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體字難寫易記 學習中文宜先正後簡

從文字演變歷史探究正體字簡化字問題專題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從文字演變歷史探究正體字簡化字問題專題(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五日電)中文正體字與簡化字的爭論焦點集中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但從教學觀點分析,因為傳統漢字是圖像與表意文字,所以教師認為正體字易記難寫,簡化字易寫難記。若要推廣中文,正體字和簡化字都應學,而應先學正體字再學簡化字會比較好入手。

泰國北部清萊省建華綜合高中副校長羅秋昭指出,以她的姓氏「羅」為例,原來字形上面是網子,左邊「糸」是繩子,「隹」是雀、小雞,「羅」就是「拿網與繩子捕捉小雞」的意思,學過不易忘,但簡化字沒有這樣的邏輯性,所以難記。

台灣師大國文學系教授林安梧指出,漢字是圖像文字,比拼音文字學的快,研究發現華人上小學前看電視就可認得上百字到兩百字的漢字。他並指出,日本曾想以拼音文字取代漢字,但以高速公路的路標做實驗,發現高速公路路標是漢字的地方車禍比率低,路標改成拼音文字的地方車禍比率較高。

從外國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正體字與簡化字都不易學。中央警察大學美國籍教授馬振華學習漢字雖然已十五年,但認為至今還沒有達到應有水準,還在努力中。

馬振華是在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參加中國功夫社團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因而選修中文課。當時中文系主任用國語羅馬字拚聲調符號,每一漢字有四個拼法,他以一個學期時間努力記誦,但仍學得不多。讀研究所時,馬振華也旁聽中文課,當時用的是中國簡化字教材,雖然馬振華請台灣研究生當中文家教,但中文課最後仍被當。

馬振華後來娶了台灣籍的中文家教為妻,並在大學進修又學了三年中文。一九九九年馬振華來台,參與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學習,初到台灣,竟然電視看不懂、聊天聽不懂、看地圖坐公車會迷路,不過,浸淫在華語的環境中,一年後馬振華終於可以應付基本需求。

馬振華說,他學了幾年中文但基本溝通仍困難,因為生活沒需求,來台灣學習後,進步神速,現在已可做基礎研究。他認為,台灣在國際推廣中文固然應考慮文化遺產有助人們連結歷史,但也要從外國學生經驗和需求為考量,多提供一些環境和資源。

對於再度掀起正體字、簡化字的爭論,台灣內部呈現多元看法。教育部以政府立場強調要維護正體字,但是國民黨主政的新竹市政府卻宣佈計畫在中小學教中國大陸簡化字,最後經由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協調後,保證新竹市中小學正規課程只教正體字。

不過,因應未來市場需求,師資培育機構國立台南大學宣佈要培訓中文簡化字師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新設的華語文師資班也開始教授中文簡化字。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認為,學會正體字的人,要學簡化字很快,華語教師幾乎都會正體字與簡化字,沒什麼不好。

立委王昱婷也認為,把中國大陸簡化字當成「中文的另一種字體」,學會解讀,等於增加與中國大陸十三億人溝通的機會,但台灣仍應堅持推行正體字,不可剝奪下一代和先人溝通與傳承中華文化的權利。最近多場中國文字研討會中,許多學者也持同樣看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