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籍配偶子女 後天教養需協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國內最新研究顯示,外籍母親所生下的新台灣之子,出生時,跟台灣母親所生的一樣健康,但六個月大時的發展里程碑能力卻相對較差,學者表示,後天教養環境是重要的關鍵,政府必須給予外籍配偶家庭必要的協助,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

昨日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江東亮發表由國健局委託的「台灣出生世代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針對2005年出生嬰兒隨機抽樣,並對兩萬一千多名嬰兒家庭訪談長期追蹤,比較台灣與外籍配偶生育子女的健康。

受訪家庭中,有一成三母親是非台灣籍,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國籍、三分之二來自越南、柬埔寨、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發現相較於台灣母親,外籍母親所生子女的早產率以及低出生體重率都比較低。

不過,外籍母親所生子女的健康優勢並沒能持續到六個月大。在發出笑聲、自己翻身、將物品由一手換到另一手等五項六個月發展里程碑的能力上,外籍母親的子女所達成的能力較差。

江東亮表示,這顯示新台灣之子的問題並不在於基因不好,而是後天的教養環境欠佳,外籍配偶所處家庭往往社經教育程度較低、丈夫未就業比例較高,社會福利制度必須積極介入協助。

他表示,台灣每年新生兒約十二%是外籍母親所生,他們成年後,生育意願也較高,若平均生兩個孩子,屆時新生兒比例將倍增到四分之一,比例將越來越高,影響力與重要性不言可喻。

江東亮表示,政府必須不僅應讓外籍母親有權工作,更應協助她們取得工作,以幫助改善家中經濟。而國家政策也必須建立多元化、支持性的兒童福利制度,以幫助外籍母親、原住民等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