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媒體與性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知涵編譯報道)你那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在看什麼?如果是色情的東西,孩子們會從中得到關於性的什麼訊息?還有,會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什麼影響?

据紐約時報報道,醫學雜誌兒科學(Pediatrics)在2005年7月曾經有一篇題爲「媒體對青少年性態度及性行為的影響」(”Impact of the Media on Adolescent Sexu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受國會所託,在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和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的支持下進行的,這份報告探討的角度科學而全面。

媒體對性的報導-一個需要關注,卻得不到重視的議題

「媒體對青少年性態度及性行為的影響」報告的主要調查者,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埃斯科巴柴烏玆(S. Liliana Escobar-Chaves)說:「雖然大眾媒體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是眾所皆知的,比如飲食、抽菸、喝酒,不過,我們對媒體帶給青少年性行為的影響卻是一無所知。」

有關性,誰在監督青少年看什麼、讀什麼和聽什麼?答案是基本上沒人監督。埃斯科巴柴烏玆在報告中寫到,「年輕人接觸媒體時,周遭沒有父母或其他長輩。沒有父母監督的美國年輕人能花一天1/3的時間接觸各式各樣的媒體。」

由媒體對青少年飲食、抽煙和喝酒習慣的影響幾乎都是負面的,可以推測從電視、電影、電玩、音樂、雜誌、網站而來的性的訊息及圖像,帶給青少年的影響也是負面的。

每年,美國有將近90萬的少女受孕(其中34萬人只有17歲或更年輕)。青少年因為性而傳染疾病的比例高於成人,35%的少女在20歲之前懷孕。就2002年衣原體(chlamydia:一種男女都傳染的性病,桿菌所致)傳染為例,有性行為的青春期少女的傳染率是成年女性的6倍。

而且,這種危險性不會因懷孕或染病就結束。報告指出,「資料顯示,有性行為的青少年是沮喪和自殺的高危險群」,「青少年早期的性行為也會讓人想到其它潛在危害健康的行為,比如酗酒、大麻及吸毒。」

雖然說有過性經驗的中學生的比例減少,懷孕的青少年的比率也下降了,但這個數字不是十分穩定,還會上下浮動。報告指出:「大約47%的中學生有過性體驗,在這些人中, 7.4%的人的第一次性經驗是在13歲前,14%的人有4個或4個以上的性伴侶。」

媒體中,性節目非常多

電視是最容易從中模仿的媒體,青少年看電視的時間約佔一天時間的1/3。8至18歲的年輕人有2/3自己房間有電視,而2/3的人家裝有限電視,很容易看到關於性的話題和畫面。

電視裡性的內容很普遍,而且還在增加。凱撒家庭基金(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研究發現,「從2001和2002年整體來看,青少年經常看的節目中性的內容相當多:83%受青少年歡迎的節目都有性的內容,有20%的節目是明顯或隱晦的涉及到「性」。」

但是,這份研究指出,「強調性的危險及性的責任的節目只佔1%」,此外,只有3%的畫面涉及如何避免性病,以及如何避孕。

媒體對性的態度,可能是造成青少年性行為頻繁的主因

關於電影,有兩項研究分析了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出租錄影帶。研究指出,這類錄影帶含有大量跟性有關的內容,錄影帶中,大部份性行為發生在未婚的雙方。

這樣的電影造成的結果很少有人研究,2001年,對14到18歲有性行為的黑人女孩的研究發現,這些喜歡看X級(成人級)電影的女孩有多個性伴侶的可能性大、經常有性行為、衣原體的測試多為陽性反應、不喜歡避孕。

這項研究指出,喜歡看跟性有關節目的青少年,容易高估某些性行為的頻率,並且對婚前性行為抱持很不嚴謹的態度。

以青少年為客戶群的音樂錄影帶含有很多性慾及性衝動的畫面,而且十分明顯,但是對這樣內容暴露的後果還沒有什麼研究。同樣,雜誌、廣告或是電玩帶給青少年對性及性行為的態度的影響,都沒有科學的研究。

至於網路,一項官方調查發現,10至17歲的青少年有1/5的人會不經意踫到明顯有關「性」的內容,還有1/5會在上線時,碰到不想看的性慾方面的內容。

「媒體對青少年性態度及性行為的影響」報告中呼籲,就大眾媒體有關「性」的內容對青少年的信念及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特別是長時間接觸不同媒體的「性」內容,對青少年的「性」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應該開展更多更好的研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學的重要性使得科技有了它自己的動力,沒有人能夠阻擋得了它。就在今天,人類正在花二千億美金製造一座新的太空船,荒謬的是,沒有人知道這座太空船要做什麼用。
  • 任何一所學校,行為偏差的學生都是少數,我們應該還來得及拯救這批可能變成社會邊緣人物的青少年。
  • 我建議教育部每年都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會考,考試題目務求簡單,其目的只是看看全國各級學校的各個年級學生中,有多少人根本沒有達到最低標準。
  • 我希望我們政府有一個「寧拙毋巧」的科技政策,除了鼓勵國人注意前瞻性的技術以外,更應該開始一個國家型的往下扎根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我們要努力地將基礎技術學會。只有如此,我們的工業才可能成為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
  • 要使升學壓力減輕,唯一的辦法是將校與校之間的差距減小,如果各所學校的經費差距不大,考上那一所學校都差不了太多,升學的壓力就會降低很多。
  • 紀曉嵐能文能武,無論寫詩、抑或對句,更是才思敏捷,寓意深遠;往往妙趣橫生,更令人嘖嘖稱奇。紀曉嵐個性孤高耿直,處世卻能圓融通達。每當諷諫皇上時,往往能令皇上心悅誠服。
  • 阿傑不但很少參加親朋好友的喜宴、聚會,而且與親戚、同事之間的關係也都是若即若離,因此大家都認為他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有一回,岳父和一些親戚從南部上來,吃完飯後要去風景區遊玩,他還讓太太與孩子陪岳父去,自己沒有去。此舉引起親戚們的抱怨,說他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象牙塔裡了。

  • 孩子的寛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感情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以及對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寛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寛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誔,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寛容的心呢?
  • 人之初,性本善,嬰兒從母體呱呱落地後,即將面對五光十色的世界,最初影響我們的是父母親的教導,其次是師長和同學們之間的交往。一個孩子未來的人格特性、行為舉止常是受到父母親一言一行的影響。
  • 自由時報記者洪臣宏/高縣報導一名乳癌婦女聽別人建議,服用未經認證的健康食品養生,竟出現黃疸指數飆高、GOT、GPT指數逼近一千,經查為藥物性肝炎,醫師表示,即使是食補也得注意個人體質,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