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科學家

【風雲人物】戰國時代的科學家:石申與甘德

宇生;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6月28日訊】
一、時代背景
我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由於農業生產和制定曆法的需要,我們的祖先很早開始觀測天象。現在世人通稱的哈雷彗星,早在西元前613年就被載入魯國史書《春秋》中,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記錄。

春秋戰國時期,天文曆法有了較廣泛的發展和進步。各家的天文學都有占星術的內容,記錄著為政治事件占驗的不同說法。這種百家並立的情況對天象的觀測以及行星恒星知識的提高,無疑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史記天官書》記載,戰國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有四:“在齊,甘公;楚,唐昧;趙,尹皋;魏,石申。” 石申與甘德在戰國秦漢時影響很大,形成並列的兩大學派。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夫著《天文》八卷,合稱《甘石星經》。

二、戰國時代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石申
石申又名石申夫,戰國時代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他不但編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而且在四分曆、歲星紀年、行星運動、天象觀測和中國古代的占星理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對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從知識的積累和定性研究進入系統定量的科學探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石申的著作,在西漢以後被尊稱為《石氏星經》,是中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占星書之一,由於石申及其門徒的勤奮觀測,做出了一系列的新發現。這些發現大都被當作占星的內容摘引在《開元占經》中。

此外,石申還發現日月食是天體相互掩蓋的現象,這在當時也是難能可貴的。為了紀念石申,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三、早伽利略兩千年發現木衛的甘德
甘德,戰國時齊國人,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編制者和木衛二的最早發現者。甘德勤於對天空中的恒星作長期細緻的觀測,他和石申等人都建立了各不相同的全天恒星區劃命名系統。除了對恒星的觀測外,甘德對行星的運動也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和定量的研究。以往人們認為行星運動大致順從同一個方向,甘德和石申卻發現了二星逆行現象。此外,甘德還建立了行星會合週期的概念,為後世傳統的行星位置計算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甘德對木星的觀測尤為精細,是研究木星的專家,著有關於木星的專著《歲星經》。依據《唐開元占經》引錄甘德論及木星時所說的話:“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著名天文學史家席澤宗先生也於著作中證實甘德的貢獻。

近代對於木星的衛星的發現,是在17世紀初望遠鏡發明之後,由義大利大科學家伽利略(Galilei)於1610年發現的。甘德早伽利略近兩千年,而且在沒有望遠鏡的條件,僅憑肉眼就發現了木星的衛星,這真是一個奇跡。甘德以其堅韌不撥的毅力和精細獨到的觀測把奇跡變成了現實,在世界天文學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四、世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甘石星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可惜它在宋代以後失傳了,今天只能從唐代的天文學書籍《開元占經》裏見到它的一些片斷摘錄。這些片斷摘錄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統地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了五大行星出沒的規律;他們還記錄了八百顆恒星的名字,測定了一百二十一顆恒星的方位。

後人將甘德和石申測定的恒星記錄稱為《甘石星表》,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穀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恒星表大約早二百年,後世許多天文學家在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時,都要用到《甘石星經》中的資料,因此,《甘石星經》在我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子產是春秋時代鄭國人,他輔佐國君二十年間,不但對經濟、政治和文化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而且他為人仁厚,時常濟貧救危,故俠名遠播,深受百姓的愛戴。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徐光啟,字子先,明末上海縣人,曾擔任禮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士等官職。他吸取西方的知識並結合中國的傳統科學,在天文、數學、生物和農學等研究上都有重大的突破,而其中以天文和農業方面的成就最受矚目。
  •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刑州人。他祖父郭榮學識淵博,不但通曉經書,對數學、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時候,在祖父的影響下,好奇心強,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當時,劉秉忠和他的朋友張文謙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講學,郭榮把他孫子送到劉秉忠那裡學習。也更加奠定郭守敬在科學領域的成就。
  • 元世祖統一後遇到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曆法的混亂。無論是蒙古時使用的金朝曆法,還是南方用的曆法,誤差大,因而不能正確指示節氣,且兩套曆法同時使用造成混亂,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困擾。於是忽必烈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後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 「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鑒真東渡為尋「真法」,抑或尋覓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進修行的鑒真、長屋王、聖德太子等一眾人,若生於當世,定會八方尋找未來佛,並篤信修得真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