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虹:離緒別恨,國難家仇

──溪口巖頭紀行(之二)

力虹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山河依舊,物是人非,唯有碧綠巖溪的流動還是那樣的清脆,那樣的迷人。離開橋堍,我們逆著溪流向上走去,一間低矮簡樸的臨溪小屋吸引了我的眼睛──小屋門口掛著一塊不起眼的木牌,上面竟然寫著「巖頭村老年協會」的字樣。啊,這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嗎?

我們一進門便受到了二位老人的熱誠接待,當我提到欲尋訪蔣經國故事時,他們更是表現出「歡欣雀躍」的樣子,連忙搬來竹椅,沏上綠茶,彷彿是在接待久別歸鄉的親人!

二位老人皆滿頭銀髮,精神健朗。那位毛寶根老人今年72歲,左手殘疾,是老年協會的創辦人和會長。另一位老人名叫毛恩友,1917年出生,今年已是89歲高壽了。毛寶根老人告訴我,這個老年協會是他們村裡的毛姓耆老們自發辦起來的,沒要過政府一分錢,全靠老人們捐資和創收來維持,協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充當義務導遊,向來自四方八地的遊客介紹「巖頭外甥蔣經國」!

清宣統庚戌(1910)年農曆3月18日凌晨,在離此地五里地的溪口鎮一個名叫「豐鎬房」的舊宅裡,蔣經國呱呱墜地了。溪口蔣姓的第29代子孫出世了,這無疑是一個特大喜訊,整個蔣氏家族沸騰了。新生兒長得天庭飽滿,額衝鼻聳,濃眉大眼,方頭大耳,與他母親毛福梅的長相十分相像。蔣氏門族中,尤其是蔣經國的母親和祖母的那種喜悅心情,不言而喻。孩子是娘的心頭肉。自從有了小經國,毛氏常年沉鬱的臉上有了笑容。她把小經國視為掌上明珠,愛之殷切,處處流露出她那拳拳的慈母心。
  
當時,蔣介石常年奔走於國內外,難得回家,毛福梅就經常抱著襁褓中的經國,到巖頭娘家居住。她的娘家尚稱殷實,其父毛鼎和開一家南貨店。小經國從斷奶到獨立行走的一段時間,都在外婆家撫養。據曾任蔣家家庭教師的陳志堅老人回憶,「我到蔣家任教那年,經國剛4歲。他喊我姨娘,朝夕共處,非常親熱,他的儀表、性情像他娘,穩重文雅,懂事聽話,尊敬長輩,他祖母說他『略無乃父童年的那樣頑態,唯因她婆媳過分疼愛,戲玩不讓遠離膝前,使小時的經國不免嬌怯易哭』」

自從蔣介石不久有了如夫人後,與毛福梅的感情更趨疏淡。為此,毛福梅把所有的愛幾乎都傾注到了小經國身上,但蔣介石對親生獨子還是鍾愛有加的。小經國7歲入武山小學啟蒙。次年12月,蔣介石又親自將經國拜託於顧清廉(也是蔣介石18歲時的業師)。到了11歲,又聘王歐聲在家教讀。當時,蔣介石曾寫信來勉訓兒子:「……在家當聽祖母汝母之命,說話走路,皆要穩重,不可輕浮。讀書總以爛熟為度。」
  
經國12歲時,又到縣城錦溪小學就讀,寄住蘆荻弄陳志堅家,生活托陳母照料。蔣經國16歲那年,蔣介石要將他送去蘇聯學習深造。當時,毛福梅說什麼也不同意讓經國遠行,還是眾親友好說歹說,曉之以理,她才最後勉強同意。臨行那天,毛福梅不顧山高水長,顛著小腳遠送經國,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程哭一程,十里長亭,難捨難分,淚水濕透了她的衣襟……

蔣經國去蘇聯留學,一去就是13年之久!最初的三、四年中,他還時常有信寄回家鄉,向母親訴說離情,報告平安。當時陳志堅還為毛福梅代筆寫過幾封信。可是後來便斷了信息,再也盼不來愛子有片言隻字寄回家鄉。這下可把毛福梅想壞了,急壞了,也愁壞了。她幾乎每天都要念叨她的經國,經常暗自傷心,長歎垂淚。蔣介石每次回鄉,她一見丈夫面就又哭又吵,向他討還兒子。蔣介石無可奈何,每次只有加以寬慰,要她儘管放心。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鄉養傷,由毛福梅親自護理。一天,蔣介石對她說:「福梅,你這多年來的委屈和痛苦,我都明白。現在你有哪些事要辦?需要些什麼東西?只管說,我一定替你辦到。」毛福梅聽了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我什麼也不要,只要你還我經國!」蔣介石頓時頷首緘言,無語以答。
其實,早在1927年國共關係惡化時,蔣經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王儲」已遭斯大林扣留,被當作了政治人質。由於他特殊的身份涉及到斯大林與托洛斯基的黨內鬥爭,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亞工廠勞動,其間與白俄羅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蔣方良)結婚。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蔣經國才得以離開蘇聯,攜妻帶子回到跨別了13年的溪口故鄉,這對苦命母子才得以重聚……
當我坐在巖頭村老年協會的小屋中,問二位老人見沒見過小時候的蔣經國時,毛恩友老人笑呵呵地說:「見過的,見過的!經國小時來外婆家住,和阿哥他們到溪坑邊玩耍,我是常常跟在他們屁股後面看見過的……」

「那麼,經國先生小時候長得什麼樣子?」我問。

「他小來辰光虎頭虎腦的,個子不高,胖乎乎的模樣,不像其阿爹蔣介石,長得又瘦又高,呵呵呵……」

我又好奇地問道:「聽說蔣介石小時候老愛打架,經國先生那時和小夥伴打架嗎?」

毛恩友老人搖搖頭:「不打哦,不打哦,其從不會和村裡小頑們吵鬧的,還常常去外公開的南貨店拿糖果分給大家吃!其從小性情蠻友善的……可惜後來長蠻蠻一段辰光見不到經國了,聽說被其阿爹送到蘇聯去了……」

「巖頭人再見到經國時,已經是那次他來為其娘親奔喪的辰光了!」毛寶根老人在一旁補充道。

1939年農曆11月初2,是蔣經國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6架日本飛機竄擾寧波上空轟炸溪口鎮。敵機轟炸的目標顯然是蔣家故居豐鎬房和武嶺頭文昌閣別墅。蔣家當場遇難的有擔任帳房的外甥宋漲生、教方良國語的董老師等6人,另有多人受傷。董老師的大腿被炸斷,飛上了鄰家的屋頂。等到敵機遠遁,硝煙散盡後,逃出在外的人們先後回來了,唯獨不見毛福梅。人們四處尋找無著,正焦急之際,發現後門不遠處屋弄有炸倒的牆頭。於是,蔣家就雇了20個小工,點起燈火挖掘。其中果然有屍體,一看不是別人,正是可憐的毛福梅!
  
當時,毛氏從後門逃出時正遇炸彈擲下,人傷牆倒,毛氏被壓在下面死亡。查看屍體上身完好,下部大腿斷裂,腸子外流。家人緊急電告尚在江西的蔣經國。農曆11月初四,蔣經國從贛州日夜兼程,驅車趕來葬母。車到家尚未停穩,他便飛身下車,呼喊著「姆媽」, 跌跌絆絆地撲向摩訶殿,撲倒在靈柩上,頓時淚如泉湧,號陶痛哭……為不讓經國哀傷過度,人們暫時對他隱瞞了其母炸死慘狀,只告知是牆倒壓死的。
  
那時正值峰煙遍地,國難當頭,毛氏入殮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墓地,經國當即決定葬母於摩訶殿前側。他流著淚哽咽道:「母親生前最喜愛這個地方,九泉有知,也必樂意。」言畢,揮筆憤書「以血洗血」四字,囑人刻石立於其母罹難之處,以表示他誓向日寇報仇雪恨的決心。
誰能想像,從巖頭到溪口,這一片滿目蔥鬱、溪流叮咚的故鄉山水,曾經見證過那麼深重的離緒別恨與國難家仇!曾經流淌過那麼多的淚水和鄉愁……@
2006.7.6.寧波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國防部:陳水扁未下令拆除營區銅像
蔣孝嚴:兩蔣已是歷史的一部份 拆銅像不智
蔣中正對台灣民主沒貢獻?馬英九籲正視史實
蔣孝嚴退出台北市長選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