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國健局︰只篩檢無法醫 徒增恐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對於罕見疾病基金會的批評,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與優生保健組組長蘇淑貞表示,政府補助新生兒篩檢需要完整配套,除了考量篩檢後是否能夠確診、辨別偽陽性,還必須考慮篩檢後是否有能力治療,若只篩檢卻無法治療,反而會讓患者及家屬恐慌。

蘇淑貞指出,新生兒篩檢補助從五項增加到十一項,政府編列的預算也增加一倍多,從原本的二千萬增加為五千萬元。她強調,未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衛生署會逐步擴大補助範圍,請給政府一些時間。

對於告知篩檢結果可以預防遺傳悲劇或及早採取預防措施,蘇淑貞說,部分罕見疾病成因不明,無法百分之百確診,如何治療、患者家長生下一胎的罹病機率都沒有明確答案,甚至有些晚發性的罕見疾病,可能要到四、五十歲才發作,從小便告知,人生就變黑白了,政府必須謹慎,預計下週還會再討論。

台灣衛生署國健局也援引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疾病篩檢指導方針,認為判斷某種疾病是否適合進行全面新生兒篩檢必須有五個條件,包括:該疾病一旦確診,有治療或防範後遺症的方法;在新生兒時期,疾病的症狀並不明顯;若不及時治療會急速惡化,導致嚴重後遺症;有經濟可靠的篩檢方法;該疾病有一定程度的發生率。

蘇淑貞強調,台灣衛生署先前曾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通過決議,為了化解外界疑慮,近日內會再邀請罕病基金會、病友代表開會溝通。對於衛生署未補助的部分,醫學機構只要經衛生署核准後,也可以進行篩檢、告知患者及家屬。

(http://www.dajiyuan.com)

篩檢新制 為德不卒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特稿

台灣即將上路的二代新生兒篩檢,無非是想保障新生兒健康,造福更多家庭。然而,政府無視病友團體心聲、一味蠻幹,卻可能適得其反,不但引發倫理爭議,還可能招致更多的悲劇。

病友團體與第一線醫師痛批,新制設計暴露出衛生署官員對罕見疾病的無知。官員堅稱十一項篩檢外的十五種疾病因難以確診且無藥可醫,基於成本效益考量尚無篩檢必要,卻不知對病患來說,及早發現、落實飲食控制,有時就是最好的治療,有人更因此擺脫癱瘓厄運,健康成長。

過去許多罕病家庭,因孩子遭不明怪病纏身,父母散盡家財、四處求醫,卻始終得不到解答,忍受著無止盡的煎熬與絕望,隨著篩檢項目增加,可讓不少病兒父母得以少走冤枉路。

官員可曾想到,不是所有的病童一出生就會發病。若家長不知孩子罹患遺傳性惡疾,又生下第二、第三個孩子,之後就得目睹孩子們輪番遭惡疾凌遲,為人父母者將是何等心碎。

罕病基金會推動二代新生兒篩檢多年,至今已有高達八成家長,願意自費接受二十六項新生兒篩檢,水準與國際同步;當政府從善如流,決定制定相關政策時,卻又將民間團體的寶貴意見排除在外,僅參考少數學者的冰冷研究數據,就貿然做出決定,如今引發反彈聲浪,值得官員省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