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漢武帝征服朝鮮

黃容;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

朝鮮民族屬東夷族,周滅商時,商朝遺臣箕子曾建國於朝鮮。隨著歷史發展,中原與朝鮮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原帝國是不是能使邊陲朝鮮臣服,甚至將政治版圖擴展到朝鮮領域,往往是中原帝國國力的重要指標。

朝鮮拒臣服 引發戰事

漢朝初年,朝鮮臣服於漢,當時遼東太守以朝鮮王滿為外臣,其任務是幫助漢朝看管塞外蠻夷,確保邊境安定無虞。後來,滿陸續併吞了周圍的幾個小國,朝鮮勢力逐漸擴大。

漢帝國經過文、景時期休生養息,國力蒸蒸日上,到漢武帝劉徹在位後,極力向外發展,漢朝對朝鮮的掌握,趨向積極。元封二年,漢武帝派遣使臣涉何前往朝鮮,諭令當時的朝鮮王衛右渠到中原覲見,然而,衛右渠並未遵從。

涉何堂堂大漢使者身份,卻被邊陲屬國拒絕,吞不下這口氣,回到漢國邊境,將護送他的朝鮮裨王長殺害。事後,漢武帝沒有追究這件事,還任命涉何任遼東(今遼寧遼陽)東部都尉。

朝鮮王原本就無心臣服漢朝,加上部屬被殺,怎肯善罷干休?衛右渠立即整軍進攻遼東,擊殺涉何。漢與朝鮮的戰爭就此展開。

漢軍分兩路 征討無功

元封二年秋天,武帝招募死囚征討朝鮮,其戰略是海、陸兩面進攻。海路以樓船將軍楊僕為帥,領軍五萬,從齊國(今山東)渡渤海出征;陸路以左將軍荀彘為將,率軍從遼東出發,兩軍都以王險城為目標。

元封三年初,將軍楊僕率七千人先行抵達朝鮮國都王險城(今朝鮮平壤市南)。衛右渠堅守城池,後來打聽到楊僕並未全軍盡出,兵力有限,隨即出城襲擊。楊僕不敵,兵敗潰散,逃往山中,半個月後,始將潰逃的士兵集結成軍。

陸路方面,荀彘進入朝鮮後,往浿水(今北韓清川江)西部進攻。荀彘的攻擊也遭遇頑強的抵抗,沒有獲得勝利。

和解未成 漢、朝再戰

鑒於兩軍皆無法奏捷,漢武帝於是派使臣衛山率領龐大軍隊前往,迫使衛右渠歸順。衛右渠擔憂久戰之後,朝鮮無力抵擋,因此同意降服漢朝。他派遣太子跟隨衛山到漢朝請和,並獻上戰馬五千匹,以及萬餘名士兵做為貢禮。

也是天象合該漢、朝再戰,原本就要和平收場的一齣戲,因雙方互不信任,戰事再度登場。原因是朝鮮降兵人人都帶著兵器,衛山、荀彘懷疑其中有詐,因此命令太子不得攜帶兵器。朝鮮太子這一方也因為這個要求而心生畏懼,害怕衛山、荀彘是假談和之名行滅殺之實,於是率領士兵返回朝鮮。

太子回朝鮮後,荀彘領軍發動攻擊,攻勢順暢,擊敗浿水之濱的朝鮮軍隊,兵臨王險城下,而楊僕軍隊也至城下與荀彘會師,荀彘包圍城西北,而楊僕率部屯兵城南。

漢軍終獲勝 朝鮮設四郡

眼看勝利在望,漢軍此時卻發生內鬨。楊僕軍隊率領的樓船軍,因先前戰敗,信心不足,主張約降朝鮮;荀彘的軍隊乘勝而驕,不但主張猛攻,而且輕視楊僕軍隊。兩路軍隊就因作戰方針互不協調,圍在城下數月有餘,仍未能一舉破城。

朝鮮王右渠得知漢軍兩將不睦,採用離間計分化漢軍,他一方面遣使降服楊僕,而當荀彘的使者也來納降時,卻又故意不從。

荀彘因為楊僕戰敗在先,現在又與朝鮮私睦,懷疑他有叛變之心,於是密報漢武帝。武帝命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往調查。公孫遂聽從荀彘意見,殺了楊僕,兼併其所屬部隊。

事後,苟彘率統兩路兵馬,持續加緊攻勢,攻勢一波波,朝鮮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谿相參、將軍王唊等諸將害怕漢軍破城,投奔漢軍。元封三年夏天,尼谿相參派人刺殺朝鮮王衛右渠,率眾降漢。

總計武帝征朝鮮,用了10餘萬軍隊,歷時一年。降服朝鮮後,漢朝在朝鮮設置真番、臨屯、玄兔、樂浪四郡,版圖向東拓展。同年,武帝在西征方面又擊敗匈奴、樓蘭、車師,漢朝疆域含蓋今新疆東部地區,領域之廣,空前未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襄王二十年(西元前632年),晉文公於城濮戰勝楚軍,並迎襄王於踐土,召開諸侯會盟,成為中原霸主。
  • 吳越之戰,是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之間進行的最後一場爭霸戰爭,總共長達三十五年,最終由越國戰勝而告終。
  • 「圍魏救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術,這個戰術源於戰國初年齊、魏二國的桂陵之戰。
  • 魏國雖然在桂陵之戰被齊國打敗,國勢受到重創,但畢竟實力雄厚,蓄精養銳十幾年之後,元氣又大致恢復。同時期的韓國是韓召王在位,韓召王在名相申不害內修政教,外應諸侯的輔左下國力鼎盛,因此使得南方的魏國備感威脅。周顯王28年(西元前341年),魏國大將龐涓率領魏、趙聯軍,直攻韓都(今河南新鄭縣)。韓國告急,遣使求助於齊國。
  • 戰國時期,燕國與齊國相比鄰。燕王噲因讓位給燕相子之,導致燕國內部引發王位爭奪的內亂。齊宣王趁機攻燕,殺了燕王噲和子之。後來由於各諸侯國出兵救燕,迫使齊國撤兵,才平息這場戰爭。燕太子平稍後即位,是為燕昭王。他廣招賢士,對內大加改革,積極獎勵生產,做好對齊的復仇之戰。
  •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改革之後,國勢日益強盛,至秦昭襄王時,更是積極向外擴張,東侵韓、趙、魏三晉,南攻荊楚,偃然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 陳勝,陽城人,字涉。吳廣,陽夏人,字叔。兩人原都是農民。陳勝年輕時,曾跟別人一起受雇幫傭耕田,休息時,陳勝嘆恨著說:「苟富貴,無相忘」。同伴們聽後笑著說:「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意思是:你只不過是受雇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勝嘆息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壯志呢!)
  • 「鉅鹿之戰」是秦末戰爭中,打擊秦國軍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暗渡陳倉」是指楚漢相爭中韓信出奇技打敗三秦,助漢奠定江山的一次戰役。
  • 楚漢相爭,項羽和劉邦在廣武對峙了將近一年後,雙方於楚漢5年(西元前202年)8月約定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互不侵犯。
評論