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族醫學史研究室二十年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建所已經20週年了。20年來,我國在醫學史和文獻研究領域,取得很大的成績,民族醫學史就是其中的一項成就。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該所的前身中國醫史文獻研究室曾參加了衛生部組成的「藏醫古代文獻整理小組」進藏的調研工作,這一契機為以後發展民族醫學史、建立民族醫史研究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上世紀80年代初,《中華醫史雜誌》在停刊十多年之後復刊,該刊由醫史文獻室負責具體的編輯事宜。在該刊的欄目中,首創「民族醫學史」專欄,刊登有關中國少數民族醫學史及文獻研究的論文。從此,民族醫學史研究有了自己的園地。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基礎上,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建立時,成立一個獨具特色的民族醫史研究室的條件也已經成熟,由於工作條件的需要,最初的研究室還包括東西方比較醫學史研究的內容。從此,我國民族醫學史的研究事業從無到有,從初級向中高級的階段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現在,民族醫學史已經成為我國醫史學研究中一支獨立的力量,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分支學科,也是中國醫學史研究工作中的一大特色。

民族醫史學的出現和形成,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在我國,儘管漢族的人口占中華民族的絕大多數,但如果沒有這些少數民族和漢族一起建設我們的華夏文化,這個文化的整體就是殘缺不全的。就社會發展史而言,整個中華民族就是現在這些民族的祖先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遷徙、分離、融合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歷史學家、民族學家早已論證過,中華民族中的各個民族,沒有一個民族,包括漢族在內,是絕對純的民族,華夏文化更是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結晶,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過去,由於思想方法上的偏差,總是把華夏文化歸功於漢族的單獨創造,把少數民族的文化看成是落後的,甚至是野蠻的,形成歷史上的大漢族主義,埋沒了少數民族對華夏文化的貢獻。歷史上甚至把少數民族誣為野蠻、落後、沒有文化的民族,把少數民族的文化視為異族文化,這些落後現象,我們必須予以糾正。

民族醫學史的學科建設,在正確的思想和路線的指導下,蒸蒸日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成為全國民族醫學科研事業的一個核心。

首先,在民族醫學史中,對我國古、今的不同民族,都有一些涉獵,古代民族如匈奴、西夏、靺鞨……等多種民族的醫藥,都做了一些初步探討;現代少數民族則涉及藏、蒙、維、彝、壯、傣、朝……等,也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在2000年新出版的四卷本《中國醫學通史》中,每一卷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寫成這一時期一些少數民族的醫藥經驗和發展情況,充分反映了我國傳統醫學乃是全國古今各種民族與疾病鬥爭的經驗總和,中國醫學史已經是一部名符其實的中國醫學史,而不再是漢民族一家的單獨創造,儘管各民族的貢獻有大有小,有多有少。

其次,在民族醫學史領域裡,我們開闢了相當廣闊的研究園地,寫成大量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其中,《中國少數民族醫學史》即《中國少數民族科學技術史叢書·醫學卷》一書的著成,標誌著民族醫學史作為中國醫學史的一門分支學科,已經獨立出現在醫學史研究領域,漸臻成熟,為民族醫學史在醫史學領域裡爭得一席之地。其他重要學術專著,還有《中國藏醫學》、《四部醫典考源》、《中國傳統醫學概論》、《四部醫典系列掛圖全集》(藏、英對照版)、《西藏醫學》(英譯中)、《西藏傳統醫學概述》等。在論文方面,建所以來,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民族醫學及民族醫學史學術論文近百篇,在國內外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再次,民族醫史研究室為我國培養了一些高級的接班人。在民族醫學史方面,有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其中,藏醫學史博士生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在國際上也可稱得上絕無僅有。這些高級研究人才在我國民族醫學史研究中發揮著不可多得的骨幹作用,有的還到國外進行協作和學術交流。

此外,民族醫史研究室的建立,在我國民族醫藥研究事業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並逐步帶動全國,掀起民族醫藥及民族醫藥史科研事業的熱潮。建室之初,最主要的科研工作是翻譯出版了藏醫學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四部醫典》的漢譯本,這在我國還是一項首創,是除了蒙文本以外,惟一的一種其他文字的全譯本。這一譯本的出版,使較多的科研工作者有機會瞭解藏醫學的具體內容,並掀起一股研究《四部醫典》以至於藏醫學的高潮,為其後召開的以民族醫學為主題的醫學史學會學術年會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通過長期的研究,1988年,由民族醫史研究室主編的《四部醫典系列掛圖全集》藏、英對照版在我國出版。這為國際上藏醫學界掀起了一個競相出版這類畫冊的高潮,先後有英文版(1992年)、日文版(1992年)、俄文版(1994年)、德文版(1996年)及繁體字漢文版(1999年)出版。國際上著名藏學家、于闐文學r.e.emmerick對我國率先出版的這部巨著給予高度的評價,建議各國重要圖書館予以珍藏。除了完整的系列掛圖外,選錄部分掛圖出版的畫冊,以及在著作中摘選一些圖畫的著作,更是無法統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由民族醫史研究室牽頭完成了《中國民族醫學史》一書的寫作,這標誌著這門分支學科的建立和形成。不僅如此,這項工作以及我們在族別醫學史方面的成就,也帶動了全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出版族別醫學史的熱潮,先後有《朝鮮族醫學史》、《壯族醫學史》、《彝族醫藥史》、《蒙醫簡史》等的出版,還有不少其他民族的醫學史也在寫作中。

最後,科室以其學術方面的成就,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由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組織主辦的中華醫學會醫史學術年會,曾先後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以民族醫學史為主題進行學術交流;以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有關人員為主參與籌辦的2000年國際藏醫學術會議,吸引了國際上知名的藏學家、藏醫藥學家參加。

總之,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建所20年來,在民族醫學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口皆碑的,甚至是世界矚目的。

當然,民族醫學史還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如宣傳力度不夠、人才缺乏等。我們也相信,儘管我國目前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但對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具有重大責任感,願意默默無聞地奉獻,甘心一輩子過清貧生活的有志者,仍然不乏其人。民族醫學史這支火炬還需要後來人把它高高擎起,與中國醫學史的隊伍一道前進。

來源:365尋醫問藥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