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民黨中央黨部搬遷 泛藍精神堡壘另展新頁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3日報導】 (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三日電)矗立在總統府正對面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即將在四月搬遷,這幢花崗岩大樓隨著國民黨失去政權,終於不敵現實的壓力。在黨主席馬英九「只要精神,不要堡壘」的要求下,這座建築將卸下泛藍精神堡壘的象徵,另展新頁。

提起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廖風德細說當年。他說,日據時代黨部大樓是日本「赤十字會」所有,光復後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委員會接收,撥充為東南長官公署招待所。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由政府撥為國民黨辦公處所。民國三十九年一月五日國民黨召開第一次中常會。

廖風德說,國民黨在民磥C十九年三月以優先承購權,向國有財產局提出讓售申請,以公告現值加兩成價格,新台幣三億七千七百多萬元成交。

新建黨部大樓在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動工,八十七年遷入,一樓是展覽廳,二樓到十樓是各工作會辦公室。十一樓為中常會會議廳和主席、副主席、秘書長辦公室,十二樓作為大型餐會與會議舉辦場所。

黨部大樓位於台大醫院與中正紀念堂之間,面對凱達格蘭大道與總統府遙遙相望。建築設計師李祖原表示,國民黨希望把黨中央建築設計成一幢「民主性的房子」。為了符合象徵民主的要求,建築物在設計上有三個指標,第一是現代化,第二是平實,第三是開朗。

黨中央大樓最受矚目的是前面的弧形圍牆,李祖原說,當時在黨部大樓前留下廣場,很自然就設計圍牆。圍牆的效果是內外區分,有防護效果;圍牆有四層樓高,使建築物看起來不至於那麼高。

圍牆是否依風水建造,李祖原說,曾經私下討論過風水,但是不足以決定建築物的造型。不過,各種傳說仍不脛而走,黨部大門口掛著八卦,外傳就有驅邪避凶的效果。前主席連戰時期大門口掛有的屏風鏡子,外傳是黨部門口太過於開闊,鏡子有反射的效果,以免遭到「一劍穿心」。

大樓在前主席李登輝全盛時期啟用,每周三的中常會黨政首長雲集,除設置常會聽直通地下停車場的專用電梯外,全棟建築物當時設置七十一處監視及門禁系統,維安系統森嚴。

不過,國民黨在八十九年失去政權,支持泛藍民眾聚集黨部大樓前,要求李登輝負責、下台,抗爭接近一週,前中常委徐立德進入大樓時遭到打倒在地,台北市長馬英九出面安撫民眾時,還遭到蛋洗。

九十三年連宋配出馬角逐正副總統失利,民眾聚集凱達格蘭大道長期抗爭,黨部成為抗爭據點。民眾利用黨部上廁所、洗澡、睡覺,甚至警察驅趕時,還躲入黨部避難,黨部幾乎成了泛藍民眾的精神堡壘。

前主席連戰去年四月訪問中國大陸後,中國大陸觀光團是黨部最常見的一群,由於中正紀念堂就在黨部旁邊,這兩個景點往往是中國大陸團的必到之處。黨工說,大樓一樓的擺設、五樓的展覽館、七樓黨史館都是大陸民眾相當感興趣的地方。

不過,隨著國民黨失去執政權,全盛時期黨部大樓曾經高達六百人,未來將只保留一百人,十二層大樓顯得過於豪華。另外,黨的財務困難是不爭的事實,黨部大樓每年四千萬元維持費是沉重負擔,未來的新黨部大樓只需八百萬元,相較之下搬遷是較經濟的選擇。

另外,馬英九一再強調臥薪嚐膽、廉潔等形象,也和這棟金碧輝煌的大樓格格不入。即使國民黨中評委彭蔭剛願意捐助一億元,給國民黨作為黨務運作經費,希望中央黨部不要搬遷,但是黨中央還是決定搬遷。

卸下泛藍精神堡壘的中山黨部大樓,未來何去何從,相當受到關注。日前傳出有意出售給金融機關,甚至交由公益團體使用,大樓前途待黨中央拍板定案。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表示,國民黨在民國三十八年到台灣,五十多年來都以中山南路黨部作為立足生根起點,不過在政黨輪替壓力下不得不處理,中山南路黨部可說是功成身退。但是國民黨的精神隨著中央黨部而走,中央黨部在哪裡,精神就在哪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