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清明節的習俗與由來

font print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明節又到了。相傳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寒食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甚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

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洒,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清明植樹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這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二天,商人來買布,陶四翁一匹布都沒有染,並且當著商人的面,把所有的假紫草全部燒掉了。並且說:“寧可誤我,豈可再誤別人呢?”
  •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病逝。由此觸發了一場全國規模的自發悼念活動。在4月4日清明節和4月5日,北京的悼念活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參加者多達百萬人次,悼念活動很快地就轉變為抗議活動,其矛頭直指「四人幫」乃至毛澤東本人。像這樣一種民間自發的針對中共最高當局的群眾性抗議活動,四五運動實為中共建政二十七年來的第一次。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時代的開端。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立南投五日電)南投縣清明掃墓的習俗明顯在轉變中,五日各公墓並未出現人潮,交通狀況良好,掃墓民眾表示,很多人利用周休二日掃墓,真正等到清明節掃墓的人反而少了。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五日電)掃墓結束,清明節下午高速公路交通量增加,下午三時以後國道一號西螺至埔鹽系統
  • 今天是清明節,高雄縣政府消防局各分隊配合警方在各公墓出入口管制,在幾個大型公墓發放水袋給民眾備用;截至下午六時,掃墓火警超過一百三十件,幸未釀成災害。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五日電)一名嫁到台灣的馬姓中國媳婦,因擔心獨居在中國的母親無人照顧;在母親來台探親時,也透過婚友中心希望為促成母親姻緣。果真在社工人員協助下,清明節當天認識安徽籍的退伍中校,成為清明節的另一段佳話。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五日電)在清明節的今天,金門尚義機場受濃霧影響,不但發生部分航班誤點,下午近五時以後的班機全部被迫取消,造成六百多名返金門掃墓為主的旅客「無機可乘」,旅客大嘆金門是「清明時節霧茫茫、回家掃墓路難行」。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五日電)在清明節的今天,外島金門家家戶戶祭拜祖先,各鄉鎮公墓湧現掃墓的人潮,籠罩著慎終追遠氣氛,全天傳出五起掃墓引起的火燒埔,均被待命的消防人員迅速撲滅,未釀成重大災害。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五日電〉澎湖縣政府今天在馬公市菜園生命紀念館舉辦清明節超渡法會。縣長王乾發肯定縣內殯葬業者配合改善殯葬禮儀文化,指示縣府民政局與殯葬業者溝通獎勵等相關問題,讓澎湖墓政改善循序漸進。
  •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五日電)澎湖縣今天一整天天氣晴朗,完全應和澎湖地區在清明節廣為流傳的天氣俗諺「雨打上元燈、日曝清明種」,顯現澎湖先民流傳下來的生活智慧與經驗法則值得氣象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