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千年葫蘆百變身

葫蘆蒲仔大觀園
子嫣、文敏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2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葫蘆的歷史

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這句源自古書中的神話故事。在傳統書畫中,我們常常看到作者把葫蘆描寫成神仙的法器,像八仙中的李鐵拐,還有家喻戶曉的濟公等等,畫像中的神仙,總是在腰際掛著一個葫蘆。

葫蘆除了是傳說中神仙的法器之外,它還是中國人的日常用品。兩千五百年前,孔夫子讚譽他的得意門生顏回,說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由此可見其悠久的歷史了;古時候是容器,裡頭可以裝水、裝酒的葫蘆;對半剖開了便成為盛水的「瓢」。

葫蘆的功能
葫蘆的名稱很多“匏”、“瓠”、“壺”、“甘瓠”均指葫蘆,應用非常廣;到了現代,已經褪去實用性的葫蘆,在人們心中可從來沒有消失過;葫蘆又名蒲瓜,也是蔬果菜餚,營養價值很高,是庶民百姓價廉物美的家常菜。

頂著曾經身為神仙法器的光環,就此葫蘆在人們的心中成了吉祥的象徵,認定它具有避邪、聚財的功能;甚至於還可以用來降妖伏魔。(降音同詳)另外,喜歡往諧音上找象徵意義的中國人,認為葫蘆音寓「福祿」,加上他的藤蔓綿延伸展,結實纍纍,所以又含有綿延不?、多子多孫的寓意。

葫蘆還可以斬桃花、可以聚財,一般當藝品的,我們叫它有傳承,它意義也很好。

江宗慶和他的葫蘆

江宗慶悠游在葫蘆創意天地

*江宗慶的緣起

現在的葫蘆幾乎失去了它的實用性,已完全被塑膠用品所取代;但如今郤還有人執守著葫蘆的天地,葫蘆工藝家江宗慶話說從頭。

江宗慶說二十幾年前在花蓮教書,有一個機緣知道朋友在玩葫蘆,也跟著玩起來。因為他有美工基礎,所以玩到現在二十幾年,都不曾間斷過。沒想到一頭栽下去後,竟然二十幾年來從此沉浸在葫蘆世界中。

江宗慶說因為自己字體還不錯,開始在上面先寫字,慢慢再研發到勾邊、陰雕,參考那些木雕的做法來做。就這樣一面觀摩著木雕的做法,一面自行練習,從最簡單、最好上手的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到成為葫蘆雕的專家。

江宗慶走過二十幾年自我摸索的學習過程,直到成為葫蘆工藝的個中高手,他一點都不藏私的把所有的絕活,拿出來和有興趣的人分享。

*葫蘆的生態

葫蘆主要栽種的時間在春季,蒲仔是全日照的,陽光要很充足,一、兩個月它就開始生長。播到田裡面,把蕊摘掉,從葉裡面,再長出子蔓,子蔓一開始成長葫蘆,大概四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就可以採收;一般都讓葫蘆的籐自然枯乾才採收,因為要當藝品用的,讓它能纖維化,越硬越好。

葫蘆表皮青翠,天然瓜果很有彈性,經過成熟後,再讓它自然枯乾,就成為堅硬木質化的外殼,整個轉變過程的神奇造化,真的是巧奪天工。

一般變種的蒲仔,很容易雜交,所以它的品種變化非常多。有長柄蒲、牛腿蒲,我們食用的叫刀蒲,也有叫做梨仔蒲,從日本也引進了很多品種,有瘤蒲、還有長柄蒲,還有叫孔龍蒲,也有叫天鵝蒲。

*葫蘆的工藝製作

葫蘆在成長的時候,可以用木箱子,把它塑造形狀出來,或是用繩子,把它綁出喜歡的形狀,另外有一種用針可以雕刻它,它會結疤。葫蘆高手更善於利用半自然的技法,用壓縮、誘導的方法讓成長中的葫蘆呈現出種種不同的變化,由此也可以看到工藝家的童心童趣。

葫蘆雕刻的過程

一般先把葫蘆鑽孔,把整個葫蘆泡在水裡面,讓裡面的肉質完全腐爛,腐爛以後把種子倒出來,葫蘆裡面很乾淨,曬乾以後,我們還是要經過漂白處理。

葫蘆比較肥沃的,皮比較厚的,我們做雕刻;比較貧瘠的,皮比較薄的,我們做彩繪。

一般教小朋友,做彩繪葫蘆。把葫蘆稍微打濕,塗上喜歡的顏色,叫做流彩,讓它自己去流動。
從流彩畫法,到精緻描繪的工筆畫法,這可不只是依樣畫葫蘆而已,江宗慶創造出既獨特,而又別緻的藝品來。

愛葫蘆成痴的江宗慶說,自己在種植時天天到園子裡,觀察經由簡單的操作而變化出的花樣,在過程中也得到很多樂趣。

*葫蘆的雕法

◎類似浮雕的表面刻法:
一般從葫蘆的輪廓開始刻,刻完後就是一般稱為勾邊的作品,然後直接彩繪。勾邊的作品,感覺會很單調。葫蘆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層木質化的表皮,它卻也很堅硬,必須用鑽石刀來刻畫,等衝過了最表面的那一層皮,靠近裡面的結構就較鬆軟一些了。

巧奪天工的葫蘆雕刻藝術

◎鏤空的雕刻方法
選到葫蘆以後,就開始畫稿,用白色的開始畫。鏤空一般雕刻刀要用鑽石的,一刀就要把它鑽到裡面來。它雕刻的部份把它滲透進去。白色的部份不能雕掉,因為白色是要留的東西。

二十幾年來,江宗慶作品提昇很多,到現在最高級的是鏤空的作品,大家比較喜歡。

葫蘆藝術嘉年華

*風情萬種 渾然天成

一心鍾情於葫蘆的江宗慶,用他畢生的美術才華,把葫蘆推向藝術化,創作了千百種風匭的葫蘆作品,讓失去了實用性的葫蘆,得以在工藝領域裡佔有一席之地。

在葫蘆世界遊藝二十幾年的江宗慶,相當熟稔葫蘆的多變面匭。他利用既有的自然形態造型,再巧妙的加上幾筆,即成為仿若渾然天成的作品。

*葫蘆蒲仔大觀園

這一場名為葫蘆蒲仔大觀園的展覽,主要展出的是葫蘆工藝家江宗慶的創作品,圓圓滾滾的葫蘆琳瑯滿目的陳列一室,看起來相當討喜。

單就天然的造型就有很多種,有渾圓的、有細長型的,真是環肥燕瘦,令人目不暇給。

模仿動物造型的創作品,幽默逗趣,讓人看了不禁發出會心的一笑。

千禧年剛好是龍年,江宗慶就開始想到做龍的東西。龍在鏤空方面比較容易表現,從千禧年開始做龍,現在這幾年龍的作品很多,而且一般國人很喜歡鏤空的作品,它看起來很有透視的樣子。

龍的圖騰一向深為中國人所鍾愛,江宗慶雕它千遍也不厭倦,因此他創作了很多讓人引發思古幽情的精美作品。

雲霧中的遊龍活靈活現的翻騰著,這些優美典雅的龍型葫蘆雕,不但相當受到觀眾的喜愛,更受到很多收藏家的青睞。

說到名人收藏自己的作品,江宗慶不自覺的露出滿意的微笑。江宗慶巧奪天工的刀下工夫,讓葫蘆上也能展現出荷花的美麗風采。

這個作品是日本的葫蘆,一般我們都喜歡說難得糊塗,難得糊塗一下不錯,但是它是葫蘆,再加上葫裡,難得葫裡糊塗,意思也很好。

千年葫蘆百變身

江宗慶的葫蘆裡有千變萬化的寬廣世界:可以簡樸素淨,也可以繁複精采;可以工整典雅,也可以談笑戲謔;江宗慶的葫蘆雕刻作品,有千變萬化的多樣風采。

江宗慶的葫蘆作品,有的看起來美侖美奐、古樸典雅,有的則是含有幽默逗趣的溫馨小品,真是豐富多采;假如葫蘆真的是從神仙世界一路跌落到尋常百姓家,如果它真有靈知的話,應該會滿意江宗慶為它創造出來的葫蘆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走訪台灣台中萬和宮,一覽山西國寶級剪紙藝術家辛愛英女士的「金猴迎新春─山西剪紙藝術展」,不禁讚嘆中國傳統工藝的巧奪天工!這場從山西遠道而來的精緻剪紙創作,是由熱愛中國傳統工藝的何世龍夫婦所精心規劃…
  • 千百年來,東方藝術都是以師徒相承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不像西方藝術有正規的學校、理論和訓練方式,因此,東方藝術家的個人經驗和風格,就成為藝術獨創性的真正來源。我們曾經為讀者介紹了台灣的燈籠彩繪藝術;今天,我們將再次挖掘出台灣另一項傳統藝術――漆陶工藝之美,讓失落的民間藝術再現風華。
  • 1941生於南投縣草屯鎮農家,童年牧牛的李轂摩,婚後八年的時間,一面從事裱背書畫及篆刻印章行業,一面不斷的參加各種畫展、書法競賽,直到拔得了許多頭籌,成了大獎的常勝軍;數十年來以能畫、能書的高超手藝聞名於台灣畫壇。
  • 在人類歷史上,雕塑藝術的起源極早。考古學家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雕刻的遺跡。今日,雕塑藝術在西方已發展得非常成熟。十九世紀以前,雕塑藝術多與建築物結合在一起,至今我們還可從古老的建築物中,重新發現雕塑藝術之美。
    台灣雕塑藝術家余燈銓的作品,雖然沒有西方雕塑品的雄偉壯麗,但其自創、獨特的東方風格,他近幾年來創作了「童年往事」系列的作品,一個個活潑可愛又生動逗趣的孩童雕像,讓人看了就打從心底愉快起來。
  • 在東方,古寺廟宇,流傳了數千年來人們對神、佛,和道家真人的歌頌!在創造廟宇藝術,祈求上蒼庇佑的同時;人們不忘提醒自己,相信神佛的慈悲偉大,與人類的渺小,學習謙和有禮,以免形成貢高我慢的劣習。一般說來,道德水平較高時期的人們,多奉行上天傳予人類的真理大道,具體實踐道德倫理、仁義禮智信等規範。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