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措施限制維權律師受理群體性案件

標籤:

【大紀元5月1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申華採訪報導)敢替弱勢群體和敏感人士打官司的維權律師受到中國當局新政策的限制。全國律師協會日前公布了一份指導意見,對律師受理征地、拆遷等群體性案件時,提出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措施不僅違法,而且封閉中國向法制化轉型的理性道路。

中國全國律師協會16號公布的《關於律師辦理群體性案件指導意見》中說,律師在受理征地、拆遷等群體性案件時,「應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督與指導」,「發現有可能激化矛盾擴大事態的問題和苗頭,應立即報告司法行政主管機構」,同時這份指導意見還要求律師「慎重對待與境外組織和境外媒體的接觸」。

這些新的措施針對的,顯然是為弱勢群體打官司的維權律師。去年的廣東太石村事件、山東臨沂暴力計劃生育案等等,由於維權律師的參與而廣受國際社會關注,尤其是中國維權律師被香港雜誌《亞洲週刊》選為2005年度「風雲人物」後,很多人更把維權律師視為是推動中國法制化、民主化的希望。也許這並不是中國當局想看到的現實。

在分析律師協會為什麼會出台這些新措施時,旅居加拿大的法律學者,《不寐論壇》網站主持人任不寐說—

任不寐︰「當前的群體性事件日漸增多,上訪的這條路已經被封閉了,這樣的話,逼迫群體性案件和律師結合起來,那麼這個方向給中國當局非常為難,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公開的在法律方面拒絕這樣的案件,但是又不能完全接受律師這樣的訴訟。這樣的話他只能去限制他,這樣的話就進一步把律師對群體性案件的參與,逼迫到了和境外媒體在聯合方面。因為如果律師這個群體性訴訟總不能得到中國司法機關的回應,那麼只能向媒體去陳述,這樣的話就把群體性案件變成一個國際關注的一個項目。」

另外,任不寐認為,最近一些中國維權律師受到邀請,訪問美國,造成很大影響,也許給中國當局帶來一定的壓力。

陳光中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他在評論這些新措施時說,政府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穩定,但是他也承認,這並不是維護穩定的最好途徑。在他看來,政府應該首先反省自身的錯誤。

陳光中︰「首先政府要嚴格的審查你這方面的工作是不是嚴格依法行政,如果說是有缺陷,而且是違反了群眾的利益,首先應該要糾正這方面的問題,而不是要律師去配合你去說服群眾。」

但是,中國方面似乎目前還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在加大對維權律師的打壓。高智晟律師長期遭到警方24小時的近距離監控;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被政府秘密關押等等。記者打電話採訪了幾位中國的維權律師,他們雖然感到這些新措施是對他們權利的限制,但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多談。

當被問到新措施是不是會對維權運動產生影響時,積極參與維權案件的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許志永並沒有完全喪失信心。

許志永︰「我覺得應該說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吧,本來一些大的事件都是要報告的。」

記者︰「那現在是不是會使維權律師更加謹慎,不像以前那麼敢接案子了呢?」

許志永︰「可能會有一些制約,但是至於說能不能謹慎,這個要看中國社會的整個變化的氛圍呀,也不是說因為這個規定能夠起多少作用的。」

但是,任不寐在這個問題上要比許志永更加消極。他認為,這些限制措施本身就違反了中國的《律師法》,而且封閉了使中國走向法制化的理性道路。

任不寐︰「那麼你封閉了法制的這樣一個道路,只能把群體性事件逼向非理性的方向上去,我想這樣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權組織呼籲當局還陳光誠公正自由
郭飛雄李柏光談言論宗教自由法制
中國維權律師被套上緊箍咒
阻嚇維權律師  中國人權紀錄蒙污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