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將篇

【風雲人物】忠肝義膽的史可法

文/ 淑萍  圖/素素
font print 人氣: 144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8月5日訊】歷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但史可法為國殉難的事蹟,在三百年後的今天再度回味,卻依然令人迴腸蕩氣…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明末河南人。二十歲那年,史可法在應試途中寄宿古廟苦讀。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時任京畿督學的左光斗微服出巡。當他們一行人來到古廟時,看到一個年輕人正讀倦了趴在桌上睡覺,桌上放著一篇剛擬好草稿的文章。左光斗拿來一看,大為讚賞,見他衣服單薄,馬上將自己外套脫下披在此年人身上。問了寺僧,知此人名字是「史可法」,左光斗這才悄悄離去。

應試當天,左光斗任主考官,看到前來應試的史考法,便當場在試卷上批了他第一名。左光斗曾私下對太太說:「我的幾個兒子都很平庸,不足以成就大事,將來能夠繼承我志業的,恐怕就只有這個年輕人了。」

明末的朝政非常混亂,明熹宗天啟五年,左光斗因楊漣案而被牽連,被捕入獄。史可法知道恩師被奸人關在獄中,因奸人戒備很嚴,連自家的僕人都不准接近,所以只好朝夕在獄門外窺視。過了許久,史可法聽說左光斗受了炮烙,遲早將死,便拿了五十兩銀子,哭泣著跟獄卒商量,求見恩師一面,獄卒終被感動了。

隔天,史可法換上破爛衣服、背著竹框、手拿鏟子、假裝成清垃圾的人,進入到獄中探望恩師。他看到左光斗「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左忠公軼事》‧方苞),於是忍不住抱著恩師痛哭。左光斗眼睛焦爛張不開,但聽出是史可法的聲音,於是努力的用手把眼皮撥開,目光如炬,怒斥史可法說:「庸奴!這是什們地方啊,你竟敢前來!國家已經敗壞到這個地步,我年紀大也就算了,而你卻輕忽自己的生命而不曉大義,天下事還有誰可指望呢?!你再不快走,不等奸人害你,我現在就打死你!」

史可法知道恩師用心良苦,只好哭泣著離開。後來他常跟人提起這件事,說:「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但也正因左光斗提攜後進及「鐵石肺肝」的人格感召,深深影響了史可法,成就了史可法忠肝義膽的作風。

《左忠公軼事》中記載史可法任職鳳廬道時,每當軍情緊張時,他往往數日不臥床睡覺,而是讓士兵輪番休息,自己坐在營帳外守候。每當寒夜猛然站起來,拍動衣服時,鎧甲上的冰霜被振落下來,發出清脆的聲音。有人勸他要稍作休息,史可法總是回答說: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由此可知左光斗在史可法心中的份量與地位。

崇禎末年,馬士英左右朝政,對史可法心存妒忌,設計將史可法外放到揚州。消息傳出,輿論嘩然。史可法明知外調揚州是馬士英的陰謀,但為了保護揚州不讓清兵入侵,只好將計就計,他說:「馬士英讓我去守揚州,不外是想要獨掌政權。可是守揚州這個重任,如果讓他們那幫人去擔任,能守得住城嗎?」於是他便欣然前往就職。

弘光元年,在與清兵苦戰七晝夜之後,史可法誤中清兵圈套,以為三千援軍來到,於是打開城門迎接,方知是清兵偽裝。同時,清兵又用洋砲擊垮西北城牆,瞬間揚州城陷。眾人簇擁著史可法逃脫,但史可法為國殉難之志甚堅,不願再往前行,對著清兵大喊:「我乃大明督師史可法是也!」於是他立即被清兵包圍。

多爾袞聞訊趕來勸他投降,並尊稱他為「先生」。但史可法面對這樣的局勢,依然堅定的說:「城在我守,城亡我死!」多爾袞嘆曰:「忠臣也,當殺之,以成其名節。」史可法就這樣從容就義,享年44歲。清乾隆時追諡忠正,著有《史忠正公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元世祖統一後遇到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曆法的混亂。無論是蒙古時使用的金朝曆法,還是南方用的曆法,誤差大,因而不能正確指示節氣,且兩套曆法同時使用造成混亂,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困擾。於是忽必烈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後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 我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由於農業生產和制定曆法的需要,我們的祖先很早開始觀測天象。現在世人通稱的哈雷彗星,早在西元前613年就被載入魯國史書《春秋》中,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記錄。
  •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他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也是宋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被尊為一代儒宗。
  • 張可久,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一說名久可,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人,屢為小吏,年代略晚於馬致遠,約是十三世紀後期、十四世期初間之作家,生平事蹟難考,僅能由他的曲中窺其身世一斑。在充滿鬱鬱不得志的作品中,可知其為懷才不遇、困於仕途的江南才子。由於仕途不得意,而歷遊江南之名勝古蹟,足跡遍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南一帶,晚年隱於杭州。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