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樣性台灣特展 吸引外國人目光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由國科會主辦的「2006科學季:多樣性台灣」特展,雖然是一項科學性的教育展,邀請藝術策展單位呈現的展覽內容,卻使它成為台灣少數能被路透貼上國際新聞資訊圖片庫的展覽。

此外,擅長科技藝術創作的策展人林書民則表示,這次跨界為科學機構策畫的展覽,不僅讓他發現原來台灣有這麼多值得驕傲的東西,這種把藝術策展手法應用進小型科學博覽會的方式,也有利於將中研院學者的研究,以視覺化溝通的方式,讓一般人更容易以知識性與藝術性的管道,瞭解台灣豐富多元的自然與人文風貌。

路透所拍攝的兩張照片,分別是一個台灣形狀的燈箱,燈箱裡千變萬化的物種生態,所呈現的都是台灣島嶼所蘊藏的生物種類;另一張照片是一個小朋友探頭觀看的「書井」,代表著台灣島嶼自然生態蘊藏的豐富知識,猶如挖掘不盡的寶藏。

「原來是文化總會邀請我為他們製作參與多樣性台灣特展的作品《鑽石台灣》,後來因此與國科會有更深接觸,」林書民表示,為「多樣性台灣」策展成為一種全新的嘗試,「除了尋求各種展覽設計團隊參與之外,也邀請了部分藝術家參與,如黃心健負責『產業多樣性』的設計,另外,科技藝術家林俊廷也參與一部分。」過去兩年,林書民分別策畫了兩項大型的科技藝術展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他也將於明年為全球最大的科技藝術平台「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策展,成為全球第一位華人策展人;不過林書民自己卻覺得此次多樣性台灣的策展,給他的啟發大不同。

「過去我們一直在文化機構做事,這次為科學性的機構做事,等於是把『藝術』的應用擴大了,有點像小型的博覽會一樣,負擔更多教育功能,」林書民說,「藝術的介入,除讓展覽本身更加雅俗共賞,也不因此影響藝術的呈現。」但是,這樣的展覽是更普羅大眾的,「國美館有特定的觀賞人口,在美術館的圍牆裡,有特別的社群,」林書民認為,「有很多展覽不一定需要如此。」這次策展所針對的觀眾雖為中小學生,但是,由於展覽地點中正紀念有很多外國遊客,所以每個展覽主題也都設計英、日文的標題翻譯,讓外國遊客也可一覽「台灣的多樣性內涵」。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