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考古發現觸動南韓防華神經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5月13日訊】(亞洲時報余偉邦撰文)早幾天,中國官方新華社網站發表的一則考古新聞,在南韓惹來不少迴響甚至是猜疑。這則新聞是關於中國考古專家在鴨綠江畔的吉林省白山市三道溝鎮發現一座漢代城址,初步觀察古城址呈方形,圓角,牆垣以石砌成,另還發現大批石墓。新華社的報道表示,古城牆結構與建築風格,均有別於高句麗、渤海和遼金時期,故該古城應築於漢代,約建於公元前300年。

然而南韓不少輿論和專家對此說法卻甚表懷疑。南韓朝鮮日報網站英文版的報道,指今次發現令有關高句麗王朝「到底屬於中國或是朝鮮的爭論火上加油」。朝鮮人向視高句麗人為其先祖。

高句麗王朝(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以南滿洲和北朝鮮為根據地,領土伸延至今天的漢城,在朝鮮半島上曾與新羅和百濟三國鼎立。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展開「東北亞計劃」,研究中國東北省份的歷史,研究指高句麗是中國的一部分,指高句麗人是歸化中國的眾多少數民族之一,有三分二後人現居於中國境內。

研究又稱,高句麗是中國的屬國,其領袖尋求中國的支持和向中國進貢。有關研究結果令南韓人非常不滿,首爾政府不僅支持學者進行高句麗的學術研究,反駁中國的報告,連南韓外長潘基文也曾開腔說﹕「高句麗是朝鮮民族的根,與我國歷史不可分割。」

雖然新華社日前的報道,強調了古城的建築風格與高句麗王朝有異,但事件顯然已再次觸動韓國人的神經。朝鮮日報表示,韓國學者「堅決認為這批文物所展示的建築風格,與朝鮮高句麗王朝相類」。報道還引述一位未有透露姓名的韓國學者說:「當年高句麗人用石建城堡,而中國則用泥建,所以石城牆很可能是由高句麗人建造的。」

南韓MBC電視台的報道,更直指北京「淡化今次發現,限制外間公眾接近,又只讓官方新華社網站報道兼沒有發表照片,這些舉措令人懷疑中國正小心翼翼地推展其所謂的東北亞計劃」。

中國和韓國歷史文化淵源極深,要劃清你我不僅非易事,亦易惹論爭,高句麗歷史的爭議正是其一,年多前南韓成功申請將本國端午節列為世界遺產亦是一例。與很多韓國人不滿中國視高句麗為中國歷史一部分類似,很多中國人也不滿南韓將明明源自中國端午節的「江陵端午祭」搶閘申報為世界遺產。

隨著聯合國近年大搞世界遺產保護,各國也愈益意識到歷史文化遺產的旅遊業價值,致力對文化遺產的保存和研究;若涉及的是跨國界的人類文化遺產,國際間更可聯手協作。中韓文化淵源本來就緊緊相扣,有關高句麗歷史和端午節一類的問題,其實大可透過兩國對話合作,朝雙贏而非相爭的方向走,正如江陵端午祭獲列世界遺產後,中國一樣可以致力保存發揚中國式的端午節文化。現時中韓在這方面出現的矛盾,其實反映了近年兩國政經合作緊密的背後,存在著甚多猜疑。

南韓輿論和學者對高句麗問題的關注,除牽涉到文化根源,其實還有極現實的政治考慮。有南韓學者便懷疑北京的「高句麗王朝屬於中國」主張,包藏政治野心──未來一旦北韓崩潰,不僅會對中國後院造成不穩,還可能催生出一個頗具經濟實力的親美統一朝鮮國,這將成為中國長遠的心腹大患,將高句麗王朝劃入中國,就可令中國有權宣稱目前北韓不少戰略重地理應是中國領土,要求重新劃定中韓邊界。簡言之,就是猜疑中國有領土野心。

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事實上,中國也的確對未來可能出現一個繼承了平壤核武技術甚至是核武庫的強大統一朝鮮國,感到不安,這亦是為何中國力倡朝鮮半島無核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由此推演出的「中國有領土野心」論調,則明顯是一種陰謀論式的動機懷疑,反映了朝國人(特別是親美保守派)對中國這個崛興中強鄰的猜忌。

在日本右傾民族主義高漲下,中韓靠攏聯手反制日本,已是政治需要,事實上,中國經濟的壯大,亦促使南韓致力加強雙邊合作,包括推動華語的使用,連路牌和街名也有中文;然而在另一邊廂,就像一些鄰近中國的東南亞國家,南韓同樣也會擔心,強大了的中國日後會成為地區強權「以大欺小」,故極欲確立一種與北京平起平坐、「莫當我是附傭」的關係,為此南韓當局也作出了一些「去中國化」的舉措,最明顯的,就是把首都的官方中譯名,由帶有強烈中國色彩的漢城,改為首爾。偏偏中國「東北亞計劃」有關高句麗歷史的研究,卻觸動了南韓的「不當附傭」神經。

跟東南亞諸國可透過「團結是力量」(東盟)的方式以增強對華外交籌碼不同,南韓因為歷史問題等因素,很難想像會在不久將來跟日本聯手制華。南韓唯一的最大靠山,始終是美國,故即使是上台前立場甚為反美的總統盧武鉉,近年也不得不多翻重申美韓關係重要。

然而在數十年屈從美國下,南韓新一代反美意識強烈,已成難以逆轉的潮流,故此南韓現在只能給自己這樣的一個外交定位:地區勢力「平衡者」 (balancer)。充當「平衡者」,意味南韓要強調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傭,而是一個有一定實力(儘管不算強國)去改變地區平衡、不會絕對倒向任何一邊的國家。南韓對華的態度是:「我們有很多共同利益可以好好合作,但不要以為我會投入你的勢力範圍,當你的打手,正如現在我們也不想當美國的打手附傭」。

雖然「中國威脅論」在東亞沒有太大的市場(日本除外),但周邊鄰邦對中國的戒心明顯是存在的,連跟中國一樣對日本民族主義甚以為憂的南韓亦然。加強溝通減少誤會,仍然是北京需要努力的外交方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菁英論壇】以伊千年恩怨 文明也會倒退
國會通過950億美元外援法案之際 布林肯抵滬
英增750億英鎊國防開支 籲歐洲盟國效仿
抗議公司與以色列簽約 更多谷歌員工被解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