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者齊聚文藻 探討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人氣 5

【大紀元5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九日電)「全球經濟史學術網絡」主辦的第九屆全球經濟史國際研討會,今天在文藻外語學院登場,英、美、荷、印、澳等國學者齊聚一堂,從各面向探討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這項研討會為期三天,議程以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全球史研究為主軸,總計發表十二篇論文。來自台灣、英國、美國、荷蘭、印度及澳洲等國十三位學者,分別從經濟、文化、社會及世界史等不同面向,探討全球經濟史。

其中,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皇家院士Patrick O’Brien 在會中直言,二十一世紀將會是中國人的世紀。不過,他也不諱言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貧富不均、環境污染及社會經濟體制面改革等問題,要得以解決,才不至重蹈日本的經濟快速崛起,又急速衰退的後塵。

「全球經濟史學術網絡」在歐美具有相當份量,由英國Leverhulme Trust基金會贊助成立,並由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皇家院士Patrick O’Brien 為首,邀集世界各地學者加入,透過學術網絡,提出對於東西方經濟、科技與文化勢力的消長,以及文化、經濟、國家體制、知識的生產等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觀察,2003年迄今,已於世界各地舉辦過八場的全球經濟史研討會,成果將刊載於學術期刊上。

文藻國際事務系主任劉俊裕表示,全球史上有一個很大的研究議題就是「李約瑟問題」,探討中國古代科技、經濟及經濟很發達,但十五、十六世紀起沒落,而西方卻趁勢崛起,並超越中國,研討會希望透過集思廣益,可為這個問題找到答案。

針對台灣問題,學者們從台灣過去經濟歷史發展的脈絡探討,倫敦政經學院的系主任Larry Epstein 對台灣未來經濟的穩定發展,表示相當樂觀。他說,台灣因地方較小,所以較無貧富差距的問題,又因為小,所以各類經濟、商業活動也更加靈活。

他認為,台灣要保持競爭及永續發展,必須要秉持更「開放」的態度,才有可能發生。

全球化議題受世人關注之際,歷史實證的研究佐證卻付之闕如,「全球經濟史學術網絡」提供的歷史實證研究報告,更顯珍貴。高雄曾歷經歐洲及亞洲多國殖民,同時是歷史上列強交會之處,在全球史研究上,更顯得有意義,與會學者也將實地參觀高雄旗後砲台及英國領事館等古蹟。

相關新聞
世衛籲各地立法應付禽流感
職災預防與安全文化研討會今天登場
工研院下週舉辦2006軟性電子技術研討會
中縣強迫入學暨中途輟學問題研討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