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獲評最自由經濟體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傳統基金會昨日公佈200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連續第13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新加坡、澳洲則分別排名第二位及第三位。

傳統基金會根據10項因素,評估全球157個經濟體系的經濟自由度,香港以89.3分,連續第13年成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得分較上年下降1.6分。在10項個別範疇中,香港在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及產權保障等4個範疇的評分均居首位;在財政自由、政府給予的自由、貨幣自由及勞工自由等4個範疇,香港的評分也居於首10名以內;在申領牌照方面,評分則低於新加坡。

中國排名大跌八位

中國的排位下降,由去年的第111名跌至今年的119名,總體評分為61.6分。

該基金會指出,他們對今年度的評估方法作出了重大的調整,目的是要使評分結果更為細緻 及精確。

今年的報告指出,香港的個人入息稅及公司利得稅稅率極低,整體徵稅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率也相對的低。報告亦指香港的商業規管精簡,勞工市場高度靈活,而對在港的投資十分開放,基本上對外資並無限制。

傳統基金會認為,香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政府對金融服務業的監管干預程度低且監管制度極具透明度。司法方面,傳統基金會指香港司法制度獨立於政治,而且十分廉潔,保障產權的能力無可置疑。

(大紀元)

港府干預程度待觀察 

與傳統基金合作舉辦評選的《亞洲華爾街日報》編輯瑪麗.基素(Mary Kissel)表示,雖然行政長官曾蔭權曾表示,積極不干預政策已不再存在,但目前未見港府的經濟政策有明顯轉變。她指出,要觀察中港「十一五」綱領提出的措施最終是否落實,目前難以評估是否會增加港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基素又指出,港府不應制定政策影響市場運作,未來會繼續留意,如最低工資等政策最終是否會落實。

傳統基金會國際貿易及經濟中心總監添.金(Tim Kane)針對「十一五」綱領指出,香港過去取得繁榮發展,主要是由於吸引外來投資,政府難以自行決定那個經濟環節有更大發展,應由市場自由決定。他指出,香港的成功是由於市場自由及政府未有嘗試將市民收入再分配。

匯豐銀行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說,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地都要面對貧富懸殊問題,香港政府亦要採取措施改善貧富懸殊。

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對香港再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系的消息表示歡迎。他說,將致力維持香港經濟自由的強項,並繼續堅定奉行自由市場經濟,致力為私營機構提供最大的發展空間。◇

香港商業區中環的上班族(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

經濟大師談香港隱憂

【大紀元訊】雖然香港連續13年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系,但自從1997年被中共接管以來,接連幾年的總體評分都呈下降趨勢。剛去世的著名諾貝爾得獎者、自由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去年10月罕有的在美國發表評論,高調批評特首曾蔭權的「大市場,小政府」主張是放棄香港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使香港這個自由經濟典範蒙上陰影。

當時身在美國西岸的佛利民於2006年10月5日,以《Death of the Hong Kong Model》(香港模式之死)為題撰文,刊登於《華爾街日報》亞洲版上,他指出「雖然政策改變後,香港經濟仍會蓬勃多年,但自由經濟之金漆招牌將不復再」。文章開宗明義暗諷曾蔭權:「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現象,為何過去半世紀,他(曾蔭權)的前人也能抵抗加稅和干預市場的誘惑。」佛利民抨擊曾特首改變「積極不干預」政策,偏離他的前輩財政司郭伯偉和夏鼎基的優良做法。

曾特首於2006年9月18日撰文,稱港府只在「市場運作明顯失調時採取行動」。佛利民對此駁斥說曾蔭權不合理,又偏離現實︰一、如市場真有明顯失調,市場必定早於政府干預前,自行調節;二、市場明顯失調,很多時也因政府過分干預所致。

其實這並非佛利民首次批評特區政府。1998年港府決定入市打退金融炒家時,他就曾高調批評此行為「瘋狂」(insane),應向港人道歉。不過,後來港府以入市成功來反駁他的言論。

佛利民早於70-80年代已踏足香港和內地,熟悉香港經濟,於80年代出版的名著《選擇的自由》,視香港為自由經濟典範。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說,佛利民經常掛在嘴邊,指過去的香港是最好的自由經濟成功模式,要世界各國學香港。佛利民於1997中共收回香港之前,曾預言香港經濟模式日後會出現問題。他當時並不是像外界般指「香港已死」,但預料香港與中共習慣干預的中國經濟融合,一旦定力不夠可能有所動搖。◇

***

報告對中共的評述   

毋庸置疑,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但人均收入方面卻相當低。儘管政府試圖通過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及控制銀行借貸,來冷卻雙位數字的經濟增長,但投資與貿易盈餘持續激增。

政治上的鎮壓持續,尤其是透過互聯網嚴厲壓抑言論表達,與及對宗教信仰及少數族裔持續不斷的迫害。

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仍然是改善中美商貿關係的障礙。中國的經濟生產極大多數是由工業構成,但農村地區的人口密度卻最高,造成龐大的鄉城遷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本港再獲最自由經濟評價
港府歡迎香港連續十二年被評全球經濟最自由
香港連續12年名列美智庫世界最自由經濟體
香港連續十三年蟬聯最自由經濟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