛。汪精衛也摸不著頭腦,搔著腦門說:「我對重慶方面的情報一無所知。不過,蔣介石此行目的十分明顯,其一,對印度民眾表示友好;其二,就從英、美獲得借款之事進行磋商。」
  鈿俊六大將認為,事情肯定並非汪精衛說的那麼簡單。他在心裏繼續嘀咕:「元首既然親自出馬,必有重大目的。是不是為了實地看看印度有無實力參加同盟國的協同作戰?」
  蔣介石此行目的到底何在?鈿俊六大將仍吃不准,又把納粹德國派駐南京汪偽政府的大使史塔瑪請來共進午餐,藉此分析蔣介石之行的真正目的。
  這位聰明的日爾曼人說:「蔣介石的印度之行,與本次世界大戰總的戰略格局有關。德國自伊朗東進,日本自緬甸西進,攜手壓迫印度。這是希特勒元首的理想和戰略。因此,蔣介石訪問印度,目的在於形成重慶、緬甸、印度的聯合屏障。」
  鈿俊六大將這才恍然大悟:唉呀!蔣介石是要組成使印度參加而排除日本的泛亞細亞同盟!也就是要在亞洲組成以中國為核心的軍事大同盟,來對付日本和德國!」
  鈿俊六總司令官馬上向中央統帥部提出對策:「傾全力向緬甸進攻,以切斷印、中之間的聯繫。同時,在攻取緬甸時,必須向中、印兩國中的一方或兩方擴大戰果,即儘量將日軍佔領的中間地帶擴大。否則,中、印的聯合,不但打破德、日的亞洲計劃,還將使日本在亞洲的既得軍事成果也陷入兩面夾擊的困難境地。」
  蔣介石印度之行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戰略目的。這一點也正如德國人所分析的那樣。
  當時,日軍南進節節取勝。1月21日,東條英機首相在議會上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提出建設大東亞的構想。接著,在日軍繼續橫掃太平洋諸島國的情況下,東條首相向太平洋沿岸尚未遭「橫掃」的國家發出恫嚇聲明:「緬甸、印度、荷屬東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如果自願參加日本的大東亞建設,謀取獨立,日本將予以協助。」其言外之意就是說,這些國家如果起來反對統治他們的西方宗主國,日本不但不對他們進攻,而且還會大力協助他們的「民族革命鬥爭」,趕走殖民者,讓他們「獲得獨立自主」。
  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與英國人之間隨著民族壓迫的加劇,其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其民族主義者和各政治黨派分為兩大陣營:以甘地為代表的陣營要求印度獨立自治,與英國有矛盾,但同時又表示強烈反對日本的侵略行為;以拉斯?畢哈利?鮑斯為首的一方,則明確企望依靠日本的武力,趕走英國人,從而實現民族「獨立」。
  日本政府在1942年1月間,決定在日本佔領區內編成印度獨立軍。此事得到流亡在德國的印度民族主義領袖巴斯?錢德拉?鮑斯的大力支持。此人挺身而出,投身於推翻英印殖民統治的武裝鬥爭。在日本的印度民族主義者成立了印度獨立聯盟會,拉斯?畢哈利?鮑斯為會長,並被推為印度國民大東亞代表,以迎合日本的大東亞建設。此人發表聲明:依靠日、印合作向印度的民族獨立前進。東條首相也宣佈了日本援助印度獨立的方針。
  日本軍方制定並得到天皇批准的對印工作,即是以反英宣傳來爭取印度民心,使之成為倒向日本一邊的國家。
  處於如此複雜矛盾漩渦中的印度,如果弄不好,就將成為一個反英和日的國家。
  蔣介石既任中國戰區統帥,負責東方戰場的戰事,深感拉攏印度的重要。他在分析了東亞各國情況之後,於1942年1月托羅斯福向丘吉爾轉達他的意見:其一,鑒於目前複雜的國際局勢,英國應明智地主動允許印度獨立自治,以緩和英、印之間日益尖銳起來的矛盾;其二,如果英國同意蔣介石以上意見,蔣介石將親往印度,調解英、印矛盾,勸說印度各黨派參加反侵略陣線,共同對付日本的侵略擴張。
  羅斯福把蔣介石的意見轉告了丘吉爾。英國政府方面對如此尖銳的印、英矛盾,亦深恐印度發生民族戰爭,將其目前捉襟見肘、自顧不暇的局面再扯開一個口子,因此對蔣介石的印度之行也表示歡迎,並希望蔣介石在離印時發表勸告印度人民與同盟國全面合作的宣言。
  在這種背景下,蔣氏夫婦於2月9日由重慶起飛,經雲貴高原及緬甸,於第二天午間到達加爾格達。分別與印度各黨派領袖人物會晤。蔣介石使出渾身解數,向印度民族領袖們反復申明:「倭寇之所謂東亞新秩序,只是一種掩護侵略的手段。倭寇之目的,完全在奴役各民族以自飽自肥,印度人民不要受其欺騙」等等。
  蔣介石在轉達了丘吉爾政府關於允許印度自治的許諾後,對消除英、印隔閡起了和解作用。印度人民的「聖雄甘地」,當著蔣介石的面表示:「我們不與英人合作,系有限度之不合作,主要在於英人不給我們自由平等地位。現在,英人既然同意給印度以自由平等地位,英、印聯為一氣,共同抵抗侵略,絕無問題。」
  蔣介石在印度逗留期間,還與印度其他朝野人士及盟國駐印度軍政頭面人物懇切會晤,盡力把仇恨之火引向日本侵略者。
  2月21日。
  蔣介石離印前,發表了《告印度人民書》,希望中、印兩大國共同為人類自由努力,對於英國致誠摯之期待,深信必能從速賦予印度以政治上之實權。蔣介石在聲明中稱:「余夫婦此次訪印,留駐半月,得與印度軍政當局,以及一般友好,開誠商討吾人之反侵略計劃,與彼此共同奮鬥目的,幸獲一致之同情與全力贊助,殊覺愉快……。」
  同日,蔣介石與宋美齡離開印度,飛往緬甸臘戌前線,視察中國戰區緬甸戰場戰況。
  此時,根據1941年12月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國編組了遠征軍,由杜聿明將軍率領第5、第6、第66三個軍入緬作戰。
  蔣介石以最高統帥身份,威風凜凜地察看了陣地,接見了部份官兵,聽取了杜聿明的匯報,並作了指示。然後,帶著夫人和隨員登機回國。不料,他的座機剛飛上雲端,就被一群日本飛機咬上了。
  座機內頓時異常緊張,人人感到末日來臨,宋美齡已開始作昇天祈禱。
  蔣介石也瞅見了敵機,黑壓壓一大群,一共是十八架。心裏也是一陣緊張,但他一轉念:我身為一國元首,東方戰區最高統帥,若驚慌失措,有失威嚴。再者,生死在天,命中注定,怕死是死,不怕死亦是死,何不聽其自然,死了也留個英名在世。這樣一想,他心頭的慌亂也就煙消雲散了。蔣介石乾脆正襟危坐,擺出一副軍人的威儀,還拿出書來,自顧專心默讀,似乎對眼前的厄運不理不睬。
  機上隨員均為之肅然。
  也可能是蔣介石命不該絕,其座機竟然奇蹟般地逃脫敵機群的追擊,安全返抵昆明機場。
  
5   
  
  1942年10月10日。
  美國費城獨立廳的自由之鐘,敲響了三十一下(中華民國三十一週年國慶日),為中華民國政府,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遙致敬意。
  是日,在重慶舉行的國慶大典上,蔣介石以激動的心情宣佈:
  「我國百年來所受各國不平等條約束縛,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國父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遺囑,亦完全實現。我國同胞,自今日起,應格外奮勉,自強自立。」
  中國在抗戰中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越戰越強的偉大力量,使得西方政府和軍隊上中層人士不得不改變鄙視華人的觀念。因為中國已經以一個軍事強國的姿態,屹立於反法西斯陣營之中。
  美國軍方認為,承認中國是反法西斯的四大列強之一,其最大的價值,在於對世界人民起到了鼓舞士氣和政治方面的影響。
  羅斯福卻以更遠的眼光,對中國的地位作了更加全面和確切的評價:沒有中國人的抗戰,世界將被法西斯打垮。他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拿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日本可以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反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割掉埃及,斬斷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若真到那步田地,所謂的同盟國陣線將不復存在。
  基於當時侵略與反侵略軍事力量的對比和戰後美、蘇兩大陣營力量的對比,從這種世界大格局考慮(羅斯福認為,中國在美國的支援扶助下,可以建設像美國那樣的制度,成為美國在亞洲取代日本地位的強大而忠實的夥伴),羅斯福決心力排眾議,堅定地把中國拉入美、中、英、蘇四大強國之列。
  羅斯福提出,戰後應把世界各地的許多島嶼和殖民地從弱國手中收回。由某種形式的國際托管機構來管理。其實,他要把殖民地從原來強大而現在變得軟弱了的老殖民主義手中奪過來,交給由美國、中國這樣的新的強國(也就是新殖民主義大國、強國的代名詞)來統治。劃分中國戰區時,羅斯福就把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諸國全部囊括在中國戰區範圍,就是其真實意圖的毫無掩飾的暴露。
  1842年10月7日。
  時任駐美大使的魏道明向蔣介石發來密電一道,說羅斯福希望戰後同蔣介石面談,商討美、中共同管理西南太平洋諸國的大事。密電如下:
  今日訪美總統,除接談情形已摘要電部外尚有表示,性質較為機密,謹另陳如下。總統謂建議甚欣慰。彼對大局與鈞座意見完全一致,甚望戰後與鈞座面談西南太平洋問題。如越南遲早均應獨立,然越人不知治理,恐須經過一訓練時期。暹羅情形稍好,戰後或可即行自治。瓜哇可于?font color=”#FF0000″>_?/font>d圍內任其自治,波羅洲則迥然不同;馬來情形亦甚困難。吾人決無統治他地之心,如菲律賓前曾要求獨立,奎松先生來時,對其原則予以承認,但須有相當時期,俾具自立能力。此事關係太平洋前途甚大,故希望能與鈞座商決之。
  1942年5月以來,美、英兩國先後通過各種渠道向蔣介石轉達,願意主動廢除近百年來與中國歷屆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另訂平等條約。10月,魏道明大使又一次從華盛頓打電話給蔣介石:
  今日美國務卿面交關於取消治外法權等問題草案約共十八條,要點如下:(一)取消領事裁判權。(二)1901年9月7日辛丑合約應認為當廢止,同意在此協定下美國享受之權利即予廢止,並將與中國合作向他國政府商洽解決北平使館區域移交問題。(三)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認為應歸還中國管理,同意美國所享受之權利即予廢止,並將與中國合作向他國商洽解決該兩租界移交問題。(四)規定互相內地雜居及通商。(五)依照國際公法原則與應有例重定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務卿聲明兩點:1、美政府草擬此條約從最大範圍著想。2、在商洽期內草約內容表示嚴守秘密。
  蔣介石對這件事可真正激動了一陣子,在當天的日記本上寫道:「……接獲美、英自動放棄治外法權之通告。此為總理革命以來,畢生奮鬥最大之目的,而今竟由我親手達成,心中快慰,實為平生唯一之幸事。」
  羅斯福在同英國領導人商討即將成立的聯合國機構時,提出由四大強國組成執行委員會。這個機構決定一切重大問題,並擁有和行使聯合國警察的權力。羅斯福主張由美、中、英、蘇行使管理和決定整個世界的命運,此雖然是霸權主義的主張,但中國能享有如此特權,在那之前的歷史中,尚屬首次。
  
6   
  
  1942年4月18日中午。
  融融的陽春氣氛中,日本人正在快樂地享用午餐。不少國民都陶醉在南進部隊節節取勝的捷報聲中,大和民族在太平洋上的無敵行動帶來的無尚榮耀和自豪感,在不少日本國民臉上都能看到。
  12點15分。
  在東京中央大本營陸軍部的一個大院內,高參們已用過午飯,正在大院裡踱步和交談。突然,天空中響起了一陣巨大的轟鳴聲,仰頭一看,只見一架大肚子飛機貼著房頂迎面衝來,一張令日本人「厭惡」的白種人的面孔從機艙露了出來,向下張望。
  高參們驚愕不已;那不是美國人嗎?哪裏來的美國人?他怎麼可能出現在日本本土的上空?
  那架大肚子飛機連同那張令人厭惡的臉從他們頭頂上一晃而過,消失在林立的房屋後面。飛機過後,平地捲起一股強大的狂風,把庭院的花草小樹都幾乎給吹折了。
  轟!轟!幾聲巨響。
  高參們還沒回過神來,那架大肚子飛機扔下的炸彈已經在房屋群中轟然炸響一大片,房屋像亂七八糟的破片,飛上半空,又緩緩落下。
  接著,又有三架同樣的美國轟炸機,超低空呼嘯而來,機上的機關鎗像魔鬼眨眼似地閃爍,一路掃射過去。
  東京的警報終於開口大叫起來。真是一呼百應,霎時間,整個東京都是怪叫的警報聲;全市一片混亂,市民都在驚慌失措地抱頭鼠竄。
  這些美國飛機像平地刮起的一股旋風,把日本的太平世界攪得七零八落。它們從水戶方向飛來,席捲了千葉、東京、橫濱、橫須賀、名古屋、四日市、和歌山、神戶以及新瀉等地。
  日本飛機慌裡慌張地起飛迎戰,但終因美機飛行技術太高超,太低空,沒法追蹤攻擊;日本的防空高炮,對這批身懷絕技的美國佬,也因其超低空飛行之速度變換,難以捉住目標而無可奈何,任其在大半個日本的領土、領空上姿意亂轉,扔炸彈、扔燃燒彈、打機關鎗。
  三個小時零十五分鐘之後,他們把炸彈、燃燒彈、機關鎗子彈都傾洩完了,才從日本南端的九洲上空,向中國大陸方向遽然離去。
  日本陸海軍部裡吵成一團:這些傢伙從何而來?他們的飛機到底是多少架?有的報告說只有兩架,有的說有幾十架,有的報告說一共有一百多架。有的猜測是從美國本土橫跨太平洋而來。不可能,因為太平洋太寬了,當時無論哪種飛機也飛不過這漫漫無際的太平洋。
  有的說從阿留申群島飛來。也不是,因為日本海軍早已對阿留申方面進行了嚴密監視,沒有發現那裏有甚麼動靜。
  日本陸軍部認為,是美國在太平洋上某處航空母艦上起飛的。
  日本海軍部卻堅決不認賬。因為自南進以來,海軍方面一直在向國內報捷,千百次地宣佈已把美、英軍打得落花流水,僅有的一點力量,被日本海軍趕得遠遠的,日本本土以外遼闊的海疆已成為日本海軍的領地,絕無美、英艦隻,更談不上航空母艦了。
  海軍部還倒打一耙,說襲擊東京等地的美國飛機是從陸上飛來的。其理由有三條:第一,空襲日本的美國飛機是陸上飛機而非海軍艦載飛機,陸上飛機不可能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第二,這些飛機空襲日本後,飛向了中國大陸;第三,只有從中國大陸起飛,才有可能轟炸日本後安全返航。況且在1938年時,中國轟炸機就曾有過類似的冒險行動。
  美機從中國大陸起飛的說法佔了上風,日本陸軍部感到汗顏。
  美國飛機實際上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一切都出人意料,充滿了神秘的冒險色彩。
  實際的情形是,為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美軍的士氣,在羅斯福總統的支持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以一次大的冒險行動,襲擊日本本土。組成一支由十八架經過改裝的B25雙引擎陸軍遠程轟炸機隊。挑選曾數次打破飛行速度記錄的冒險家、海軍中校詹姆士.杜立特為隊長。
  杜立特的冒險轟炸機隊,由海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秘密運至日本東部海域,待飛機起飛後,航空母艦就不聲不響地返航而去。因此,美國轟炸機從何而來,就顯得神秘莫測。
  奇襲取得圓滿成功。杜立特中校指揮著奇襲隊朝中國大陸飛來,於當夜分別降落於江西、浙江的五山、衢縣、麗水等機場以及桂林機場。有一架飛向了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安全著陸。有一架飛機在浙江省象山海面不慎墜落,三名機組人員跳傘後失事,不幸身亡。還有一架搞錯了方向,於18日半夜降落到了南昌機場,當即被南昌日軍包圍,五名高鼻小伙子被日軍俘虜。
  19日中午,對美國飛機來路仍摸不著方向的日本大本營,得知在南昌俘獲五名美軍機組人員,立即命令派遣軍總部嚴加審訊,查清敵機起飛地點。
  五名倒楣的美國飛行員當即被飛機載送到南京。由鈿俊六總司令親自組織審訊。在動用了各種刑具之後,美國飛行員們忍著拷打折磨的疼痛,一個個仍然吊兒郎當地胡亂「招供」。
  有的招供說是從中途島的海哀爾(法國的地名)島起飛的。有的說是從莫賴爾(西班牙的地名)島起飛的……
  鈿俊六大將只得把這些亂七八糟的供詞,如數電報大本營。
  大本營陸軍部隊認真研究了審訊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美國轟炸機可能是從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澳大利亞等地方起飛的,到底從何處起飛,還是說不清楚。
  原來,被日本人描繪為世界上最自私的美國人,其自我犧牲精神也是很頑強的。杜立特等人出發前,上司曾交待,在未脫離日本空軍攻擊前,如果被日軍得知轟炸機隊是從航母上起飛的,美軍「大黃蜂」和同航的「企業號」航母將遭到日軍報復而覆滅。
  這幾位美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在日本法西斯的嚴刑拷打下,誓死不吐真情,使美軍以兩艘航空母艦為基幹的龐大艦隊安全脫離了險境。
  4月21日。
  五名美軍俘虜被押送東京。在日本大本營進行了連續四天四夜的突擊審訊後,仍一無所獲。後來,在確信航空母艦安全返航消息後,他們才說出真正的起飛地點。日軍覺得受了這些該死的美國飛行員愚弄,不禁惱羞成怒,不久,便將他們殺害了。
  日軍大本營認為,由於杜立特這次空襲成功,今後,美軍將以廣闊的太平洋某個島嶼或航空母艦為基地,轟炸日本,然後飛向中國大陸降落。或者從中國大陸起飛轟炸日本。又據可靠情報,中國空軍在美、英扶持下,正在重建。
  在當時情況下,中國大陸各地的機場中,在浙江、江西省的機場群,特別是麗水、衢縣、玉山等地的機場,對日本的威脅最大。
  大本營決定進行轟炸浙江機場群的航空作戰。從南方軍抽調飛行第62戰隊(重轟炸機)至南京,飛行第90戰隊(輕轟炸機)至廣洲;又將南方軍飛行第84中隊(雙座戰鬥機)的主力調至廣州,隸屬中國派遣軍指揮。
  東條英機覺得僅用空軍轟炸還不夠。於是,又派步兵從陸路進攻,以徹底摧毀浙江機場群。
  4月30日。
  大本營命令派遣軍總司令鈿俊六大將,以步兵四十多個大隊兵力,配合航空兵摧毀機場群。
  鈿俊六大將接到命令卻不以為然,認為浙江方面的第三戰區主力才是心腹之患,殲滅顧祝同的第三戰區主力才是當務之急。
  於是,這位於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曾任日本陸軍大臣的總司令官,根本不買他的後任東條英機的賬,按著自己的構想,調集了步兵八十二個大隊為基幹兵力;準備東西夾擊,殲滅第三戰區主力。
  這是日軍從1937年蘆溝橋事變以來至1942年間,第二次使用這麼大的兵團作戰。(第一次是1938年武漢會戰,日軍地面部隊為一百四十個大隊)
  5月5日。
  東線開始進攻。
  日軍第13軍第70、第22、第15、第116、第32五個師團,和第40師團之河野旅團等部,共54個大隊,從浙江杭州、寧波之間向西進攻。隨後又增派三個大隊投入戰鬥。
  5月31日。
  西線開始進攻。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遭到毀滅性打擊的第11軍第6、第3兩師團,經過五個月的補充整訓,已恢復了戰鬥力。第6師團竹原支隊和第68師團之井手支隊從南昌向三江口進攻,以牽制第九戰區在該地區的部隊,掩護第3師團和第34師團主力沿浙贛鐵路向東進攻。
  第11軍地面部隊有二十五個大隊投入戰鬥。
  海軍駐南昌部隊同時在長江中、下游配合進攻。
  蔣介石和顧祝同開始的戰略意圖是:以最小兵力配置於浙贛鐵路西段,對付第11軍的進攻;戰區主力集中在浙贛鐵路東段的衢州一帶,相機與敵決戰。同時,以一部兵力退到浙贛線東段之兩廂,開展游擊戰破襲戰,襲擾第13軍後方。
  大戰初期,第三戰區僅以小股部隊節節抵抗,日軍因此進攻神速,僅九天時間,就推進到了金華周邊。並從東、南、北三面對金華形成合圍態勢。
  日軍第13軍司令官決定於5月25日開始,對金華髮起總攻。
  這時,顧祝同權衡雙方兵力,敵處於優勢,氣勢洶洶而來,鋒芒畢露。若在金華、蘭溪地區決戰,於我不利。遂命令在金華的第一集團軍等部,於5月23日夜,向衢州轉移,不與敵決戰。僅留第88軍在金華、蘭溪地區阻止、遲滯敵人。
  5月25日。
  日軍未察覺第三戰區主力已轉移,仍按原計劃,以第15、第70、第22三個師團和第40師團之河野旅團,全力向金華、蘭溪進攻。
  我第88軍將士,在山嶽水網地帶和敵進攻的路線上,大量埋設地雷。又利用有利地形構築堅固陣地,以山炮、迫擊炮狠狠打擊進攻之敵,迫使日軍每向前推進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價。
  日軍以絕對優勢兵力,猛攻四天四夜,仍未能拿下金華和蘭溪。
  5月28日上午。
  第15師團長酒井中將帶領司令部參謀人員及副官,騎著高頭戰馬,親自到蘭溪前線督戰。酒井一行在蘭溪北面約三公里處,戰馬踩響地雷,連人帶馬墜入血泊之中,酒井中將左腿被炸飛老遠。接著,附近又接連有人觸響地雷,隨行的兵器部長、獸醫部長等人盡被地雷炸死炸傷。
  酒井師團長被炸身亡,在日軍中引起極大震動。因為在日本陸軍史上,「在職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創建以來還是第一個。」
  5月29日。日軍主力同中國第88軍血戰五天五夜,終於攻取了金華和蘭溪。這時,他們才發覺撲了個空,不但沒圍殲住第三戰區主力,連第88軍這會兒也不知哪兒去了(第88軍完成阻擊任務後,便轉入敵後開展游擊戰去了。)
  5月30日。
  第13軍此時才弄清,「敵第三戰區主力集結於衢州附近,顯然企圖進行頑強抵抗。」
  鈿俊六大將決定在衢州地區與中國軍隊決戰,一舉殲滅第三戰區主力。令第11軍兩個多師團沿浙贛線向東進攻,第13軍從金華地區向西進攻。戰略構想是:兩軍於衢州地區會師,包圍夾擊第三戰區主力。
  6月1日。
  第13軍主力沿衢江兩岸浩浩蕩蕩齊頭併進。北岸:第32、第116兩個師團;南岸:第15、第22兩個師團和河野旅團。
  6月2日。
  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對家鄉浙江的這場大戰,十分重視。日軍使用牛刀殺雞戰術,出動了如此多的地面兵力,目的是要找第三戰區主力決戰,以便一舉殲滅之。決戰,是日軍求之不得的。於是,蔣介石電令顧祝同司令長官,原定在衢州的決戰不打了,立即放棄衢州,主力轉移外線,爭取積極、主動地開展游擊戰。
  顧祝同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指揮主力向衢州南北山區轉移,僅留部份兵力,利用現有陣地打擊敵人。
  日軍預定於6月3日夜包圍衢州中國軍隊。可是,天公震怒,雷霆大作,暴雨傾盆。衢江和附近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河水暴漲,惡浪洶湧。暴雨連續下了三天三夜。
  遠道而來的幾十萬日軍,剛發起攻勢,就被澆了個落湯雞,各路大軍受阻於江河岸畔;,望洋興歎。江河上的大小橋樑,在這之前盡被中國軍隊炸毀;民船也早已堅壁清野,見不到個影兒。
  日軍冒著瓢潑大雨,在洪水和泥漿中與即設陣地上的中國軍隊苦戰四天半,付出了慘重代價,於6月7日早上,撲進衢州城,這才又一次發現,第三戰區主力早不知遁向何方。
  日軍千里勞師,連續撲空,其戰略目的徹底失敗。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吃盡苦頭,損兵折將,為此還創造了陸軍有史以來第一個師團長戰死沙場的記錄。於是惱羞成怒,在佔領區內大肆清剿、屠殺百姓以復仇。同時,還狠狠地破壞衢州等地的飛機場,把水泥跑道也挖了個底朝天。最後,竟撬走二百公里長的浙贛鐵路鋼軌了事。
  日軍大本營陸軍部記載:
  因受杜立特空襲的刺激,於4月30日發令摧毀浙江機場的作戰。最初計劃投入四十幾個大隊,預定從7月15日開始撤退,7月末作戰結束。但由於中國派遣軍擴大了作戰規模,投入了八十二個大隊的兵力,並附加了拆除鐵路的附帶任務。8月19日開始拆除,直到9月末部隊才結束作戰返回原駐地;其作戰規模相當原計劃的三倍。而且由於突然發動作戰,不容選擇時機,在雨天的惡劣條件下作戰,部隊甚為疲勞。這是只有日本軍才能完成的艱苦作戰。但只怕是一次得不償失的作戰吧!事實上,由於發動這一作戰使1942年為解決中國事變進行的大作戰受到了影響。
  
7   
  
  1942年5月中旬。
  在日軍南進的凱歌聲中,鑒於對華和平工作已經絕望,日軍大本營提出了進攻重慶、徹底滅亡中國的設想。
  5月10日,前往南京佈置浙贛作戰的大本營陸軍部田邊參謀次長,與鈿俊六進行了密商。田邊通報了大本營對華新方針。即:現在南方作戰大致告一段落,今後日本對外戰爭的重點,重新轉為處理中國事變,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日軍都需傾注全力儘快徹底解決中國問題。
  田邊說,統帥部已決定在1942年9月以後發動西安作戰(50號作戰),以大約五個師團的兵力,突破黃河天險,殲滅西安平原胡宗南的主力,攻戰西安和寶雞,以取得從北方進攻四川平原的出擊地。統帥部計劃於1943年春季以後,發動進攻四川的作戰(51號作戰)。設想以八個師團從西安方面攻戰成都平原;以三個師團從宜昌方面進攻重慶。51號作戰的目的是徹底覆滅國民政府,結束中國戰爭。
  田邊指示中國派遣軍按照50號和51號作戰要求,立即著手進行秘密準備。
  日軍大本營陸軍部作戰部長田中,是積極主張進攻重慶的關鍵人物。他認為:如果能攻佔重慶,勢必影響印度和整個西亞,並促進打通印度洋,與德、意軍協作,有轉變全盤戰局的可能。因此覆滅重慶國民政府是促進徹底征服亞洲的唯一辦法。
  杉山參謀總長、田邊參謀次長和田中作戰部長等統帥部上層,都一致積極主張進攻重慶。但統帥部的一些課長、班長們卻有不同看法。認為日軍不一定能攻下重慶,即使攻下了重慶,也不一定能使蔣介石喪失抵抗力。6月27日,第11軍司令官阿南將軍得知統帥部正在策劃進攻重慶後,感到非常吃驚。因為他作為在華日軍野戰主力——長江主戰場的指揮官,已在長江中游兩岸的武漢、長沙地區同中國軍隊主力多次較量,最瞭解蔣介石部隊的戰鬥力,因此也最有發言權。他認為憑日本現有國力,不可能進攻四川,也不可能徹底覆滅中國。
  6月15日,陸軍部起草了進攻四川作戰的計劃大要。即:從關東軍抽調一百五十架飛機,加上華北、華中原有的三百五十架,共為五百架飛機;作戰所需陸軍地面兵力,合計為三十四個師團,進攻的重點放在長江的宜昌方面。
  6月底,統帥部決定連續實施西安、四川作戰方案,取消50號作戰,將兩個作戰計劃統稱為51號作戰。即西安作戰為進攻四川的序戰。設想中的51號作戰,直接用於地面進攻的陸軍為十六個師團和兩個獨立混成旅團,空軍為兩個飛行師團。其規模超過整個太平洋作戰的兵力。另外,在中國佔領區需部署十五個師團和十四個獨立混成旅團,作為對付敵後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游擊部隊以及進攻四川的預備軍,總計需用地面部隊四十二個師團以上。
  中國這塊骨頭,確實難啃。
  7月以後,由於日本南方軍在太平洋上的進攻逐漸受到美、英軍強有力的抵抗,以及中、美空軍的聯合和加強,日軍大本營深感將受到太平洋上和中國大陸兩面夾攻的危險,對進攻重慶的作戰準備加快了步伐。
  8月25日。
  杉山參謀總長指示將51號作戰改為5號作戰。26日,召集將參戰的中國派遣軍總部、華北方面軍、第11軍、關東軍後勤和航空部隊參謀會議,傳達了5號作戰計劃,並就有關問題進行商討。
  派遣軍各部最瞭解中國軍隊實力和戰鬥意志,對5號作戰提出了非難。他們的主要意見是:
  第一、質問大本營,5號作戰的目的是為了殲滅敵軍,還是為了佔領重慶?
  第二、如果是為了殲滅敵軍,則派遣軍的野戰主力第11軍就不必進入四川,深入到地形極為險惡複雜的重慶,在武漢附近尋求戰機就行了,因蔣介石的主力大部集中在長江中游兩岸地區。
  第三、統帥部應該看到,武漢地區的第11軍以八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同長江北面第五戰區,西面第六戰區,南面第九戰區,共約一百個師團的中國軍隊主力相對峙,完全處於被包圍狀態,能保住武漢佔領區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我們視而不見,置之不顧,大舉西進,只能是自取滅亡。
  關東軍也反對抽兵南下。
  海軍開初竭力支持陸軍進攻重慶,但是,進入9月以後,卻突然轉向反對進攻重慶了。然而,杉山總長和東條英機召集大家來是研究如何進攻重慶,而不是討論該不該進攻重慶的問題。
  統帥部已下最大決心,決定在實施5號作戰時,再向中國增調三十六萬兵力。東條英機說:「進攻南方的地上兵力為三十六萬,而5號作戰計劃使用的兵力相當於南方作戰的三倍,堪稱百萬大軍的大遠征!「
  杉山元和東條英機都認為:要實現大東亞戰爭的最後勝利,只有首先打敗中國,從長江中下游的水網地域抽出身來,否則,太平洋上的勝利等於零。
  9月3日。
  鈿俊六大將在南京召集華北方面軍、第11軍、第13軍、第23軍和第3飛行師團等部參謀長會議,部署5號作戰準備工作。
  10月以後,太平洋戰事對日軍日趨不利,美軍已開始反攻,日軍接連受到重創。10月25日,日軍第2師團在瓜島發動總反攻,遭到失敗;11月14日,第38師團分乘十一艘輪船增援瓜島,遭到美海軍艦隊攻擊,有六艘運兵船被擊沉,第38師團損失慘重;12月8日,駐守新幾內亞巴薩市的日軍守備隊被盟軍全殲……
  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失敗,抽調日本國內兵力於中國進行5號作戰,變成了抽調各地兵力增援太平洋戰爭。對重慶的進攻變得日漸困難。
  11月7日,陸軍部秘密與中國派遣軍司令官聯繫,決定中止5號作戰。
  12月10日。
  杉山元總參謀長經請示天皇同意,決定中止5號作戰。並向鈿俊六大將正式發出命令:中止5號作戰。
  12月7日。
  鈿俊六在南京召開各方面軍、各軍司令官會議,心情沉重地宣佈: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失利,原定於1943年春季進行的5號作戰,決定正式中止。在諸軍司令長官眼前,一場規模空前的百萬大軍的大遠征作戰,像一個氣泡似的還沒有吹出個樣來就破滅了。
  12月18日。
  於6月29日自阿南之後接任第11軍司令官的塚田攻大將,偕同高級參謀籐原武大佐等人,乘飛機從南京返回武漢。座機飛臨安徽太湖上空,被駐紮在大別山區的第五戰區第21集團軍之138師官兵發現,立即搖動高炮,瞄準飛機就是一陣狠揍。
  塚田攻大將的座機被炮彈擊中起火,拖著濃濃的黑尾巴,墜毀於太湖附近;飛機爆炸後燃燒,大將和隨行人員無一生還。塚田攻司令官於蘆溝橋事變前就擔任陸軍部第三部部長。於1937年11月轉任華中方面軍參謀長,後任南方軍總參謀長,是日本陸軍中立下顯赫戰功的名將。
  籐原大佐曾任第56師團參謀長,是在緬甸作戰中享有英名的高級軍官。
  這兩位日本高級將領在異國他邦,折戟沉沙,拋屍荒野,罪有應得。 (待續)

(本文首發於《黃花崗》雜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37年7月7日。
    日軍在中國的駐屯軍步兵第1聯隊一部,在蘆溝橋附近同中國軍隊駐守該地區的二十九軍第37師219團一部發生激戰。
  •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軍隊在縱橫千里的戰線上,激戰五個多月,日軍投入几十万兵力,會戰期間又補充了五、六次兵員,日軍中央統帥部在會戰后期,已無力再向武漢增援兵力。整個會戰,殲滅日軍二十多万,使日本陸軍大傷元气,無力再發動新的進攻。中日戰爭至此進入相持階段。蔣介石也動用了几乎所有的部隊,所有參戰部隊都打得英勇頑強,為武漢會戰付出了重大代价,傷亡与敵倍之。
  • 第5軍在巍峨的昆侖關上,建立了一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永遠悼念和呼喚,
    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而長眠在昆侖關上的二万七千零四十一
    名將士的亡靈。
  • 重慶政府宣布:抗戰頭三年中,華僑捐獻飛机二百一十六架;救護車汽車一千余輛;坦克二十三輛;其他如棉衣、麻袋、醫藥用品等無法計算。

    重慶國民政府統計宣布:從1937年到1941年底,國民政府的總收入為:二百二十六億元。其中華僑匯款為:五十三億元,相當于國府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將近國府軍費開支的二分之一。

    國民政府對此評价:華僑龐大之外匯,對于祖國之抗戰,實予以巨大之助力。

  • 余程万師長指揮該部一万三千名將士孤軍奮戰,經三天四夜浴血搏斗,日軍除在四面
    城下堆尸如山外,未能前進一步。

    在日軍飛机和大炮連日不斷的轟炸下,常德城變成一片火海。但守軍在余程万督率
    下,官兵士气格外高昂,處處都響著鋼鐵般誓言:寸土不讓,誓与常德共存亡!
    橫山勇在常德城外急得團團轉,他做夢也設想到這個常德城竟如此難攻。一廂情愿
    地認為,余程万軍抵抗如此頑強,肯定是四面都被大軍困死,沒有退路,才在絕望
    中作背水一戰。于是,11月28日,橫山勇向攻城部隊下達命令:立即在常德城的任
    何一方撤出攻城部隊,為余程万的第57師讓出一條生路,准其突圍。

  • 歡迎收看《百年真相》。被譽為「大師的大師」的葉企孫,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他的門下,有79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文革中因得意門生熊大縝案的牽連,遭受迫害,晚年淒慘。
  • 歡迎收看《百年真相》。顧聖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鋼琴五聖手」之首,為她的國家爭得無數榮耀。這個音樂天才,在文革初期,選擇了自殺,佳人玉殞,琴韻不再。
  • 歡迎收看《百年真相》。原公安部副部長、司法部長傅政華整起人來心狠手辣,被稱為中共「頭號酷吏」。這個「頭號酷吏」早已被關進深牢大獄,一年前上黨媒「懺悔」過自己的罪行。為什麼2023新年伊始,他又被拉出來「電視認罪」了?
  • 歡迎收看《百年真相》。中共,這個外來的獨裁政權崇尚的是「鬥爭」,包括「與天鬥」,到如今,中共「與天鬥」的十大惡果,正反作用於中共自己頭上,它還能撐多久?
  • 歡迎收看《百年真相》。中共文聯原黨組書記高占祥於2022年12月9日病逝,新華社的報導沒講高占祥因什麼病而死,但是其生前身體換了「許多零件」因而被高度關注,這背後存在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