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臣篇

【風雲人物】清官──陳希亮

文/曉芸 圖/嘉瑜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5月22日訊】
宋朝仁宗皇帝在位的期間,出了兩位名垂青史的清官:一位是陳希亮,一位是包拯。包拯享有「青天」的美譽,百姓崇拜他已幾乎到了「神化」的程度;而學者把陳希亮與包拯齊名,足見陳希亮是個不可多得的清官。

陳希亮十六歲那年,他一心想拜師求學,卻遭到他哥哥的反對,他哥哥希望他留下來管理家裡的產業和百姓欠他們的債務,他堅持自己求學的意志,因此把那些欠債的人一一找來,而當著他們的面把債券燒毀,然而離家去拜師求學,在他完成學業以後,也引導哥哥的兩個兒子陳庸、陳諭去念書,結果,他們在天聖八年一起考中了進士,鄉里的人都很佩服他們,特地的在家鄉立了一面刻有「三俊」二字的匾額,來表彰他們的優秀出眾。

陳希亮從政以後是以「安民、利民」為先,在宿州任內,發現,宿州有一座橫跨汴河的橋,河水和橋底的空間很小,河水一漲,過橋的船隻就會被撞毀,他為了方便來往的船隻,下令改建「飛橋」。

那甚麼是「飛橋」呢?就是直接橫跨河面,不靠柱子在河水中支撐的橋,這種橋由於底下沒有柱子,距離河面又高,來往的船隻再也不必當心會撞上橋而人亡船毀的命運。

仁宗皇帝非常高興頒旨稱讚,並給予賞賜。而聖旨上同時還特別題到:「陳卿造橋方法極好,各地方都依照這種方法造橋。」於是從京城地區到泗州一帶,全都用陳希亮的方法修建了飛橋。

陳希亮被派到滑州上任的時候,正好是遇上黃河大漲,眼看就要決堤成災,他立刻召集河上使者,並從京城調來一批禁軍去護衛河堤。那時候陳希亮寄居的房子正好是在河堤的危險區,有隨時被淹沒的可能,那所有的官員和百姓多次請求他快離開這危險區,他不但沒走還安穩的睡在床上,結果,河水竟奇蹟似的消退了,因這件事後,人們更加的崇拜、尊敬他,甚至有人把他和漢朝的王尊相提並論(王尊也是遇到水災的時後,把水患轉危為安的奇人。)

陳希亮在擔任京西路轉軍使(官至三品)的任內時,石塘河服役的士兵起來叛亂,事發後震驚了整個汝州、洛陽一帶,他得知消息,換上便服獨自策馬出發,在路上遇到了一群叛亂的士兵,一路跟他們聊天,藉著這番對談,了解他們生活狀況,於是他對一個老兵說:「你們全到葉縣去,等候我的命令。你們放心,我雖然是一個官史,希望能了解你們的困苦,想法子替你們解決困難,我一定會給你們一個交代。」

於是這群叛兵都到葉縣衙門報到,陳希亮趕到葉縣,便對他們說:「如今你們都算自首了,我赦你們無罪,不過,你們一定有帶頭的人吧!」叛兵聽了立刻跪下來說:是的,就是周元。於是陳希亮把周元推出去斬首示眾,其他的人全部遣送回石塘河,把剩下的勞役服完。

陳希亮的魄力、智慧和對國家社稷的貢獻,使朝廷在陳希亮與世長辭之後,追贈其為「工部侍郎」。@*(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至一八零五);直隸崔爾莊人;是清朝乾隆嘉慶盛世最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
  • 紀曉嵐能文能武,無論寫詩、抑或對句,更是才思敏捷,寓意深遠;往往妙趣橫生,更令人嘖嘖稱奇。紀曉嵐個性孤高耿直,處世卻能圓融通達。每當諷諫皇上時,往往能令皇上心悅誠服。
  • 話說當年正值皇上壽辰,各國使節及文武百官紛紛向皇帝祝壽進貢。其中有一個國家不懷好意,祝壽的賀禮是三根三尺多長的大蠟,寬大約一酒瓶,蠟上鑲刻了各式各樣的龍鳳圖騰。嘉慶帝龍心大喜,衆大臣直誇蠟是上乘的貢品;
  • 酈道元,字善長,範陽涿鹿(今河北涿鹿縣)人,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自小博覽奇書並喜好游歷,曾跟隨做刺史的父親久居山東。成年後常因職務關係,周遊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所到之處,都細心勘察水道,蒐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及神話傳說等。
  •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受封於“呂”地,故又名“呂尚”。他是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一位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將他視為本家人物,故被尊為“百家宗師”。
  • 宋朝有一個著名的和尚,法名懷丙,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據史書記載,懷丙和尚天生聰明善思,曾多次解決當時困難重重的工程難題。
  • 黃帝又稱有熊氏、軒轅氏,中國人所稱炎黃子孫的“黃”就是指黃帝。他原本是古代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不但整合了四分五裂的中原,為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追溯中華民族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根源,幾乎可以說都肇始於黃帝時期,故他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