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來直往的梅克爾走出新中國政策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特稿)德國與中國分別是各自在歐洲和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關係一向友好,因此去年十一月上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第一次訪問中國,引起各界高度的關注。梅克爾這次在北京和上海有話直說,口氣直接而強硬,未來兩國關係的動向和對中歐關係的影響值得觀察。

德中關係變化最具代表性的指標,莫過於呼嘯於上海市區和浦東機場之間的磁浮列車。兩位前總理施若德和朱鎔基當政時簽下的磁浮列車,本來是兩國友好關係的象徵,不過這一年來中國剽竊磁浮科技的消息頻傳,又施壓有意承包滬杭延長線的德國廠商轉移核心技術;本來德國企業最近在中國就為智慧財產權遭侵犯和被迫技術轉移問題所苦,磁浮列車在德國輿論轉眼間成了中國侵犯德國智慧財產權的象徵。

據這次隨行的德國官員透露,梅克爾和溫家寶見面前,中德雙方仍就滬杭線做最後角力,不過談判因為中方要求德國政府出巨資補助和提高技術轉移比例遭回絕而失敗;梅克爾還沒離開中國前就坦率的說,「中國談判的態度強硬,我們立場也必須堅定」,「坦白告訴對方不願意就這樣白送」。梅克爾對上海德商演講時也宣佈德國會「強硬且明白地」對抗中國的侵權問題,直來直往,和先前中國領導人拐彎抹角的談話形成強烈對比。

梅克爾此行的另一重點是人權。梅克爾與北京領導人胡錦濤和溫家寶會晤時,一反過去歐洲領袖避諱公開提人權的不成文傳統,強調「人權的不可分割性」,公開呼籲中國尊重西藏的信仰自由、開放網路,同時批評中國的勞改制度。「觀察中國社會的真實情況」是梅克爾這次訪問的重點,她在德國駐中國大使館也親自接見「中國農民調查」的作者陳桂棣與吳春桃夫婦和另外兩名維權人士,和他們閒話家常,並與上海曾入獄二十多年的金魯賢主教討論中國的信仰自由問題。

訪問中國的西方領袖不迴避敏感的人權問題,還主動邀請中國「公民社會的代表」以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顯示西方國家開始以實際行動關心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無疑具有相當的象徵性。在德國有相當影響力的智庫「德國外交政策學會」中國學者桑特史奈德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就詮釋說,一個不斷開放、融入國際大家庭的國家,如果在與公民社會發展有關的問題上仍堅持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已經不合時宜,「希望梅克爾這次訪問能給北京當局一些觸動」。

批評並不傷害真正的友誼,當梅克爾在上海說出「我們必須有勇氣對中國發出批評的聲音」時,也同時指出德國與中國交往的一種新的務實態度。為未來德中關係定調的這次訪問預告德國正邁向新的中國政策,前總理施若德時代的盲目中國熱慢慢冷卻;正值歐洲其他兩位領袖法國總統席哈克和英國首相布萊爾走向政治生命盡頭、和明年上半年德國接掌歐盟輪值主席國後中歐開始談判新的雙邊關係協定之際,梅克爾新政策是否會對歐盟未來的中國政策產生主導作用,值得關注。

相關新聞
魏京生:德國主導改變歐洲對中政策
大陸民運人士要求德國總理批評中共人權
德國總理梅克爾22日訪問中國
德總理訪中將接見中國「公民社會的代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