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九九重陽節 各地華人話習俗

人氣 62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岳怡,李佳多倫多報導)10月19日(星期五),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 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重陽節又名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

唐代把重陽正式定為節日。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插茱萸的習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茱萸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膾炙人口的著名的重陽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能最恰合此時此刻遠離故土,身在異國他鄉的人們的心境。

香港人:掃墓祭祖重陽節重頭戲

07年的重陽節悄然來臨,身在海外的華人還會記得這個傳統的中國節日嗎?他們是怎麼樣心境呢?

香港土生土長的楊先生認為香港人還是很重視這個節日的,因為是個公眾假期。香港市民或舉家登高,或掃墓祭祖。掃墓祭祖是港人過重陽節的重頭戲。不過,楊先生也表示移民以後,本地沒有這樣的氣氛,超市也不像中秋節那樣有重陽節的糕點。

臺灣人:敬天、敬祖

多倫多華裔陳太太90年從台灣台北移民來加,她表示重陽節在台灣也是老人節,這一天,台北市政府會有不同的禮金髮放給70歲以上的老人,年紀越大,禮金越多。社會局的局長會去這些老人家家裡去探訪他們。陳太太很自豪地說:「我們台灣人是很懂得敬天,敬祖,孝順老人的。在這一天,我們也會特別和父母,公婆一起聚聚外出吃飯等」。

從越南移居美國多年的歐洋,一直保持著重陽節時或前後與家裡團聚、吃飯的習慣。他太太瑞塔表示,在台灣當學生時,學校會組織學生們重陽節去登山,家裡會去掃掃墓。

大陸華人:已沒有重陽節的習俗

對中國國內的民眾或移居海外的大陸華人,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氛圍的破壞和淡薄,對重陽節卻越來越陌生。

遠在中國大陸的宋小姐告訴記者至少她知道她們公司同事和家人都沒有過重陽節的習慣,更不知道重陽節的習俗。

還有一位從上海來的留學生ERIC聽到重陽節居然問是不是吃粽子的節日。

從大陸來美的探親的萬先生一聽九月初九,馬上告訴記者:那是老人節呀。單位也會組織老人們出去走走之類的活動。

10年前由北京移民來的王女士說:重陽節?很久沒有過了。不知道重陽節的習俗。是不是就是登山啊?

來自廣州的張太太則表示原來在廣州時每年會去爬爬山,因為說在這一天登高的話,會帶來好運氣的。但是她從來不知道重陽節的真正來歷。移民以後從來也沒有再過這個節日了。

由大陸來美定居的傑克‧孟的兒女是在美國出生的,基本上美國化了。傑克說他們連中國新年的感覺都沒有,更不用說重陽節。

從北大到美攻讀文學博士的李健則說,沒有什麼感受,已經沒有重陽節的概念了,傳統已經斷得太久。他說,自從中共建政以來,除了新年外,其它傳統節日不僅沒有公假,有的還被定義新的名字,比如將重陽節稱為敬老節,為的就是讓人們逐漸淡忘傳統。

同一個來源的中國傳統節日,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心目中卻被賦予了不同的涵義。

蘇賡哲:中共刻意讓人遺忘傳統

時事評論員對此種現象表示,1949年後,與共產黨任何意識形態有關係的文化都是為了維持中共的一黨專政。而不是真正推行中國的傳統價值觀。那麼清明,重陽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是和追憶先輩有關係的,講究的是家庭倫理和對祖先的敬意,中共當然不會提倡,最好是忘記。它不是有句話,爹親娘親,不如共產黨親嗎?它希望人們所有的敬意都給共產黨,忠於它。

蘇賡哲認為,中共的不少法定節日多少都和共產主義運動有關係,比如五一勞動節,那個年代以工人先鋒隊而標榜,打擊資產階級,當然現在也變了,成了官僚的利益,工人被剝削的很厲害。

中共刻意讓人們遺忘整個的中國傳統文化,應為它會覺得這些都和它的一黨專政利益有衝突。

時事評論員蘇賡哲說:「在香港和台灣,民俗傳統節日被保留下來。清明節我們會掃墓,重陽節我們會登高,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和來歷在人們心中得以保留。」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佳節的起源根據《二十四史》大約可以追溯至漢代。重陽節相傳是由桓景和費長房故事而來,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中記載,東漢時代有名的仙人費長房,有一天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裡將有災難,若能帶全家大小,人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桓景於是依師父指示帶全家上山避難,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家禽家畜全都死光,桓景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家禽家畜,都做了他們全家的替死鬼了。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做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晉代以後,重陽登高避災已大為流行,成為歲時節令中的一件盛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重陽節的由來與意義
榮家轉型辦安養照護 月費7千元
台中縣政府 表揚敬老長青楷模
胡鎮埔:榮家資源開放  有助族群融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