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故宮再啟震古鑠今系列報導之四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日報導】台灣要有競爭力 林曼麗:勿將南院污名化(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日電)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籌備和興建過程備受社會關注並引發討論,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認為,以故宮現有資源規劃興建分院綽綽有餘,而且有其必要。她強調,台灣要有競爭力,不要再把南院污名化。

林曼麗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文化是流動美學,只有不斷地交流、溝通,才能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例如宋朝汝窯就受到中東文化果的影響。遺憾的是,現在一些政治人物和民眾的腦子裡似乎只有「台灣」和「中國」,其實整個「亞洲」是很廣大的概念,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故宮應善用國際名聲和影響力,不能再故步自封;故宮必須利用優勢,擴大影響力,不能永遠死守「台北故宮」。

故宮坐擁豐富典藏,可以做為定位為「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南院的強力奧援,這就是故宮的先天優勢,林曼麗說,故宮有六十五萬件文物,其中有些原本永遠不能見天日,有了南院的建置,民眾將會發現:「原來故宮有這麼多東西發光發熱的東西」。 

不過,林曼麗表示,原訂二零零八年故宮南部分院完工的日程並不合理,她上任後已重新調整時程。林曼麗認為把事情「做好」比較重要,二零一零年完工、二零一一年正式營運,才是合理的時間。   

放眼全世界,花費十年興建一座博物館稀鬆平常,去年開幕的九州亞洲博物館也是耗費多年時間籌備才興建完工。林曼麗說,對於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專案管理顧問公司解約、土地液化、斷層等問題,故宮陸續解決。林曼麗認為,這不是「善後」,而是將問題導入正軌,如此才能確保日後施工沒有問題。也因此,林曼麗有把握南院工程可以如期完工。

其實,自二零零二年故宮提出分院構想以來,風波就不斷。在前任院長杜正勝主導下,故宮提出太保、高雄左營和台中大墩三個地點,行政院核定太保出線。當時考量的因素是為了平衡南北文化資源的距離,讓南部民眾享受世界級的文化資產。但兩位主其事者─杜正勝和嘉義縣長陳明文具有個性的語彙,使南院沾染不少政治意味,南院預算也不斷延宕。

儘管南院在嘉義落腳引發各界爭議,故宮在忙著滅火之餘,還是依照既定行程進行各項計畫,各項工作都被外界以放大鏡檢視。例如得標的專案管理顧問澳商聯盛公司因為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的質疑,遭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裁定合約無效,國外建築師的競圖建築設計案,專家學者也有不同意見。

此外,初步展開整地工程以來,工地出現土地液化,以及主體建築物與地震斷層帶距離過近等問題,又讓故宮成為箭靶。但故宮已提出解釋,建築物本身與地震斷層帶的距離是在許可範圍內,土壤液化也僅於輕度,都不會影響整個工程。

故宮了解各界對分院的種種疑慮不全然是博物館本身的問題,而是它背後的「政治意涵」。但故宮仍要達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林曼麗態度十分明確地說:「不管在太保設立南院是對是錯,只要全力達成應有的效果就是對的。」

依故宮的規劃,南院定位在「亞洲文化藝術的交流互動」,展覽以宗教、貿易、國際關係為主軸。將亞洲概念詮釋為綿密交流的意象,從倫理思想、宗教傳布、歐亞貿易瓷、織品,以及西方科技影響以來的變遷,涵蓋古典到近代的亞洲文化、亞洲與世界的接觸,甚至新科技的興起,突顯「亞洲何以為亞洲」的歷史命題。展覽也包括以台灣為主題的「民間宗教藝術」,清晰展示本土文化特色。

未來故宮南院將規劃導覽大廳、常設展廳、定期特展廳、焦點展廳、外來展廳及新媒體中心、兒童創意中心。常設展及定期展從不同角度,傳達亞洲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在導覽大廳中將整合個別主題,展現亞洲文化流動的全貌。

林曼麗說,外來展廳將邀請國際特展來台,促進台灣與國際文化接軌,擴大台灣觀眾的視野,也讓國際人士有機會來台灣看亞洲,目前南院除了積極進行硬體工程,同時也籌備各項外來展廳的策展作業,已經排定了三至四年的展覽活動,值得各界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