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正面的管教方法〈2〉:注意自己的嘴巴

南西‧薩梅琳、凱薩琳‧懷特尼 譯 / 郭妙芳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當孩子做了某件讓我們覺得很生氣的事情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反應出大聲的指控他:「為什麼你表現得就像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呢?」「你怎麼這麼粗魯啊?把外套丟在地上?」「你很麻煩!」我們所傳遞的訊息是,我們無法接受這個孩子,而不是他的行為。

有許多家長,時常會想起他們的父母在生氣和失望時所說的話。他們記得那些話有多傷人,所以當他們聽到相同的話,從自己的嘴巴裡跑出來的時候,他們覺得既可怕又可恥。大部分的我們,多少都會發現這些開戰的句子:

˙我會讓你哭出來。
˙等你爸爸回家,你就知道了。
˙活該!你真是罪有應得。
˙你可真丟臉喲!
˙你以為你是誰啊?
˙你讓我想要大醉一場。
˙你真敢啊!
˙你就跟你爸爸(媽媽)一樣。
˙我會讓你笑不出來。
˙你怎麼這麼……/你真是個……(長不大、被寵壞、自私、粗魯、不知感激的小孩)。
˙你要把我氣死啊!
˙等你自己有小孩時,你就知道了。到時候,你就會後悔了。

這些在生氣和挫折時常見的措辭,都是以「你」為開頭的陳述:若不是以「你」這個字為開頭,就是藉由侮辱你的孩子,讓他知道他讓你感到多沮喪來暗示。相反的,你可以用以「我」為開頭的陳述方式,它能更有效的指出重點,又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一個以「我」為開頭陳述的句子,是從說出你的感覺或你觀察到的事情開始。當你生氣的時候,最好說(或甚至大叫著說):「我很生氣」,而不是「你很壞」。 舉例來說,不要說:「你是豬啊!每次都把衣服弄破。你以為錢會從天上掉下來嗎?」你可以說:「我很生氣,你把你的新衣服弄破了。」

說出你的感覺,而不要指責孩子的個性:「我現在需要安靜」;「我很氣你違反了我們的規則」和「當你罵我的時候,我不想聽」。這些都是有效的「我」的陳述。我們用在孩子身上的句子和標籤,有時候會跟著他們一生,而且,通常會一代跟著一代。我們可以留給我們的孩子比較好的東西,而不是這些傷害的話語。

我時常會提醒父母,愛麗絲.吉納特博士(Dr. Alice Ginott)常說的話:「在我們肺部的東西,不應該每次都跑到我們的舌頭上。」

轉載自: 新手父母《100個教養傑出孩子的秘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打人、揍人通常都會在氣頭上發生——當你很生氣、很害怕或陷入挫折當中,卻不知道還可以做什麼的時候。但是,當你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氣時,相對的,你也就比較能夠控制你的孩子了。而且當你能夠跳出自己當下的反應來看時,你就能發現管教問題的長期解決方法。以下列出我從專家們——家長本身,學來的一些有效替代方式。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 這是忍受多年悲傷和失去後,得以成長的故事。故事歷程和隱喻,對許多艱難情況和不同的年齡層來說,都有所幫助。
  • 《築巢的鳥兒》 適合年齡:兒童。 應對狀況:被迫離開家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