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孤獨的美思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8日訊】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傳取名為《墓中回憶錄》,對此一般人似乎很難理解。一個人預先置身于墓中,從死出發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就會具備一种根本的誠實,因為這時他面對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對他人時才需要掩飾或撒謊,自欺者所面對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盧梭說:「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閒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哲學家的命運似乎包含在他的性格和使命之中,他的真誠,他的勇敢,他的創造性,注定了他的孤獨。人的天性中皆有創造的潛力,可是大多數人不肯去挖掘,因為懶惰,也因為獨創要忍受沉重的鎖鏈,透過寧靜的孤獨心靈,方能尋覓真正創作的高雅藝術靈感。

一顆平庸的靈魂,並無值得別人理解的內涵,因而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孤獨。尼采離開人聲鼎沸的「市場」逃到自己的孤寂裡,寧與樹木和岩石為伍,因為樹木和岩石知道誠敬地保持沉默。

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熱烈的愛;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誠的摯愛。

熱愛人生,忘我地探索生命的意義,尋求人生的真諦,在真理的險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來越少。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

但無聊不同,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寂寞則不是,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像酸鹼值近於七的中性成分,理性又富有幾分天馬行空,饒富哲學意涵卻感性,沉澱在心靈的詩的美學當中。然而,人們往往將它們混淆,甚至以無聊冒充孤獨。

哲學家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們感到有一條可怕的鴻溝,把他們同一切傳統分離開來,置於恆久的光榮之中。」這才是一個真實的孤獨,這是向一切傳統挑戰的思想鬥士的孤獨。

以前跟書法家杜忠誥老師學了兩年書法,聽他談到:「一流的藝術家就是一流的思想家,一流的思想家就是一流的哲學家。」哲學家是孤獨的心靈,但孤獨的哲思心靈自有一般人想像不到的陶醉與歡欣。這樣的推理,藝術家、思想家的心靈是人生的意義的探索者,也是孤獨而富理想。

古今中外一流的文學、藝術、哲學家恰恰都是感傷的,甚至是悲劇。感傷的能力是天才的特質,和人性陰暗面相遇是高貴心靈的宿命,東坡也不例外。這種特質和宿命主宰他人生的轉折,但如何面對卻是他選擇的態度。沒有別的原因,就只爲人生的真相是孤獨與痛苦。

蘇東坡被貶謫到黃州時,才在孤獨與痛苦中汲取人生的真諦,從而站在哲學思維的置高點,探索出不凡的文學藝術生命來;他的書法行書神品【寒食帖】,歌詠的不僅僅是對於書法技巧的熟稔度,更是透過最強烈震撼,最深沉曲折,最嘔心瀝血的生命謳歌,所表現出真正的藝術生命的書魂。

此幅【寒食帖】的真跡,也透過黃山谷的跋語與款識,內文提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悲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東坡居士與黃山谷亦師亦友,兩人在書畫詩文均有過人處,在歷史上也留下不朽的藝術文學地位,黃山谷跋文中談到「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可見當時的情境對於東坡居士是沉著痛快的,在字裡行間完全流露出優雅不俗的藝術真性情,真風骨,真靈魂。

所以說,就算東坡居士再次書寫同一幅【寒食帖】的內容,未必能達到渾然天成,天然去雕飾的神來之筆,超脫物外的意境中。

蘇轍談到他這位兄長,從小「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就能滿足地徜徉自得於大自然景緻之中,「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他的多數最好的文學作品都完成在被貶謫黃州以後,傳唱千古的前後赤壁賦,讓我們聯想起陶淵明的「昔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藉著東坡居士不妥協的讀書人風骨,引領自己置身在黃州的偏僻地帶,而了悟陶淵明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激盪出在寧靜中的優雅風情,才能頓悟人生乃「寄浮游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詩人透過聆聽自然的優美旋律,感應自己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讓孤獨的小我心靈與肉體,不僅僅身心靈結合在一起,也與黃州的素樸景緻,悠悠然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孤獨的美妙處,在於思想可以如縱橫天地的想像力,透過寧靜的獨處沉思,喚化出心靈久蟄的探索追求,透過「孤獨的心靈」靈化成「藝術的靈魂」。這過程中,如果沒有羅素說的:「若沒有逃避現實這一動機,我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幾乎都不會產生了。」

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就是自己的帝王。」當「自己的帝王」未免言過其詞,如能當自己思維的主人就再恰當不過了,但可以感受到獨處時的自在與快樂,確實超越了在人群中的快樂。因為在孤獨時可以天馬行空的思考與想像,悠然神往於浩瀚的宇宙天地間,無需在意週遭的人事物的干擾,那是一種無限想像的心靈世界,可以超越時空,也可以盡情思索當下的豐富美的事物,彷彿天上人間,美的像首詩,像一幅畫,像智者的道,可以引我們航向想像的智慧與美的國度裡。

嚮往孤獨,那是心靈的美中之美,美不勝收,美在虛無縹緲之間的那種美麗心境;美在行到水窮處,坐在高處欣賞雲霧,在水的源頭「濯足萬里流」的快意我心,美在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那是一種心靈的通透後,會心與自然萬物融合為一體的感物之情,只有當下,只有此時此刻,可以捕抓那稍縱即逝的美感精靈。

此時的孤獨是美的饗宴,大自然的畫面透過美感精靈將想像的美無垠地擴散開來,緩緩地蔓延開來,讓我們的視野可以無限延伸,無限寬闊,無限想像。愛極了這美麗的孤獨思維,讓自己徜徉在豐富的美麗人生中。

梭羅曾經感慨地說:「我從未有過像孤獨這樣好的良伴。」在拜倫的詩歌:「在孤獨中,激起感情萬千,在孤獨中,我們最不孤單。」

在伯德自願孤處南極的原因裡談到:「我渴望更全面的體驗那種孤絕的感受,渴望能一個人獨處一陣子,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嘗出安詳、寧靜和孤獨到底是美好到什麼程度的東西。」

似乎孤獨不再只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苦思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不再是悲劇性的,甚且還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心境。就像東坡居士說的「茍有可觀,皆有可樂。」歡樂可以是內心慧心的喜悅,也可以是痛苦到深處的豁然開朗,端賴經由苦思不得其解的人生體悟中,才能一窺其中的堂奧妙語了。

暫時放下吧!讓自己在孤獨下如何去面對孤獨,尋覓孤獨的內涵,提升孤獨的方式很多,可以透過讀一本本好書,從事藝術創作,或聆聽一首首輕快的音樂,或靈感來時,寫下膾炙人口的篇篇詩章,讓孤獨的心靈透過心靈饗宴再出發,你我將以享受人生中難得的孤獨而更樂在孤獨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覺得文學創作從閱讀(Reading)+思考( Thinking)而來,我比喻它們是兩個好朋友,或稱它們是知己吧!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說:「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末而後止也。」可不是嗎!
  • 前些日子上課時,發現講桌上多了一瓶礦泉水,原本一瓶礦泉水也沒什麼,當我問到這是誰的?學生笑得非常開心,這是意料中的事情,此時,有一位學生舉手了,我知道這是他掉在地上被同學撿起來的,正當我要拿給他時,看到礦泉水的名稱取名為「觀自在」,讓自己驚訝不已。
  • 閱讀思考徹底改變了我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心的方向、靈魂的深度;加之,閱讀思考寫作生活的進行讓我的心胸和視野更加寬闊舒朗起來,我努力從個人小我慢慢融入大環境的轉變,從個人狹隘的空間向整個人生和社會的觸角延伸,試圖以更大的心靈境界作一轉念轉變。
  • 最近讀了尼采的哲學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學思考原則中,尼采只確立兩點:
  • 培根說:「人即心靈,心靈即知識。一般人知道些什麼,他就是什麼?」
  • 愛因斯坦說:「在閱讀過程中,他找到了閱讀的方法,在所閱讀的書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
  • 康德認為:「沒有感性, 則無對象呈現給我們。 沒有悟性, 則對象無法被思考。 沒有內容的思考是空的, 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的。」
  • 泰戈爾的這首詩頗耐人尋味,讓我聯想起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裡的一段話:「至少體驗一次大挫折,學習承受失敗,並且學會反抗。據說,從没有摔過跤的人不會真正學會騎馬,好鋼經得起烈火燒冰水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